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袁琦 《中国地质》1998,(11):19-20,38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高地勘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果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勘单位对贯标工作仍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贯标目的不明确。为  相似文献   

2.
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地质工作和成果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GB/T19000-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的组成和贯标对强化地勘工作与科技成果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构改革,地勘行业向企业化转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品以质取胜便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地质勘查单位贯彻ISO9000(GB/T1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地质勘查成果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也是对用户做出的承诺。本文简单介绍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并阐述了ISO9000(GB/T19000)族标准在地质勘查单位中贯彻应用的意义、程序以及在贯标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于从事地勘工作的各级人员对ISO9000(GB/T19000)族标准以及贯标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2,(4):23-24
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旨在统一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管理标准,切实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地勘单位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整体提高地勘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对地勘单位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组织机构和职责、  相似文献   

5.
尹国胜 《江西地质》1998,12(4):309-314
质量工作,是融技术工作与经济工作于一体的技术经济工作。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地勘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十多年来,在确保和提高成果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地勘单位项目管理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出了建立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想。该平台建立后,不但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贯标”和资源共享,而且还可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缩短工作周期,有效控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该系统开发属低投入、高回报,具备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是保证地勘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进行现代地勘科研的物质技术手段,它对于地勘单位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成本,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小荣 《青海地质》2000,9(1):69-72
ISO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国际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应用的主体内容是质量管理模式(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其对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到社会投标、承揽地勘项目,保证地勘工作成果质量,提高单位在地质市场中的信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地勘单位经济运行中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制度管理等三个关键环节的作用及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个共性问题,即制度不健全,经营机制不完善;成本管理滞后,经济效益不明显;资金管理不规范,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地勘单位经济运行执行力就是地勘单位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能力。提高地勘单位经济运行执行力的关键是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经营机制,强化资金管理、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对策和措施。探索地勘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执行力,推动煤田地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戴玉玲 《城市地质》1998,10(3):32-33
地勘单位档案工作是地勘单位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地勘单位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地勘单位档案是地勘单位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其构成包括地质科学技术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经营档案等其他方面的档案。现就地勘...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甘肃省地矿局"十一五"时期,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地质找矿和地勘行业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地质勘查规模逐年增长,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成果显著。文章还就"十二五"基础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提出规划建议,对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区域化探数据库信息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区域化探数据库信息系统,在物探队于1996年6月建成,并通过了地矿部和陕西地勘局检测验收。该数据库内容齐全,功能完善,能为矿产勘查选区规划和异常评价优选等进行开发利用。同时还能为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农林等方面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94学术年会会议概况以及当今数学地质若干主要研究领域:矿产资源分析与评价、环境地质、地质统计学、数据可视化研究及定量制图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 于2014年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 对推荐出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4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 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获奖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和技术方法, 代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最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甘肃肃南红石嘴中梁-白泉门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各地质单元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和组合特征、综合异常特征,认为调查区应以Cu、Ag、Sb、Au等矿种重点来开展,并圈定综合异常10处。其中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综合异常3处,与阴沟群有关的综合异常6处,与阴沟群和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综合异常1处。本次工作认为AS6、AS7、AS10综合异常找矿前景良好,并开展了大比例尺的查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队伍,建局5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福建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正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力争为福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水文与环境地质专业服务对象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林业草原、水利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交通住建等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服务范围涵盖资源能源调查监测、水土污染评价防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等社会经济领域,水工环队伍是资源、环境、生态、空间等国土要素调查评价、利用及保护和监测预警的重要专业技术力量。本文在总结甘肃省地矿局“十三五”期间的水文与环境地质工作在提供资源能源保障、地质技术服务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成果的基础上,依托行业技术优势和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及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部署,面向政府需要和社会需求,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地矿局“十四五”期间水文与环境地质业务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设想和思路。对地勘单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水文与环境地质工作新要求,规划部署和构建相应的新发展格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大会收入本专题论文70篇,约占大会论文1/3,反映了当今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地质灾害研究(29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震工程地质(22篇),城市与区域环境地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6篇),近海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编图(3篇)。本文对该专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0月20~24日,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6)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的第一届全球规模的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海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护”,设置了海洋沉积物工程特性、海洋地质灾害、海岸带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数据分析、海洋沉积物-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海洋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6个专题。研讨会共设13个会议特邀报告、57个专题口头报告、15个优秀展板报告,还安排了会前短期课程、会后考察等会议内容,为全球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界的学术地位与号召力。总体而言,我国以及世界海洋工程地质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应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