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临床特点对强迫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52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评定两组人格特征,同时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研究组临床特征.结果 研究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评分,除说谎或掩饰、校正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各亚组间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的诈分、疑病、抑郁、男性化/女性化和精神衰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诈分、疑病、抑郁、男性化/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各因子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病理性人格特征,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格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深层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口服舍曲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8.6%,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3%、有效率86.7%,对照组分别为70.0%、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总体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氯米帕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万拉法新与氯米帕明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万拉法新与氯米帕明治疗,疗程6 w.与治疗前和治疗1 w、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1 w、2 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4 w、6 w末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69.0%,有效率93.1%;对照组分别为66.7%,93.3%,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程度轻.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但起效时间较氯米帕明快,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为34.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且与帕罗西汀相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非他酮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6例,口服安非他酮治疗,对照组47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6.1%、有效率为93.5%,对照组分别为78.7%、9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0.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安非他酮与氟西汀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起效快,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强迫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观察组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失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1、4.71,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强迫、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各时段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等症状,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Yale-Brow 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Yale-Brow 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段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7.9%,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强迫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7例,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2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治疗时段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为(6.2±1.8) d,对照组为(11.5±5.6) d,研究组显著早于对照组(t=5.34,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8.6%、总有效率88.6%,对照组分别为70.3%、91.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2、0.23,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用药初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与西酞普兰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治疗初期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同期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8.1%、有效率93.8%,对照组分别为53.1%、78.1%,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增加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4例抑郁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研究组)和44例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统计一般资料,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以及自杀条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及焦虑心境、紧张、抑郁心境、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会诊时行为表现单项条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他因子或条目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较单纯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严重、自杀风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除体质量外的其他因子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除正性事件外的其他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除掩饰倾向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倾维度中间型和神经质维度中间、稳定型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内外倾维度外向型和神经质维度不稳定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等因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9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47例,口服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9.4%,对照组为81.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508,P>0.05).研究组植物神经、心血管、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总体疗效显著,较阿米替林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56例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53例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两组均予以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组辅以碳酸锂治疗。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双相组病程显著长于单相组( P<0.05或0.01),阳性精神病家族史及病前不良个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相组( P<0.05或0.01);治疗前妄想、被动体验、情感低落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相组( P<0.05或0.01),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相组( P<0.05或0.01)。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病程较长、家族史阳性率较高、病前不良个性较多、伴精神病性症状时间较长等特点,自杀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