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宋代名医许叔微 ,字知可 ,官及集贤院学士 ,后世多以“许学士”称之。在伤寒研究方面 ,许氏颇得仲景之意 ,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杂病证治方面 ,尤精古方 ,善创新方 ,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 ,治疗疑难病证 ,疗效显著 ,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普济本事方》开宗第一卷即述“中风肝胆筋骨诸风”的证治 ,其中多有建树 ,对后世启发极大 ,笔者试对其内风证治思想作一浅要探析。许氏将中风分为三类 :“风中脉则口眼斜 ,风中府则肢体废 ,风中脏则性命危”。治“风中脉”,宜祛…  相似文献   

2.
小儿积滞腹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业师郑益轩曾授给我一个治疗该病的验方,名“无忧散”。方出来·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注]。多年来斟酌病情,对症用药,收效甚良。现就小儿积滞腹胀一病的治疗报导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江苏仪征人。《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作。集临床之萃,有独到之见,诚本事之方也。笔者祖居仪征,有幸早读许氏著作,深受启迪。兹就其“通肾气治遗精”的理法,谈点个人体会。许氏认为遗精一证有属于肾气闭塞而致者,必主以通法。他在《本事方·猪苓丸并论证》中谓:“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  相似文献   

4.
喘息三方是:“本事黄芪汤”,“开郁正元散”,“利气汤”等三张治疗喘证的方剂。“本事黄芪汤”记载于许叔微所著的《普济本事方》中,“开郁正元散”见于《医宗金鉴。妇科》,至于“利气汤”则是从临床实践中,以小陷胸汤加味而成的方剂,这三张方子,分别对肺虚作喘,肺气郁闭作喘,肺热作喘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就个人对上述三方的运用和体会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0,23(8):32-32
《普济本事方》由宋代许叔微撰述,简称《本事方》。该书是以医话形式写成的方书,书中方简治详,语确识精,对后世影响很大,乃方书中之佳作。“普”,有普遍、推广之义;“济”,有拯救、救助之义;“本”,有根据、本源之义;“事”,有事实、实践之义。唐代孟柴曾分条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并录所作之诗,编辑《本事诗》一卷。  相似文献   

6.
许叔微,字知可,因曾任翰林学士,故后世又称其为许学士。宋朝真州白沙人,其早年致力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先后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三书又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晚年则辑其生平治验用方,并附以治疗验案,勒成一部,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此外,许氏还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一书,现已遗失。由于许氏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因此诸书均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二书均是他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伤寒九十论》是许氏从其平生临床实践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7.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曾任集贤院学士,人以“许学士”称之。许氏学本仲景,探幽发微,注重辨证;论治杂病,重视脾肾,活法圆机,而屡起奇疾。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系许氏晚年所撰。是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本文拟将是书主要学术特色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许叔微是宋代的著名医家 ,著有《伤寒百证歌》、《普济本事方》等。杂病证治方面 ,他尤精理法 ,善用古方 ,自制新方 ,治疗许多疑难病证获效显著。本文试就许叔微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一浅要论述。1 滋润补精治肾亏魏晋时期服金石之遗风至宋尚存 ,加之宋代《和剂局方》的颁行 ,造成偏于辛香燥烈的流弊甚大 ,这些必致阴液耗劫而邪火内焚。许氏提出 :“脾恶湿 ,肾恶燥 ,如硫磺、附子、钟乳、炼丹之类 ,皆刚剂 ,用之人以助阳补接真气则可 ,若云补肾 ,则正肾所恶者。古人制方益肾 ,皆滋润之药 ,故仲景八味丸 ,本谓之肾气丸 ,以…  相似文献   

9.
《本草纲目》中关于“仲景小续命汤”的提法 ,最早见于《本草衍义》一书。到目前为止 ,尚未见到早于《本草衍义》而足以证明其源于仲景的文献。依据《普济方》中对本方及与《本草衍义》中相同加减法的引用 ,可以较为准确地考订“仲景小续命汤”的全部药味组成。但先后引用此方的《普济方》和《本草纲目》的作者均未对此方来源做出进一步的追溯。因此小续命汤虽然来源甚古 ,但目前还不好遽然肯定其必出仲景。  相似文献   

10.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11.
宋代医学家许叔微,以“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他推崇仲景学说,于《伤寒论》多有研究,著有《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等,可谓深得仲景之妙谛,而又自成一家之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伤寒和杂病的证治阐发上。在伤寒方面,辨证重在抓纲,论治阐奥发微;在杂病方面,脾肾并重而治,制方遣药灵活。  相似文献   

12.
藉由《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分析宋代医家许叔微学术思想特点。以北宋《太平圣惠方》、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两部官修方书为主要参照,分析《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从属的类别、陈述方式以及病机理论特点;以叶天士《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及叶天士学术体系为对象,分析该方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珍珠丸证归类于肝病、根据病机组方的操作模式以及肝风扰魂的病机理论,均属首创,对叶天士肝风及滋阴潜阳理论与方药的创新有启发作用。探讨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于明确肝病理论、治法、方药的演变与应用,还是探索肝藏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代医家许叔微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晚年所著的《类证普济本事方》,乃“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是他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本书共收录373方,历代医家都相当重视,直至今日仍有—定的影响。笔者揣摩其方,共制方用药颇有特色,兹择要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事方续集》十集,旧题宋许叔微著,今人裘吉生将其收入《三三医书》,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对该书也有记载。本文通过梳理许叔微同年代及其以后书目文献学家的记载,指出自许叔微去世后的近700年间,中国的书目文献家没有提到《本事方续集》一书;通过与《普济本事方》学术观点的比较,疑《本事方续集》为后世俗医所作而托名叔微。  相似文献   

15.
许叔微,为宋代有名的医学家,江苏人,生于1079年,曾任翰林学士,故人们又称他为许学士。他在十一岁时,“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于是他成年以后,“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晚年时“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题为《普济本事方》”。  相似文献   

16.
宋代医家许叔微晚年积一生之经验,采众效之良方,著有《普济本事方》一书。书中收录300余方,用苍术者有苍术圆、楮叶散、白虎加苍术汤三方。除楮叶散治暴赤眼外,余均治湿。许氏对苍术之用,有切身体会,他在《普济本事方·停饮服苍术圆论证》篇中,记录了自身患病经过和服用苍术的情况:“予……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证认为,宋《普济本事方》中“剪草”应是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A. Gray) Solms],而古代剪草还包含其同属多种近缘植物,如及己[C. serratus(Thunb.)Roem. et Schult.]等。  相似文献   

18.
阅读1979年第9期《中医杂志》“普济消毒饮考略”一文,对普济消毒饮的出处,做了很多考证工作,寻找可信依据的精神,甚为钦佩。从我们掌握的资料中,初步认为“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所创,载于《东垣试效方》一书  相似文献   

19.
丁毅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10):820-822
对《普济本事方》中内服汤剂、散剂处方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研究,明确其常用药味,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范围,方剂药味数目,每服剂量、每日剂量等,从而分析总结许叔微组方用量规律.  相似文献   

20.
《医方小品》二卷,清代天津人宋良弼纂,是一部验方汇编著作。全书摘录验方644首,其中无名方616首,有名方28首。在28首有名方中,有7首方剂未标明出处。本文主要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考察7首未标出处方剂的来源,其中大健脾丸、保和丸、琥珀安神丸来源于《墨宝斋集验方》,大仓散来源于《普济方》,木瓜煎来源于《普济本事方》,魏元君济生丹来源于《本草纲目》,黄症丸或来源于《痘学真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