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DNA水平,探索可用于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新方法。方法:用微量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31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3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血清DNA,用SYBRGreen I荧光染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含量(57.48±76.21 ng/ml)高于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24.90±20.66 ng/ml)和卵巢良性病变患者(20.13±10.9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5)。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血清DNA水平则无明显差异(t=-0.544,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定量检测有可能成为辅助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_(125)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超  马晓艳  李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96-2998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和盆腹腔结核患者血清、腹水中CA125的含量,探讨血清CA125、腹水CA125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条件患者的腹水、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腹水和血清中CA125含量。结果:上皮性卵巢癌76例,血清CA125(523.66±158.02)U/ml,盆腹腔结核15例,血清CA125(486.56±147.10)U/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上皮性卵巢癌腹水的CA125(996.85±337.87)U/ml,盆腹腔结核腹水的CA125(596.78±197.10)U/ml,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66.67%。结论:腹水中CA125升高有助于卵巢癌性腹水的诊断,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腹水CA125可以为卵巢癌和盆腹腔结核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ectin-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30例卵巢癌、2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Nectin-4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ectin-4蛋白表达。结果:①Nectin-4 mRNA表达为卵巢癌组0.71±0.12,卵巢良性肿瘤组0.32±0.09、正常卵巢组0.30±0.09,卵巢癌组显著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织中,不同年龄、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ectin-4蛋白表达为卵巢癌组0.71±0.06、卵巢良性肿瘤组0.35±0.07、正常卵巢组0.32±0.07,卵巢癌组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卵巢癌存在Nectin-4过度表达,与其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Nectin-4参与调控卵巢癌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6mRNA和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35例卵巢恶性上皮性癌,(其中11例卵巢恶性上皮性癌同时取转移病灶组织),行整合素αvβ6mRNA及蛋白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结果整合素αvβ6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及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在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出现表达;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癌中αvβ6mRNA表达量为(0.735±0.115) μg/ml,显著高于Ⅰ、Ⅱ期(0.534±0.062) μg/ml;蛋白强阳性染色Ⅲ、Ⅳ期占77.8 %(21/27),显著高于Ⅰ、Ⅱ期37.5 %(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有进展患者,αvβ6mRNA表达量为(0.726±0.121) μg/ml,显著高于病情无进展患者(0.565±0.098) μg/ml;病情有进展患者蛋白强阳性染色占94.7 %(18/19),而病情无进展者仅占37.5 %(6/16),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整合素αvβ6mRNA表达量分别为(0.742±0.019) μg/ml和(0.751±0.093) μg/ml;蛋白强阳性染色分别为45.5 %(5/11)和54.5 %(6/11),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整合素αvβ6m基因和蛋白仅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出现表达,并且其表达量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VEGF水平与癌组织淋巴管和血管生成及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2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2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4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中VEGF水平,同时以CD34、VEGF-3分别标记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MVD)、微淋巴管(LVD)的生成密度。结果: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VEGF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686.28±149.68)ng/L、(750.28±90.12)ng/L和(1183.23±293.22)ng/L,P<0.001,肿瘤组织中微血管(MVD)、微淋巴管(LVD)的生成密度依次升高,P<0.001;上皮性卵巢癌中患者血VEGF与组织中LVD、MVD表达正相关r=-0.351,P=0.015、r=0.625,P<0.001,并在浆液性卵巢腺癌、低分化卵巢腺癌中水平明显升高P=0.046、P=0.029,而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血VEGF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相关,可作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有助手判断卵巢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阳  汪春红  王英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51-2352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血清中VEGF-C和FLT-4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75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VEGF-C和FLT-4水平的检测。结果:乳腺癌组VEGF-C表达水平为(788.13±40.09)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317.35±43.26)pg/ml,乳腺癌组FLT-4水平为(564.39±67.06)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353.62±58.4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VEGF-C浓度为(1054.26±215.48)pg/ml,FLT-4浓度为(730.45±142.87)pg/m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乳腺癌患者VEGF-C和FLT-4浓度分别为(362.41±97.65)pg/ml、(324.58±76.54)pg/ml,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VEGF-C和FLT-4水平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FADD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估计其预后。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卵巢癌、1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ADD的表达,并分析卵巢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中FADD阳性表达率为87.5%,卵巢良性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3.3%,卵巢癌阳性表达率为32.3%,正常卵巢与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正常卵巢与卵巢良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组标本中FADD的表达阳性程度较低,并以弱阳性为主(共36例),阳性共11例,强阳性标本数为0。③FADD的阳性表达率在Ⅰ期、Ⅱ期及Ⅲ期和Ⅳ期合并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ADD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01)。④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FADD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⑤浆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1.8%;非浆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3.3%。两组FADD的表达无显著性(P>0.05)。结论:FADD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其表达率的高低可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估计卵巢癌的预后,为基因水平治疗卵巢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k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卵巢癌中Skp2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Skp2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均为阴性,而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交界性肿瘤组织。Skp2在不同年龄及组织类型的卵巢癌中表达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卵巢癌的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P<0.01),在中低度分化组、Ⅲ~Ⅳ期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Ⅰ~Ⅱ期组(P<0.01)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Skp2特异性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中,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6mRNA和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5例正常卵巢组织 ,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 ,35例卵巢恶性上皮性癌 ,(其中 11例卵巢恶性上皮性癌同时取转移病灶组织 ) ,行整合素αvβ6mRNA及蛋白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结果 整合素αvβ6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及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不表达 ,而在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出现表达 ;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癌中αvβ6mRNA表达量为 (0 735± 0 115 ) μg/ml,显著高于Ⅰ、Ⅱ期(0 5 34± 0 0 6 2 ) μg/ml;蛋白强阳性染色Ⅲ、Ⅳ期占 77 8% (2 1/ 2 7) ,显著高于Ⅰ、Ⅱ期 37 5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情有进展患者 ,αvβ6mRNA表达量为 (0 72 6± 0 12 1) μg/ml,显著高于病情无进展患者 (0 5 6 5± 0 0 98) μg/ml;病情有进展患者蛋白强阳性染色占 94 7% (18/19) ,而病情无进展者仅占 37 5 % (6 / 1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整合素αvβ6mRNA表达量分别为 (0 74 2± 0 0 19) μg/ml和 (0 75 1± 0 0 93) μg/ml;蛋白强阳性染色分别为4 5 5 % (5 / 11)和 5 4 5 % (6 / 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CXCL12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检测2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株CAOV3、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XCL12的mRNA表达及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组织和输卵管平滑肌组织中CXCL12的表达,ELISA法检测20例卵巢癌患者腹水中趋化因子CXCL12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CXCL12对CAOV3及HUVEC细胞迁移能力及其表面相关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20例卵巢癌组织、卵巢细胞CAOV3、内皮细胞HUVEC、转移的淋巴组织中CXCL1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1.05、1.92±1.17、1.73±1.12、1.68±1.13,而正常组未检出,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907,P=0.032).20例卵巢癌患者腹水中有19例检测到趋化因子CXCL12,检出率95.0%,CXCL12水平为(6 552.7±476.5)pg/mL.与对照组相比,CAOV3细胞经CXCL12处理后,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能力相对粘附率由(22.65±2.3)%上升至(51.47±2.7)%(t=4.696,P<0.05).卵巢癌细胞株CAOV3与内皮细胞HUVEC中,加入CXCL12处理后,经Tram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数显著增加(t值分别为3.326、3.897、3.215、3.168,均P<0.05),提示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其中浓度为100ng/mL的趋化活性最高,CAOV3 与HUVEC细胞趋化指数分别为4.0±1.5、4.3±1.7,对照组趋化指数分别为1.1±0.5、1.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7、2.938,均P<0.05).结论 趋化因子CXCL12通过调控卵巢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提高CAOV3、HUVEC细胞活性,参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的可行性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只,行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实验组6只,行经皮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化疗药物选用卡铂)结合血液灌流。定时检测两组髂内静脉、外周血液的血药浓度及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髂内静脉血药浓度均在10 min达峰值,分别为(5 497.71±601.80)ng/ml、(5 151.19±558.60)ng/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0 min、30 min、40min、50 min、60 min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分别为(2 887.44±259.50)ng/ml、(1 512.56±147.90)ng/ml、(889.87±92.40)ng/ml、(733.76±72.80)ng/ml、(571.46±47.60)ng/ml;而实验组仍保持较高浓度,分别为(5 121.31±530.20)ng/ml、(4998.57±511.40)ng/ml、(4 018.30±378.90)ng/ml、(2 894.47±285.00)ng/ml、(2 114.18±189.70)ng/ml,两组各时段血药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0 943.02±9 056.78)(ng/ml.min)、(229430.11±2 154.07)(ng/m.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外周血药浓度分别为(4 984.94±468.80)ng/ml、(3 387.83±325.70)ng/ml、(1 312.48±126.60)ng/ml、(1 089.59±97.70)ng/ml、(771.07±73.50)ng/ml、(521.33±48.30)ng/ml,实验组分别为(20.54±2.40)ng/ml、(37.01±3.50)ng/ml、(50.99±4.80)ng/ml、(88.63±9.10)ng/ml、(125.72±12.80)ng/ml、(134.88±12.30)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清除率为(92.71±7.70)%。结论: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与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相比,不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增加局部血药浓度,还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Cyclin D1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2例、交界性肿瘤25例、卵巢癌45例中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Cyclin D1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HPV16/18的感染率及Cyclin D1阳性表达与交界性肿瘤、卵巢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分化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p53呈高表达(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卵巢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无关。③卵巢癌中Cyclin D1、p53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53、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其联合检测对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IL-2、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其免疫学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IL-2、IL-10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2、IL-10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局部表达。结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血清中IL-2的浓度为(12.31±2.64)pg/ml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的(5.74±1.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的浓度为(7.97±3.02)pg/ml与正常早孕组的(17.6±5.1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IL-2比值为(0.71±0.39)与正常早孕组的比值(3.37±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浓度与复发性流产组中不同流产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IL-10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IL-10有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而IL-2增多可能对妊娠有害。Th1/Th2细胞平衡向IL-2偏移时可能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8-iso-PGF2α、GSH-P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发病机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作为内异症不孕组,并分为内异症不孕A组(内异症I、Ⅱ期)和内异症不孕B组(内异症Ⅲ、Ⅳ期);同时选择30例腹腔镜监护手术盆腔解剖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腹腔液中8-iso-PGF2α、GSH-PX水平。8-iso-PGF2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GSH-PX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内异症不孕组8-iso-PGF2α血清中为(210.656±21.013)ng/ml、腹腔液中值为(42.23+4.316)ng/ml,二者较对照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内异症不孕组GSH-PX血清值为(251.076±21.1)U、腹腔液值为(154.843±30.224)U,二者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内异症不孕B组与A组相比,B组的8-iso-PGF2α血清表达量(220.496±18.201)ng/ml、腹腔液表达量(45.257±2.84)ng/ml显著升高(P0.01);GSH-PX腹腔液表达量(137.543±26.36)U、血清表达量(240.382±16.977)U显著降低(P0.01)。结论:8-iso-PGF2α、GSH-PX在内异症不孕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8-iso-PGF2α是评价内异症伴不孕症氧化应激最可行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Ⅳ型胶原、CD3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82例,其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8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1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MP-9、Ⅳ型胶原和CD3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的表达强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F=39.306,P<0.01).CD34的表达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为(17.18±5.64)%,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29.76±7.18)%,高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57.20±8.55)%,中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71.20±8.48)%,低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90.38 ±20.03)%](F=100.072,P<0.01).Ⅳ型胶原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F=11.554,P<0.01). MMP-9表达与CD34表达、Ⅳ型胶原缺失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2和0.796,P<0.01).结论 MMP-9、CD34表达随着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Ⅳ型胶原的表达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明显减少.MMP-9表达与CD34表达、Ⅳ型胶原缺失表达呈正相关.通过联合检测MMP-9、CD34、Ⅳ型胶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对判断其恶性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霉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5%,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10%~0%(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雌孕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ER、PR在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从而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内分泌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2例)中ER阳性率27.27,PR阳性率22.72,阳性率较低;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38例)中的阳性率较高(ER76.32、PR71.05),两者比较,χ2=13.79、χ2=13.07,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不同,随着临床期别的上升ER、PR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早(Ⅰ、Ⅱ)、晚(Ⅲ、Ⅳ)期比较,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无显著性差异。③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ER、PR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在高分化组的阳性率最高,在低分化组阳性率最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④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病理类型的ER、PR表达不同,浆液性(21例)与粘液性(15例)肿瘤均呈高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ER、PR的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在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②ER、PR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③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它们的评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act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ctivin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霉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ct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ct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67.5%,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25%及10%(P<0.05),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ct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提示activin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临床病理诊断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6例对照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腹腔液sCD14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sCD146的水平在整个月经周期(563.6±275.0)、增殖期(488.9±201.8)、分泌期(600.9±304.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整个月经周期(376.2±133.5)、增殖期(351.9±81.9)、分泌期(410.3±183.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CD146的水平在整个月经周期(844.1±264.1)、增殖期(1013.3±295.6)、分泌期(759.5±208.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整个月经周期(536.4±221.1)、增殖期(564.9±237.0)、分泌期(496.6±202.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腹腔液中两组分泌期和增殖期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液各个周期的sCD146水平均高于外周血。结论:sCD146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无周期性的变化,表达较稳定。因此针对sCD146的检测和拮抗治疗很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