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汁未能及时排出而在乳腺内积存,形成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胀痛、体温略升高、乳房局部皮肤表面充血伴轻度压痛。若吸出积存乳汁,炎症常可消退,若未及时处理,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大部分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较为容易,但仍有部分类型乳腺炎治疗较为困难,易形成乳腺脓肿,故称为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作者拟就几种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联外治法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5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将特高频理疗、电动吸乳和乳腺按摩外治疗法结合起来,作为三联外治法为主的治疗方案,检测其对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22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该三联方案,3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其中红肿明显、高热或白细胞升高的患者,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治愈1514例(99.47%),脓肿形成8例(0.53%)。结论:此三联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费用低、病人痛苦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乳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乳腺和乳管组织而引起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发生大多是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尤为多发,多在产后1~4周发生。其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淤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可见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大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乳汁淤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该院使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的358例乳汁淤积产妇。结果:治愈353例,占98.60%,无效5例,占1.40%。其中一次手法治疗后治愈316例,占88.27%,有效37例,占10.34%。结论:六步奶结疏通法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乳腺炎的发生率及母乳喂养的依从性。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4.6%,总有效率为75.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乳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伴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局部或全身症状。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若拒绝使用药物,不合理使用药物或担心药物的安全性通常会导致母乳喂养过早中止,会对婴儿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用药原则、药物安全性评估及合理用药方法,以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性乳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乳腺和乳管组织而引起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甚,多发生在产后1-4周。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淤积,使乳房局部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大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如下:1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导致乳汁淤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1)怀孕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乳头,使乳头皮肤增厚,哺乳时不易被咬破;(2)哺乳时把全部乳头及部分乳晕塞入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总结出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文献进行归纳,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手法按摩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结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哺乳期的一种炎性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乳汁排出不畅导致的淤积,或者是细菌感染而成,常常急性发病,患者早期会出现乳房肿胀,触摸时有硬块,如未及时得到治疗会使病情发展延续,甚至出现化脓,严重者还需手术引流,影响母乳喂养婴儿。乳腺炎的及时治疗,对产妇及婴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疗法对于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北辰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门诊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采用手法按摩配合刺络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75例,占75%,有效15例,占15%,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急性乳腺炎主要与乳汁淤积或因乳头皲裂导致的细菌感染有关,常常急性发病,如治疗不及时大多会导致炎症的持续性发展甚至出现化脓,严重者还需开刀引流,影响母乳喂养婴儿。而手法按摩配合刺络拔罐的方法,及时干预、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是十分有效的,不但能够控制炎症的发展,还不会耽误母乳喂养,对母婴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于初产妇,由于乳腺皲裂,乳腺导管开口阻塞,引起浮汁壅积而致。本病起病急,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不红或微红,继之局部硬结渐渐增大。疼痛加剧,伴发热。如不积极治疗,常转化或脓肿。做好自我护理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1.早期按摩和吸乳是关健。患者可用手指顺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加压揉推,使乳汁流向开口,并用吸乳器吸乳,以畅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治疗中的作用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入产后存在乳汁淤积产妇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依据产科常规开展护理)和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外加以穴位按摩)各46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后的乳房胀痛分级、泌乳量、补授乳量、母乳喂养及乳腺管畅通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及寻求产后乳胀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后乳胀的产妇364例分两组,观察组200例应用乳腺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后再应用热敷及按摩乳房,对照组164例单用热敷及按摩乳房,观察两组产妇在24 h内双侧乳胀的消退情况及泌乳量。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前、后乳胀程度及泌乳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乳胀明显缓解,泌乳量明显增多。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热敷及按摩乳腺均对乳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两者联用效果明显,能较快、有效地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建议临床上联合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及热敷、按摩乳腺等方法处理乳胀。  相似文献   

13.
乳腺疾病监测系统及其运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欣  林红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3):140-141
监测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利用乳腺疾病监测系统软件进行监测,并建立了区域性乳腺疾病监测网。对11457例的监测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的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22.40%),乳腺纤维腺瘤(2.50%),乳腺炎(0.68%),乳腺癌(0.15%),乳腺导管内瘤(0.14%)。认为建立乳腺疾病监测网能动态监测常见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信息资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用于初产妇产后泌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1~9月份在该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93例按单、双日分娩日期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461例,双日为对照组432例。产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观察组在分娩后8h开始使用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进行催乳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产后42天回访时乳汁分泌通畅,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的泌乳治疗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产妇乐于接受,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  相似文献   

15.
In 1994-1998, the authors followed 946 breastfeeding women from Michigan and Nebraska for the first 3 months postpartum or until they stopped breastfeeding to describe mastitis incidence, mastitis treatment, and any associations between mastitis occurrence and hypothesized host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by telephone at 3, 6, 9, and 12 weeks postpartum or until they ceased breastfeeding. A total of 9.5% reported provider-diagnosed lactation mastitis at least once during the 12-week period, with 64% diagnosed via telephone. After adjustment in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history of mastitis with a previous child (odds ratio (OR) = 4.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64, 6.11), cracks and nipple sores in the same week as mastitis (OR = 3.4, 95% CI: 2.04, 5.51), using an antifungal nipple cream (presumably for nipple thrush) in the same 3-week interval as mastitis (OR = 3.4, 95% CI: 1.37, 8.54), and (for women with no prior mastitis history) using a manual breast pump (OR = 3.3, 95% CI: 1.92, 5.62) strongly predicted mastitis. Feeding fewer than 10 times per day was protective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feeding frequency in the same week or the week before mastitis was included in the model (for the same week: 7-9 times: OR = 0.6, 95% CI: 0.41, 1.01; < or =6 times: OR = 0.4, 95% CI: 0.19, 0.82). Duration of feeding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astitis risk.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方法:采用穿刺法抽出脓液,用甲硝唑注射液行脓腔冲洗,再配合中药内服。结果:患者疗效好、病程短。结论: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脓肿形成还未破溃时,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能很快缓解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具有经济、有效、创伤小、防止乳房变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黄朝芳  邱梅  林华 《现代保健》2014,(20):52-55
目的:探讨催乳机和吸乳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催乳和吸乳治疗。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总有效率、并发乳腺炎的情况和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使用催乳机和吸乳机后,24 h泌乳总有效率为86.7%,48 h泌乳总有效率为95.0%,72 h泌乳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8.3%、70.0%、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8.3%,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乳腺炎发生,对照组乳腺炎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同时给予催乳和吸乳治疗可使泌乳更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某专科医院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脓液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142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脓液标本,其中98份脓液标本分离病原菌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4株(94/99,94.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43/94,45.74%),肺炎克雷伯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彭氏变形杆菌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43%,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55.32%、39.36%和27.66%,对环丙沙星、莫匹罗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菌株;43株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3.72%、72.09%和44.19%。结论引起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不应经验性选择上述药物治疗乳腺脓肿;同时,应警惕MRSA感染存在的可能,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暂停哺乳者进行母乳移除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