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教育网络》2010,(10):73-73
Q=COST论坛用户A=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葛泓Q在数字迎新的流程整合方面有哪些经验?A我们在建设数字迎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得是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思路,以此为指导来设计业务流程。一开始,我们的建设还围绕着业务来进行的。我们将人事、科研、教学、管理等作为核心业务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数字迎新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中 ,清华大学提出“数字迎新”的理念 ,从新生入校开始建立电子身份 ,实现全校学生数据格式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数字迎新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组织实施 ,该系统为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提拱了新生信息查询与管理 ,使得入学报到过程变得简捷高效  相似文献   

3.
, 《中国教育网络》2012,(10):79-80
随着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力开展,“数字迎新”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借助微博等让交网络与各种智能技术,今年高校的迎新工作打着“服务”和“科技”牌,要将服务理念贯彻到底。为此,本期将刊选在“数字迎新”系统建设和工作有所创新的学校,通过以下学校的迎新系统和服务平台的展示,为各高校今后的迎新工作带来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电子科技大学近3年来数字迎新系统的应用情况为基础,介绍了迎新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模块和数据集成的实现。在文章最后,重点论述了在数字迎新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几个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系统,目前各高校的一卡通系统对新生的入学注册、报到、交费等迎新工作涉及较少,我校提出了"数字迎新"的理念,在新生未入校前就开始建立电子身份,实现全校学生数据格式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本文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迎新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组织实施,该系统使得新生入学报到过程变得简捷高效,并且方便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对新生信息的查询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2003年,纪宝成校长明确提出绿化、美化、人文化、数字化的校园建设目标,数字人大建设工程开始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将学校信息化作为21世纪人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战略之一加以推进。2002年首先从“数字人大建设工程”整体规划开始,规划曾经六易其稿,到2003年6月通过专家认证和校办的审批,正式作为学校数字校园纲领性文件下发全校各有关部门。这个文件的突出特点体现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成立了以纪宝成校长为组长的“数字人大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组,每个领导和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目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校财力物力努力打造数字校园,使人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流程可定制的数字迎新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校对于迎新流程变化以及一校多区、不同迎新的需求,本文给出了迎接新生流程可定制的数字迎新系统设计思想,并从系统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如何确保数字迎新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网络资源、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给高校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本文提出了清华大学基于校园网的数字迎新系统的建设规划,以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参加迎新工作的各部处的相关新生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和集成,规范新生报到程序,并提供给相关部处、院系和新生一个方便的查询和操作界面。本文就系统的功能设计、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校园—“数字人大”建设是学校实现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了学校总体战略发展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与尝试,初步实现了高起点、大规模、入主流、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在2006年5月25日致“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建设十周年暨‘数字人大’电子校务系统启用典礼”的贺信中,肯定我校“在并投入运行,面向全校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应用信息服务逐步完善。在“数字人大”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注重信息基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建设十周年暨“数字人大”电子校务系统启用典礼在人大逸夫楼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庆典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牛维麟主持。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发来贺信,代表教育部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祝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学校对长期以来给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化建设关心和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网络建设工作,希望学校师生共同努力,在注重物质投入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进一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五年来的数字校园建设,协同服务系统成功在于资源整合、数据集成、系统融合,业务需要驱动等四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8年开始启动"数字校园"建设,陆续建成教务、学生、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研究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7个核心业务管理系统,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等4个基础平台,网络教学、国资管理、科研推广综合管理、后勤公共服务平台、宿管系统、安防监控、录播系统、数字迎新、数字离校等共计20多个业务系统。高校数字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一些业务活动,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例如,"迎  相似文献   

13.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开发和初期应用,很多项目投入运行后得不到充分的维护和妥善的管理。然而后期维护和管理是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了通过融合知识管理来促进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介绍了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知识管理渗透到数字校园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提出利用“数字校园建设知识库”来管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高校的迎新工作环节复杂,面对的新生情况特殊,需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随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借由信息化建设助力特殊教育高校迎新工作,也是同类院校迎新工作的关注点.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智慧校园迎新系统建设中,加入了学生残类标识,个性化设置残疾学生特殊需求,以信息化人性化服务残疾学生,提高了迎新工作效率,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迎新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文章中,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随着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迎新"工作是学校面对学生、家长的第一个窗口,"迎新"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此,我们要把"迎新"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及早准备,多方协调,想方设法为新生入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高校迎新工作中,新生数据信息要流转多个部门,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下,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框架,进而设计了迎新系统,把各业务封装成Web Service,重构流程使得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统一了业务流和数据流,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迎新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是其它各大系统的数据源头,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历年来所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迎新的流程,规范操作,使迎新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相似文献   

19.
顾朱衍  顾米乐 《文教资料》2013,(11):116-11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迎新工作平台逐渐将重心转移至网络,通过论坛网站载体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给即将来到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新生。如何才能让"迎新频道"更好地为新生服务?本文以上海大学乐乎论坛为例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每年都有一个元旦,当除夕的钟声敲响十二下,迎新的爆竹声震撼着千家万户的门窗时,人们说,新的一年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