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们自1977年7月份开始研究甲型肝炎病原,先从两名早期甲型肝炎病人粪便中,用免疫电镜找到了球形直径在27毫微米左右,呈免疫复合物样成堆聚集,表面有亚单位和形成蛋白刺环的甲型肝炎的病毒颗粒(见照片1),以后又从4名甲型肝炎病人中,找到了典型的甲型肝炎病毒颗粒(见照片2)。并做了区带梯度离心检查,结果密度很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从甲型肝炎患者粪便中提取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共收集3个疫点18例患者计85份标本,经1AHA 法筛选,免疫电镜确认者3例。其中苏809—2和苏8015—1等病毒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且滴度较高,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TDX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及硬膜外阻滞(又分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组为A 组,利多卡因50%葡萄糖溶液组为B 组。)治疗末梢性新鲜面瘫和腰腿痛病人共17例,并做了动脉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的探讨.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药代动力学呈二室模型,硬膜外阻滞B 组呈一室模型,A 组一、二室模型均有。  相似文献   

4.
龚春梅  周军 《云南医药》1993,14(2):107-108
本文报告几种病毒对淋巴母细胞株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可在淋巴母细胞上复制,感染48小时,滴度可达10~(7·77)TCID_(50)/毫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等技术证实HSV—Ⅰ的抗原存在于胞膜、胞浆和细胞核上,同时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该病毒的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们早就注意到肾表面静脉呈星状,并命名为星状静脉,但至今末见关于星状静脉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无法回答这种特殊形态静脉的功能意义。本文对成人肾星状静脉进行观测。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形态学基础。1 材料和方法成人新鲜肾脏10例,甲基丙烯酸酯铸型,体视  相似文献   

6.
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glococcal)表面富含具有与人和某些动物IgG的Fc片段结合能力的蛋白质抗原成分——葡萄球菌A蛋白(Staphglococeal protein A简称SpA)的特性,以葡萄球菌为载体,用抗血清致敏后吸附病毒,用于电子显微镜中病毒检测。电镜下,当菌体充分吸附病毒后,即可形成具有花环样的特殊结构,故将本方法定名为SpA—G IEM(Staphglococcal protein A—Gayland Immune electron Miuoscopg)。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郑州儿童医院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中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郑州儿童医院2001-11~2002-10收集的302份腹泻粪便标本中的96例非轮状病毒腹泻标本应用RT-PCR方法进行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通过RT-PCR或测序分析鉴定型别.结果: 实验中共检出9份杯状病毒阳性标本、4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9.4%(9/96)和4.2%(4/96),其中9份杯状病毒阳性标本中8株属于诺如病毒GII/4型、1株为GII/3型,4株星状病毒阳性标本均为HAstV-1型.结论: 杯状病毒、星状病毒也是郑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流行型别分别为诺如病毒GII/4型、HAstV-1型.  相似文献   

8.
星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国芳 《安徽医药》2004,8(4):297-298
星状病毒(AstV),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病毒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病毒属无衣壳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6.8kb,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即ORF1a,ORF1b和ORF2和8个血清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认识到星状病毒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仅次于轮状病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可散发或爆发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临床经过1~3 d潜伏期后,表现有水样便伴呕吐、腹泻及发热等症状,一般不发生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对其感染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仍采取补液、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目前可以从粪便中分离出星状病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进行检测及分型.  相似文献   

9.
慢病毒的概念是Sigurdsson等人在1954年研究冰岛的羊麻痹症(Visna)及慢性进行性肺炎(Maedi)时分离到病毒后首先提出,当时分别称为Visna病毒及Medi病毒。此两种病毒很相似,为球形,大小为70-100毫微米,有两层膜,其外膜上有突起,含RNA及逆转录酶,成熟时为芽生,用负染法电镜观察类似Rous肉瘤病毒,内部结构类似鸟类及鼠类的C型病毒,两种病毒均不引起肿瘤,在组织培养上约三个星期出现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和星状细胞,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6℃30分钟很快被灭活。由于它们的形态和生化性状与RNA肿瘤病毒类似,故归属于逆转病毒科(Family 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Subfamily lentivirinae)。  相似文献   

10.
应用PLC/PRF/5细胞株从两份南京地区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到两株甲肝病毒,称为南京一株(NJ-1)和南京二株(NJ-2)。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初代病毒检出时间为19天。经传代后,缩短至接种后第四天即可见荧光阳性细胞,培养至2~3周,阳性细胞可达95%,荧光颗粒存在于胞浆内。免疫电镜见有成堆的空心和实心病毒颗粒,直径27nm。采用细胞培养的病毒提取物可代替大便提取的HAAg,用ELISA 法检测病人的抗HAV-Ig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富含微量元素矿泉水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无菌取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废弃的大隐静脉,应用金山矿泉水配制的DMEM培养液(MW—DMEM)和双蒸水配制的DMEM培养液(DDW—DMEM)分别培养平滑肌细胞,分为金川矿泉水组和双蒸水组。观察记录2种培养液培养的HVSMCs游出组织块的时间及细胞呈“峰”-“谷”样时间;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HVSMCs增殖模型,采用MTT比色法观察2种培养液对AngⅡ诱导HVSMCs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鉴定HVSMCs。结果金川矿泉水组培养的HVSMCs贴壁时间为(3.7±0.2)d,双蒸水组为(8.5±0.6)d;金川矿泉水组培养的HVSMCs自贴壁后到长成“峰”-“谷”样形态的时间为(8.3±0.2)d,双蒸水组为(7.1±0.5)d;MTT比色法测定金川矿泉水组培养的HVSMCs的增殖活度明显降低;电镜观察MW—DMEM培养的HVSMCs细胞形态完整,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HVSMCs胞浆内富含肌丝,纵向平行排列,胞内有密体;抗-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胞浆内染成褐色呈细丝网状。结论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金川矿泉水具有修复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H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表达AIDS病毒(LAV)包膜糖蛋白gp41和gp110的重组牛痘病毒(V-env5)免疫恒河猴,产生了抗LAV env 抗原的抗体,并首次证明了对AIDS病毒的T细胞免疫。用V—env5 2×10~7或2×10~8PFU皮内接种8只恒河猴,其中7只在12周后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4周取血清,用蛋白质印迹法证明7只加强免疫的恒河猴血清全部与  相似文献   

13.
用琼脂糖—滤纸系统浓缩免疫复合物进行电镜检查,1小时内可发出报告。与反向血凝(RPHA)联合应用,检查肝炎病人45例,输血员40例。凡RPHA≥1∶128者,免疫电镜(IEM)均阳性;RPHA 滴度<1∶2~1∶64者,IEM 阳性率16.9%(7/42)。认为在有条件时,对RPHA 滴度≤1∶16的献血员,均应作IEM 筛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传染性囊病(IBD)血清学调查情况及两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分离和鉴定过程。这两毒株的鉴定是通过血清学、病理学、理化性质测定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而确定下来的。 通过对广东省五个地区17个鸡场的血清学调查,发现其中13个鸡场存在IBD沉淀抗体。由此推论,可能我省已有不少鸡场存在着IBD。本文并分析了一些鸡场爆发鸡新城疫的可能原因是IBD的免疫抑制作用。 在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成功地分离到两个IBDV株。 在病毒的鉴定过程中,将分离株接种到易感小鸡后,引起法氏囊产生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包括水肿、表面见条纹或黄色冻胶样物等。接种病毒3天后,便见囊萎缩。组织学观察发现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等炎症反应。接种病毒1月后,囊有明显的再生作用。两分离株均不能使小鸡产生明显的临诊症状,其它器官组织一般无肉眼病变可见。 将分离株接种鸡胚后,鸡胚于3~7天死亡。胚体出现充血、出血、皮下水肿、肝变黄绿色、且呈斑驳状坏死等病变。 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表明,两个分离株均能与美国IBD阳性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在病毒中和试验中,用两个分离株感染鸡后,其康复血清能中和美国IBD—Lukert病毒株,其中和指数均大于4.2. 本试验对其中一分离株进行了毒价测定、电镜观察和理化性质鉴定。对7天龄和1月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酶消化尸肝匀浆,经超速离心法提取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用直接电镜、免疫电镜和酶联免疫试验证实了所提取抗原颗粒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标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呈特异性反应,氯化铯浮密度测定结果亦证明从尸肝提取的抗原颗粒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本文简要讨论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系统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俊韬 《江苏医药》1994,20(12):689-690
一、HE病原学研究l.HE病原学早期研究工作[1]。1982年Balayan等用免疫电镜发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病人粪便中存在一种直径为27~30urn园球状病毒样颗粒。1983年Bal-ayan最先用猕猴静注10%人志愿者大便是液,在其中用免疫电镜证明有27~30urn的病毒颗粒,接种后24~36小时内ALT升高并在发病的急性期前期大便中排出27~30um的同样颗粒。BradleyDW,使用猕猴、城猴及黑猩猩,获得接种前、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用来包被试剂板、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和进行λ-gt11cDNA库的免疫筛选研究。在接种后平均38天动物ALT升高…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1]。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已有较多的临床及实验报道,其疗效尚较满意。自2001—2006年,我们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基础上,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7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76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38例,男性9例,女性29例;年龄18~58岁;无先兆型33例,有先兆型5例;左侧为主20例,右侧为主18例;病程5个月~15年,其中发病2年以上者25例。Ⅱ组(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38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5 6例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 (2 7例 )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静脉全麻 ,Ⅱ组 (2 9例 )单用静脉全麻。分别于麻醉前、星状神经节阻滞后 15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5min、术中测量MAP、HR、心电图改变等。结果 Ⅰ组心电图改善明显 ,与Ⅱ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5 )。两组比较 ,MAP、HR在插管即刻、插管后和术中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静脉全麻对预防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有显著效果且方法简单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糖蛋白在成熟病毒颗粒表面形成穗状突起。作者报道利用这种特殊的结构发展一种分子定位与自然病毒相同、可作狂犬病免疫的再造结构——免疫体(Immunosome)。这种免疫体可诱导动物产生抗体,并能保护动物经受活病毒的攻击。狂犬病疫苗体的制备:用含2%辛基-β  相似文献   

20.
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大鼠膀胱粘膜上皮,可快速获得大量活性高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细胞接种后1—2d贴壁生长,5—7d增殖明显,8—10d融合成片。培养的上皮细胞光镜下呈扁平多边形、单层排列: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上皮细胞角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大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为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