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松沫蝉与松枯梢病的关系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辽宁单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危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防治松枯梢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松沫蝉的防治。用50%甲胺磷原液或5倍液注干或涂干、500倍液喷雾等是防治松沫蝉幼龄若虫的适宜措施。采用“林敌”烟剂防治成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健康生长、解决中华松梢蚧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在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受害较严重的党川林场和麦积林场,选取受害典型油松林分中的小班,通过选取样树和样枝,观察了解中华松梢蚧虫害生物学特性和发生特点,经过实地调查分析,依据油松林不同生长环境,在初孵若虫孵化盛期这一防治适期,采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配合1%噻虫啉微囊粉剂喷雾喷粉与苦参碱烟剂放烟防治进行对比试验。后期对选取的油松样树进行防效调查,效果表明,第二次药后30 d,2种药剂混合防治对中华松梢蚧的防治效果达72.94%,苦参碱单一烟剂防治对中华松梢蚧的防治效果达65.6%。由此可见,在防治条件较好的林区环境下,应用苦参碱悬浮剂配合噻虫啉粉剂进行喷雾喷粉防治中华松梢蚧效果明显,在林区山高坡陡的环境下,可使用苦参碱烟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药高美施对甜瓜蔓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6.67% ;立枯净、敌克松,前期防效虽佳高于美施高,但持效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用硼砂、硫酸锌、硫酸铜三种微量元素对巨尾桉红叶梢病防治,在巨尾桉树头旁挖穴深15cm,施单一硼砂或硼砂、硫酸锌、硫酸铜混合防治均有明显效果,最好的是硼砂12g﹢硫酸锌3g,其次是硼砂18g﹢硫酸锌3g﹢硫酸铜3g和硼砂18g﹢硫酸锌3g,因此建议可用硼砂﹢硫酸锌控制桉树红叶梢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5.
毛竹枯梢病的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要展规律和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采取以养活侵染来源的基础,结合锄草松土,根据施氮磷复合肥等营林防治措施,以及采取挖除大年竹春冬笋破坏其侵染循环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用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防治茶芽枯病效果显著,用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效达88.2%,用53.8%可湿性粉剂3kg/hm^2于发病初期喷雾,二次同剂量施药,防效达86.94%。  相似文献   

7.
高风海 《甘肃科技》2009,25(16):150-151,168
云杉落针病是由云杉散斑壳菌引起的,经过几年连续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林木检疫:通过检疫防止疾病传播蔓延;(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幼林抚育和间伐、更换树种等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化学防治:用多菌灵防治2~3次,效果达90.7%;用安林Ⅰ、Ⅱ号烟剂防治2-3次,效果达84%以上;(4)综合防治:要以营林技术为主。辅以杀菌剂防治。通过剪病梢加喷农药,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枯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马尾松盆栽苗防病试验,从中筛选出3株(菌株编号为N29、S(1)102、M(2)2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7.5、31.0 mm及防效达60%以上并对松苗无不良影响的拮抗细菌.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特别是我们阿城区地类也较为复杂,东部属半山区,西部属平原区,由于落叶松适宜各类土壤生存,因此林农大多数造林都以落叶松为主,但是近几年来,落叶松枯梢病在本地区有零星发生,但不能轻视,近些年笔者通过实地观测密切进行研究和观察,总结出落叶松人工林枯梢病的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马尾松幼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苗木苗高、地径、根系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地上及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苗高、地径在单施磷肥时生长最好,到12个月时,分别为16.23、0.29 cm,高于对照67.5 %及155.1 %;根长最长为54.58 cm/株,高于对照69.2 %;主根长相对较短(20.67 cm/株),仅高于对照29.1 %;根表面积较大,为11.86 cm2/株,明显高于对照104.8 %;根尖数较多(239个/株),高于对照16.1 %,侧须根发达。其次是氮、磷、钾肥混施效果较好,而单施氮肥则效果不佳。因此,在马尾松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当施用磷肥可促进大苗、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12.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枯死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生态环境学和现代森林病理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的难题,搞清了樟子松枯死的起因与机理.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防治技术对策,为经营樟子松人工林、增强林分的生态功能提供了依据.该项研究丰富了森林病理学内客,补充了松枯梢病的研究成果,为林间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水杉赤枯病为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调控措施是其最佳防治策略之一。营林技术是生态调控防治病害的基础性措施。探讨营林调控技术措施对水杉赤枯病防治的效果,为赤枯病的生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上海浦东新区绿带中的水杉纯林和混交林,采用间伐抽稀、人工透光疏枝、林间清理、施肥、松土、纯林改混交林等单因子营林措施分别开展调控试验,选择水杉纯林开展多因子营林措施随机区组综合调控试验,分析营林措施对赤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间伐抽稀、及时清理病落叶和枯死树桩以及松土,可使赤枯病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轻度修剪对降低发病指数有一定作用,中度修剪对病情指数基本没有作用,重度修剪后病情指数不降反升。仅施用氮肥会使发病率、病情指数上升,而施用磷钾肥则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后病情虽有下降但不明显。进行纯林混交改造对病情的降低可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综合营林随机区组试验得到影响感病指数减退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林相改造>林间卫生>施肥>抚育,最优综合营林措施组合为林地清扫1次+轻修剪通风+松土深翻+除草+施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纯林改混交。结论 合理的营林措施有助于控制水杉赤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而综合营林措施对赤枯病具有协同生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从马尾松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高效解磷真菌(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和嗜松青霉JP-NJ4)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松树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通过Biolog微平板法探究该两株解磷青霉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测其对马尾松的持续促生效果,并对马尾松根际土壤产生的微生态效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夏两季,2种解磷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对土壤中微生物物种优势度及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对于对照处理,解磷真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提高,夏季时最高,为59.27×104 cfu/g; 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及嗜松青霉JP-NJ4菌悬液处理的根际土壤,夏季时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835 0与3.120 0,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夏季时解磷青霉降低了土壤物种丰富度。两株解磷青霉接种600 d后对马尾松仍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苗高增长率可达88.7%,地径增长率最高为53.5%。解磷青霉的施用,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也随之变化; 两株供试青霉均对马尾松具有良好的持续促生作用,其中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从种群系统出发,全面分析了纵坑切梢小蠹与云南松的相互作用.及环境多种因素对该虫大发生的综合影响.认为在虫害发生初期,云南松树势衰弱是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的基本条件,当虫害猖獗漫延时,该虫可以攻击并致死健康树.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便成为虫害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寄主抗性、林地条件、森林管理对害虫种群消长有重要影响.昆明地区气候条件对于纵坑切梢小蠹生长繁殖都非常有利,是该虫得以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生态因了对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的作用强度.共选择生态因子九个、即上类,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林龄、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结果表明,影响云南松树生物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林龄,林分密度、坡位、坡向和平均树高.但生物因子的作用比生境因子更强烈.  相似文献   

20.
1991-1996年,采用五点式布点法,对广西桂平市马尾松工程林幼林期病虫害进行连续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该区主要的病虫害种类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松毒蛾「Dsaychira axutha(Collentte)」、松梢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松蚜(CinarapineaMardwiko)、大袋蛾(Cryptotelea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