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松香多元酸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香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其主要成分为三环二萜类树脂酸。松香与不同亲二烯体进行Diels-Alder(D-A)加成反应可以制备松香基二元酸、三元酸,甚至四元酸,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可得到纯的相应产物。松香多元酸经过酯化、酰化等反应,得到松香多元酸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造纸施胶剂、油墨用水性树脂、涂料用环氧树脂和醇酸树脂、工业用胶黏剂、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用中间体等。松香多元酸作为石化产品的替代原料,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松香多元酸的制备、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迎春  王恒山 《精细化工》2011,28(3):303-307
以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原料,经溴代、双硝化、还原、关环等步骤合成了一种脱氢松香基二吡啶吩嗪衍生物(Ⅵ),该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质谱(MS)、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Ⅵ对二价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手性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夏  王玮 《广东化工》2000,27(4):29-30
利用合成的脱氢松香酸降解胺和工业生产的松香胺和水杨醛反应,制得手性Schiff碱,再与醋酸铜反应,合成得两种新型的手性Schiff碱-铜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4.
松香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可再生林业资源,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三环菲骨架的含有共轭双键和羧基的树脂酸,可进行氢化、歧化、加成、酯化、重排、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脱氢枞酸是由松香通过催化歧化后提纯得到,骨架中含有一个芳环,基于芳环和羧酸基团可开发多种荧光衍生物,为松香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着重归纳了基于脱氢枞酸芳环改性的几类荧光衍生物,如酰基化、芳胺、杂环、席夫碱等化合物,基于树脂酸羧酸改性的荧光衍生物,如脱氢枞胺、杂环化合物、脱氢枞酸羧基衍生物等,并对荧光衍生物的荧光性能及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有机发光器件、荧光探针和细胞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松香基荧光衍生物研究目前存在的高发光效率的蓝光和红光化合物较少,在依赖材料固体薄膜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发光效率较低,发光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松香改性产品脱氢枞胺为原料,乙醚为溶剂,在-10~40℃下与二硫化碳(CS2)、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用,合成脱氢松香异硫氰酸酯,最高产率为84.1%。然后以对甲苯磺酰氯、苯磺酰氯、水合肼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在10~15℃下分别合成对甲苯磺酰肼(最高产率91.9%)和苯磺酰肼(最高产率96%)。最后,松香异硫氰酸酯分别与对甲苯磺酰肼、苯磺酰肼反应,乙醇为溶剂,于60~80℃条件下回流搅拌,合成了対甲苯磺酰肼基脱氢枞氨基硫脲和苯磺酰肼基脱氢枞氨基硫脲,最大收率均大于60%。所合成的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分析,证实是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先用松香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活泼的松香酰氯,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进行酯化反应引入双键,最后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松香/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乳液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经酰氯化的松香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发生了酯化反应,实验成功地合成了松香/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7.
陈泳  郭斌  张丹红  周洁 《化工时刊》2009,23(7):71-72,75
介绍一个与分离提纯相关的有机化学教学实验。通过对甲苯磺酸与歧化松香胺形成脱氢枞胺、二脱氢枞胺、四脱氢枞胺的对甲苯磺酸盐,经重结晶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脱氢枞胺的对甲苯磺酸盐,再利用氢氧化钠游离得到脱氢枞胺。该实验易操作,适合教学。  相似文献   

8.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气相色谱为分析手段进行了脱氢枞酸单离方法的比较。分别采用胺化法、皂化法和超声波强化胺化反应结晶耦合法单离脱氢枞酸,并对不同的歧化松香原料进行了单离脱氢枞酸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歧化松香为原料,超声波强化胺化反应结晶耦合法在 40℃ 时单离脱氢枞酸的效果最好,纯度达 99.99%,收率达 55.37%,并用GC、UV、IR、熔点仪和旋光仪对所制备的高纯度脱氢枞酸进行了分析鉴定,实验值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脱氢枞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件剂,用IR及1H-NMR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研究.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性能:临界胶束浓度(CMC)在(2.5~5.5)×10-5mol/L,表面张力23.7~30.3 Mn/m,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很强的乳化性能及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歧化松香和2-乙醇胺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强化的方法进行反应-结晶耦合单离脱氢枞酸过程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超声波强度、溶剂浓度、搅拌转速、胺盐结晶溶剂浓度、重结晶次数及结晶方式对脱氢枞酸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有效地强化歧化松香胺化反应-结晶过程,适宜的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35℃、超声波功率为300W、溶剂浓度为40%、搅拌转速为300r·min-1、胺盐结晶溶剂浓度为40%、胺盐重结晶次数为2~3次、结晶方式为自然结晶,所制得的脱氢枞酸收率为48.59%,纯度为99.28%.并对脱氢枞酸单离过程的收率、纯度和损失率进行了跟踪分析,其中胺化反应-结晶过程脱氢枞酸产品的损失率最大,其次是溶剂萃取过程,二者损失率分别为36.12%和10.94%.  相似文献   

11.
脱氢枞胺聚氧乙烯醚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酸-碱二步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EO加合数的脱氢枞胺聚氧乙烯醚。对合成条件,产物表面化学性质,缓蚀性能及产品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品可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金属缓蚀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刁开盛  丁玉秋  李龙 《广州化工》2012,40(12):85-87
以脱氢纵胺和氯乙酸为原料,研究合成螯合型表面活性剂脱氢枞胺二乙酸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分析以及单因素分析等实验手段,讨论了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因素,得出终产物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脱氢纵胺)∶N(氯乙酸)=1∶(2~2.2),pH值为8~9,转速30 r/s,反应时间5 h。同时,用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对外消旋1,1′-联-2-萘酚〔(±)-BINOL〕的拆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廉价的手性脱氢枞胺为拆分剂,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时间、拆分剂用量、溶剂配比、(±)-BINOL浓度对(S)-BINOL和(R)-BINOL产率的影响。在反应时间1 h、n(脱氢枞胺)∶n〔(±)-BINOL〕=1∶1、V(乙醇)∶V(水)=4∶1、c〔(±)-BINOL〕=0.3 mol/L的最佳条件下,(S)-BINOL和(R)-BINOL的收率分别为72.7%和53.1%,它们的ee值均大于99%,拆分剂的回收率为90.5%。该文研究工作的新颖性已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2009年9月18日出具的第2009-234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何曼  陆进华  沈德渊 《化工时刊》2002,16(12):25-29
分3个步骤制备脱氢枞胺键合交联聚苯乙烯树脂:醚化反应,双键环氧化和脱氢枞胺与环氧基开环反应。为了提高树脂中功能基的转化率,针对每一步合成做了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每一步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用脱氢枞胺键合交联聚苯乙烯树脂进行对映体分离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艳平  沈明贵  商士斌  宋湛谦 《化工进展》2015,34(11):4006-4013
脱氢枞胺是歧化松香胺的主要成分,具有三环菲骨架结构,是松香重要的改性产品之一。本文综述了脱氢枞胺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脱氢枞胺在手性化合物分离方面的应用和脱氢枞胺衍生物在抑菌、防腐、缓蚀、金属离子浮选、催化、抗癌、抗氧化、抗溃疡、可与雄性激素结合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脱氢枞胺成盐衍生物及脱氢枞胺N-C衍生物的研究较为广泛,脱氢枞胺B环和C环改性衍生物的研究仍需加强,而且对于B环和C环改性衍生物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促进脱氢枞胺衍生物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脱氢枞胺衍生物在生物医学工程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脱氢枞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曙光  林中祥 《化工学报》2009,60(12):3077-3081
Three derivatives of dehydroabietylamine were synthesized from dehydroabietylamine through trifluoro-acetyltion,nitration and hydrolysis.Two of them were first reported as new compounds.Th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EI-MS, elemental analyses and HRMS.Their bactericidal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2-nitro-dehydroabietylamine and 12,14-dinitro-dehydroabietylamine had strong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相似文献   

17.
Vinyl 4-benzoyl butyrate, vinyl 4-(p-toluoyl) butyrate and vinyl 4-(m-nitro-benzoyl) butyrate were prepared by vinyl interchange with vinyl acetate. The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se monomers have been studied.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NMR spectroscopy. The polymers of thesemono em were synthesised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heir molecular weightsand glass temperatures determined. Vinyl 4-(m-nitrobenzoyl) butyrate was not-polymerizable. Vinyl 4-benzoyl butyrate showed degradcttive transfer reaction on polymerizat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ctive methylene groups.  相似文献   

18.
以脱氢枞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脱氢枞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对分离提纯脱氢枞胺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0.285 g脱氢枞胺(1 mmol)、0.288 g丙烯酸(4 mmol)和4.91 g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8 mmol);反应溶剂为氯仿(30 mL),汽油(15 mL),水(300 mL)混合溶剂;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0.27 g);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为70~80℃,搅拌速度为300 r/m in。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为溶剂配制脱氢枞胺溶液,质量浓度为2 g/L,分子印迹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70℃,振荡速度150 r/m in。脱氢枞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脱氢枞胺的静态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量为223 mg/g,平衡解吸时间为12 h,解吸率为95.9%。经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纯化后的脱氢枞胺质量分数由67.4%提高到98.3%。说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脱氢枞胺的特异吸附性能良好,可以达到分离纯化脱氢枞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了脱氢枞酸(1)和脱氢枞基含氮衍生物(脱氢枞胺(2)、脱氢枞酸酰胺衍生物(3a~3m)、脱氢枞胺(取代)苯甲醛Schiff碱衍生物(4a~4i))对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脱氢枞胺的抑菌活性优于脱氢枞酸,脱氢枞胺(取代)苯甲醛Schiff碱衍生物的抑菌活性优于脱氢枞酸酰胺衍生物。其中含卤原子的脱氢枞胺(对氯)水杨醛Schiff碱(4d)、脱氢枞胺(间氟)苯甲醛Schiff碱(4f)、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Schiff碱(4g)、脱氢枞胺(对氯)苯甲醛Schiff碱(4h)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4h在质量浓度为180 mg/L时对灰葡萄孢、腐皮镰孢和芸苔链格孢的抑制率达100%,抑制率接近阳性对照物放线菌酮。进一步测定了脱氢枞胺(取代)苯甲醛Schiff碱衍生物4d、4f、4g和4h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6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4种化合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灰葡萄孢和芸苔链格孢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f在22.5 mg/L时对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最高,均大于95%,而4g在22.5 mg/L时的抑制率却最低,并且4h在45 mg/L时的抑制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苯环上卤原子的取代位置和类型均会影响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活性和最佳抑菌活性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