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中医分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磊磊  周英  庄田田 《贵州医药》2002,26(6):502-5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30例)、痰湿壅盛型(23例)、阴虚阳亢型(31例)、肝火亢盛型(18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23)例。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除肝火亢盛外,高血压中医各证型较正常对照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ET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NO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 ET/NO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证型严重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前后诸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黄桂珍 《贵州医药》2007,31(8):757-757
绝经前后诸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可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症候,临床辩证阴虚者最多占70%~75%,阳虚或阴阳两虚占15%,其它兼夹型占15%[1],临床治疗阴虚者疗效肯定,阳虚者则疗效欠佳.笔者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采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前后诸症3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61-2162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血尿酸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11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SUA)。比较高血压各证型组及对照组血脂、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结果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和高血压痰湿壅盛证血脂、SUA异常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SUA异常者低于高血压阴阳两虚证(P〈0.05)。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TC高于对照组(P〈0.01);痰湿壅盛证型的TG高于阴虚阳亢证型(P〈0.05);高血压阴阳两虚证型的HDL.C低于对照组及高血压其他各证型(P〈0.05或〈0.01),高血压阴阳两虚证型SUA高于对照组其他组及高血压其他各证型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TG升高与痰湿壅盛证有关,可作为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参考指标。HDL—C下降、SUA升高与阴阳两虚有关,可作为阴阳两虚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者的血压负荷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阴虚阳亢证52例、痰瘀阻络证34例及肾虚证38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措施,分析其24 h血压改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间的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值.结果 肾虚证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及痰瘀阻络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白天平均舒张压与夜间舒张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证患者的血压负荷程度高于阴虚阳亢证型以及痰瘀阻络证型患者,提示老年性高血压肾虚证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大,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控制老年肾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实验室指标,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选择凡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高血压病限于Ⅰ、Ⅱ期(轻、中度)的患者,以Ⅱ期高血压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例列为观察对象。对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分型,并观察其早期肾损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尿β2-MG指标中4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尿MAlb指标中肝火亢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痰热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组与痰热壅盛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尿NAG指标中肝火亢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痰热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组与痰热壅盛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各证型的病人尿MAlb、尿β2-MG、尿NAG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早期肾功能检查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的病症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特征分布情况,选择放射免疫法和循环酶法检测患者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指标,并采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资料,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阴阳两虚证25例,阴虚阳亢证15例,瘀血阻络证23例,肝火亢盛证16例,痰湿壅盛证21例。痰湿壅盛证体质量指数均高于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体质量指数高于阴虚阳亢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脉压差、收缩压均高于阴阳两虚证和肝火亢盛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舒张压高于痰湿壅盛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空腹血糖高于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肝火亢盛证患者,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患者的血肌酐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的总胆固醇高于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患者,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阴阳两虚证患者,阴虚阳亢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肝火亢盛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其余证型而言,诱发老年高血压与心血管预后危险的主要有瘀血阻络证和痰湿壅盛证,这两者关系相对紧密。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皆由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内生风、火、痰,瘀而成,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早期以阴损为主,临床多见阴虚阳亢,后期阴损及阳,多见阴阳两虚(包括气阴两虚)、瘀血内阻等,症状错综复杂.治疗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人体气血协调,阴平阳秘而达到血压合适,稳定的状态,同时消除临床症状.处方用药虽多变,然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调和阴阳为总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方法 将6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口服,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晕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非线性分析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非线性方法对165例冠心病患者(心脉瘀阻型31例,胸阳痹阻型32例,痰浊内阻型24例,气阴两虚型44例,阴虚阳亢型34例)及41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痰浊内阻型表现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加强外,其余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且以气阴两虚型和阴虚阳亢型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患者109例,随访77例,并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血压。结果:杓型血压患者昼夜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又以日间为主[低频/高频(LF/HF)昼>夜,P<0.05)],而夜间LF明显高于日间,并与夜间血压均值和负荷呈正相关[收缩压(SBP)r=0.28,P<0.05,舒张压(DBP)r=0.42,P<0.01)]。日间LF与日间舒张压负荷(r=0.28)舒张压均值(r=0.42)正相关(P<0.05),说明夜间迷走神经受损,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压增高,血压负荷也增高(昼=夜),非杓型血压患者日间交感神经受损,夜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双重受损,又以夜间迷走神经严重受损,昼间与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呈均衡状态为特征(LF/HF昼=夜,P>0.05)导致夜间血压持续增高,负荷加重(昼<夜)。随访结果显示非杓型血压组病死率是杓型血压组的4.5倍。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有关,非杓型血压是交感神经功能过度激活、迷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钱赟 《家庭用药》2021,(4):45-45
中医治病讲虚实,分阴阳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看病必须区分阴阳和虚实,根据辨证结果来判断疾病本质是阴虚还是阳虚,或者是气滞还是血疲,是阴阳俱损还是气血两虚等。本质是虚证则着重补阴(又名“滋阴”)、补阳(又名“壮阳”或“温阳”)、补气或补血等;实证则着重理气活血、祛湿化浊等。  相似文献   

13.
<正>消渴一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中,病初以阴虚为主,病久多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笔者受"火神派"理论及经验的启发,临症细加揣摩,发现消渴病久阳虚者居多,用温阳之法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近百例,多症状消失,患者整体素质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下面就所治病症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阴虚阳亢型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阴虚阳亢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强力定眩片6片,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者的血压,计算血压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观察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 (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阴虚阳亢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比单独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更利于血压达标,可更好地控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的水肿。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正虚中气虚、阳虚、阴虚皆可见,亦可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实则多为风热、风湿、湿热、瘀血。护理上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做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浴足方微粉制剂治疗阳亢型高血压与普通饮片疗效比较具有非劣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治疗组(浴足方微粉)与对照组(浴足方普通饮片)证候疗效、血压疗效,疗程均为10d,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2.85%、血压疗效有效率89.29%,对照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6.29%、血压疗效有效率92.59%,采用单侧u检验进行非劣性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劣性。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结论浴足微粉对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良好作用,疗效同普通饮片相比具有非劣性。  相似文献   

17.
郭维琴教授将大动脉炎诊断为“无脉证”,认为病因为外感寒邪。初期邪客于脉,日久阴阳不足,阳虚则寒凝血瘀,阴虚则脉络空虚,终末期阴阳亡脱而死。郭维琴教授在临床上将大动脉炎分为邪气入侵、阳虚寒凝、阴虚血阻、气虚血瘀4型进行辨证施治,4型之间可以互相兼夹,临床中可以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SPECT测定GFR提高临床上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检出率。方法门诊或住院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15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行SPECT测定GFR检查,24 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检查。结果①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三组患者Alb及GFR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30 mg/24 h组患者GFR与正常组对比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30 mg/24 h组与30~300 mg/24 h组患者Scr、BUN均在正常范围;〉300 mg/24 h组该值明显升高,与前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测定GFR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反映了糖尿病中医病机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醛固酮(ALDO)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 P ﹤0.05),血浆 AngⅡ、ALDO 及血清 PCⅢ、NO 水平恢复更为满意( P ﹤0.05),症状积分明显减少( P ﹤0.05),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05, P ﹤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差异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非杓型高血压住院患者12例,均衡随机分2组。分别于8∶00及20∶00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于用药前及用药后d 3、d 7连续监测患者血压。用药前及用药7 d后取血测定血浆肾素(renin,Re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昼高夜低、双峰一谷"现象,两峰值分别见于10∶00及18∶00;谷值见于2∶00。但患者昼夜血压差值缩小,杓型值仅为(4.10±1.74)%,呈明显非杓型特征。两时间点用药,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用药后可使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昼、夜均值、24 h均值明显下降(P<0.01)。但20∶00用药对患者夜间血压降低作用较快也较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P<0.01);相反8∶00用药则使非杓型血压节律有加重的倾向。用药7 d后患者血浆Ren、AngⅡ及ET-1水平升高。结论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对血压的昼夜节律有显著影响。休息期用药,可使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