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重点由页岩气逐渐转向页岩油,页岩油气革命进入新阶段。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体,同时页岩油勘探开发效益也持续改进,这是新一轮页岩油气革命最显著的特点。大石油公司正在加大对页岩油气的投资,未来美国页岩油产量新增长极有可能来自国际大石油公司。页岩油产量增长支撑美国石油产量稳中有升,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新一轮页岩油气革命背景下,石油供需基本面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进一步增大,中长期国际油价走势更多地取决于原油产量增量部分成本,而中长期内页岩油将引领世界石油产量增长,页岩油事实上已成为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基于供需基本面因素,本着维持油气勘探开发产业正常运营的基本思路来判断,近中期油价应总体维持在40~50美元/bbl,虽然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油价短期剧烈波动,但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全球石油产业或将步入中低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2.
董翠  戴勇  吴亚丽  卢艳 《中外能源》2010,15(10):1-6
近年来石油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和康菲6家国外大石油公司1998~2008年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大石油公司上游投资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平均投资比1998年增长约3倍。其中约80%的资金用于勘探开发,收购投资约占20%。但勘探活动本质上并没有大幅的增加,勘探投资绝对规模增长迅速主要是由于勘探服务的价格上涨。2008年国外大石油公司新增天然气储量占新增总储量的比重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约59%,超过了原油,间接说明各大石油公司更加重视上游天然气业务,加大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收购投资。国外大石油公司在各地区的投资趋于分散化,立足于北美和欧洲地区,进一步重视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发展。通过归纳总结,国外大石油公司的上游投资趋势及策略体现为:一方面通过勘探和收购获得新增储量,同时适时提高产量,以协调公司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另一方面,注重风险控制,促进资产多样化,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奠定基础。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应注重勘探和资产收购相结合,以确保储量增长;重视上游资产收购的风险控制;调整投资地区分布结构,进而增强自身在全球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国际石油价格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振荡,由此带来了巨大的价格风险。准确预测油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对于国家维护石油安全和微观经济主体规避价格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长期影响因素(石油产量、探明的石油剩余量、石油库存、石油消费需求等)和短期影响因素(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突发的政治事件、美元大幅贬值等)。然后经过显著性检验,筛选出了全球石油产量、石油库存、全球GDP指数、原油消费量、勘探投资成本、天然气价格、探明的石油剩余量等7个长期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国际油价的指标。应用灰色预测理论GM(1,1)模型推导出了国际油价的预测模型,并借鉴定性指标量化思路对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处理。利用该模型对2002~2008年国际油价(Brent)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以来,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石油企业收益不断下滑,各大国际石油公司在坚持战略投资方向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采用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4年大型跨国石油公司BP、壳牌、中石油、中石化的勘探开发投资、操作成本与原油价格的关联性及传导机制。原油价格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收益率和通过产业链传导来影响勘探开发投资,主要通过影响成本动因和物价水平来影响操作成本。原油价格上涨时勘探开发投资增加较快,而下跌时勘探开发投资响应程度较弱,表现为小幅度下滑或增长速度下降。原油价格在高水平上变动时,操作成本变动的幅度更大,两者成正相关关系。石油公司应参考预期原油价格进行勘探开发的宏观决策,勘探开发投资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特别要重视科技投入,把技术进步作为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势与我国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发展成为波及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加速回落,石油投资也出现急剧降温。分析了石油市场的复杂多变,指出油价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说明了从长远看,石油行业特别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仍将是稳定的投资行业。提出了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正确的对外石油政策、加大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建立多元化石油储备体系、加大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引进、推进国内石油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外石油上游利润被压缩。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或减少勘探开发投资,或优化资产组合,剥离部分非核心油气资产增加现金流入。这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处境尴尬。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却遭遇全球页岩气发展的低谷期。多位专家建言,应当把页岩气作为中国气体清洁能源的重要补充以及推动油气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7.
在低油价下,以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及康菲为代表的国际一流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2015年经营收入同比减少超过1/3、利润降幅超过80%。面对经营困境,国外油公司一方面大幅压减投资、严控成本、压缩用工规模、剥离非核心资产和强化HSE管理,实现了投资规模、成本水平、用工数量、资产规模及安全事故"五下降";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单井产量、保持上游投入和研发费用占比稳定、大幅计提资产减值,使油气产量、上游投资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和资产减值呈现出"四个稳定或上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际一流油公司应对低油价的政策措施。国内企业可以参照国际油公司的做法,加大对勘探投入和研发费用的倾斜力度,以寻求经济可采储量为目标持续加强勘探工作,变低油价寒冬期为孕育勘探突破的机遇期;大力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油田和石油工程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关系,赋予油田分公司市场化选择施工队伍的权限,为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积极探索合资合作等资本运营模式,挖掘存量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8.
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能源》2010,32(2):30-33
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将继续受到全球经济复苏、需求、供应、库存、美元走势、投机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0年国际油价仍将在震荡中不断走高,波动区间大致为70~90美元/桶。为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中国应更多地参与国际油价的决定,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余热锅炉》2010,(1):22-22
牵动市场神经的成品油供需平衡,正在发生着逆转。最新市场消息显示,两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1月份汽油、柴油、煤油库存再度出现上涨,环比升幅为3%。与此同时,两大公司的成品油销售跌至1850万吨,环比下降了6%。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油价不断下跌,特别是过低油价的较长期运行,世界石油行业进入"寒冬",其影响的深度和程度远甚于以往。油价下跌将导致石油行业收益、利润暴跌,必然引起相应的投资大幅削减、人才流失、大量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延迟甚至取消,影响、制约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由于石油行业的惯性和连续性,短期内油气开发减产尚不明显,投资变化不显著,但随  相似文献   

11.
关博 《中外能源》2014,(1):11-17
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上下游一体化公司2008~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对企业综合利润水平影响较大,关联度较高。进一步对两家公司"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以及"销售业务"三个主要业务板块进行分解研究,在高油价时期,上游勘探与生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在油价波动中表现稳定,是支撑公司整体业绩稳定增长的主力。炼化业务已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风险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在高油价下亏损几率较大。销售板块作为一体化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其利润水平在油价波动中能够对下游收益起到一定的风险平抑作用,且通过改善经营手段提高盈利能力的发挥空间较大。提高销售板块的盈利能力是稳定下游收入,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关键。研究发现,80美元/bbl的国际原油价格已成为近5年来国内炼化行业的盈亏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际油价有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欧洲布伦特(BRENT)油价及OPEC一揽子价格三大价格体系。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主控因素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结构性转变、基本面趋势和波动3个部分。油价结构性转变与全球主要资源区和市场区的结构性调整有关,其直接诱因是世界原油供需体系的结构性紊乱.根源在于生产或市场的无序及对定价权的争夺,而结果均导致定价体系的嬗变。原油名义价格由供需矛盾、石油货币价格、边际成本和替代能源共同决定,这四者构成决定国际原油价格基本面趋势的主要因素。石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美元贬值必然导致油价上涨;而大型油公司高成本区的边际成本决定了未来国际油价基本面将围绕80美元/bbl波动:基础能源的垄断属性将可能最终使替代能源与目标能源的竞争关系转变为价格继承关系。波动情况主要受石油巨头或金融投机者操纵,他们通过原油供应链中段的多种实体原油仓储以及虚拟经济所衍生的多种投机括动达到操纵油价波动的目标,而WTI油价最容易受到地区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各种投机炒作和油价操纵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旦油价定价体系存在某种操纵,就可以通过分析操纵者的战略动机实现对油价趋势的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3.
宋晖 《中外能源》2014,(3):71-75
进口原油具有的贸易特点及计价方法,与炼油企业当期销售成品油的计价方法不同,造成原油与成品油计价期不同,在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特别是油价快速下跌时,使炼油企业严重亏损。当企业均衡生产时,这种时间差带来的市场风险会通过装置长周期运行而减小,但当企业的加工和采购进度因装置检修、非计划停工以及市场供需调整等原因进行大幅调整时,成本和产品价格之间的时间差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分别介绍了进口原油、成品油的贸易特点及计价方法,提出了如何研究国际油价走势。分析了国际油价上涨时,如何选择原油计价期,实现低价采购原油、高价销售成品油的目标;国际油价下跌时,如何实现同期原油计价量与原油加工量匹配,实现均衡计价,规避因国际油价波动造成的企业亏损,进一步剖析了如何运用套期保值方法,锁定当期炼油企业原油加工效益。同时,列举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套期保值应善于选择时机操作,加强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控制合理库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抗 《中外能源》2009,14(2):9-15
本世纪初的油价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及以前的缓涨,其后到2008年中期的猛涨和2008年后期的大跌。在石油供应相对紧张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和大量热钱投机炒作是涨价的重要动因。而在2007~2008年中期投机炒作占更重要的地位。在讨论油价时要区分即期的表观油价和以不变美元值计的实际油价。美元贬值迫使表观油价上升,通货膨胀及其他诸多因素也会使油价有“合理的”上涨。本世纪初已进入“高油价时代”的说法是不合适的.作为其“基础”之一的石油枯竭论也与发展的实际相悖。从中长期看。我们必须认识到油价复杂的周期性起伏是客观规律.应冷静应对,坚持改革发展,坚持较高的投入。在做规划和经济评价时可以将周期的均价作为“影子油价”。  相似文献   

15.
罗佐县 《中外能源》2011,16(6):17-21
我国从2006年3月开始执行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制度,原油价格以"美元/bbl"计价,起征点确定为40美元/bbl,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对政府、石油企业以及与高油价相关的弱势群体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远性。截至2009年底,三大石油公司已累计向国家财政缴纳数千亿元的特别收益金,加大了石油公司的负担,但同时也由于特别收益金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对受成品油价格上调影响出现困难的弱势群体和行业进行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成品油价格改革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支持上调特别收益金起征点和维持甚至降低起征点的观点同时存在。支持上调起征点的理由是,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油田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美元汇率不断走低;走向海外需要资金实力;资源税改革步伐加大了油田企业的税负成本。反对上调起征点的理由是,政府加快了成品油价格改革步伐,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已经接轨;天然气价格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也是各方利益制衡的需要。建议应以2006年40美元/bbl的不变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参照当前的汇率水平,重新计算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按照这一思路,起征点应调整为47.5美元/bbl。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的实证分析。利用1992~2011年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国际原油价格(以WTI代表)和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EC模型对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际油价是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先行指标;由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发言权和定价权,导致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存在时滞。建立了国际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反映出短时间内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即国际油价每增加1%,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056%。为规避油价风险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建议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逐步摆脱"能源消耗式"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应加强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缓解和预防剧烈的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s and value effect of nonlinear hedges. Using a new dataset on the hedging activities of 150 U.S. oil producers, we present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nonlinear hedging strategies are motivated by sensitivities of firm's investment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to oi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quantity–price correlation. We also find a non–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nonlinear hedge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production uncertainty, and changes in oil prices and volatilitie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dging strategy choice. Controlling for bias related to omitted variables and self–selection in the estimation of marginal treatment effects of hedging strategy choice, we find that oil producers with a higher propensity to use pure nonlinear hedging strategies tend to have higher marginal firm value.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changes in oil and natural gas field investment measured by drilling rig use respond positively to changes in the futures prices of oil and natural ga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based upon value-maximizing behavior. These results hold for world regions dominated by private independent oil companies but not national oil companies. In those cases where futures price changes are identified as drivers, the role of spot prices is either absent or weak.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several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including controls for changes in rig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