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第七回小沃森树蓝色巨人王博士造记忆磁芯由于老沃森的决策失误,IBM公司遭受重创,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老沃森的长子小沃森接任IBM,任首席执行官(CEO)。小沃森敏锐地预见到计算机将在商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推动IBM向大型计算机企业转变。1953年4月7日,大型电子计算机———IBM701隆重推出,此后以每年12台的批量投产,与此同时,中型商用机IBM650于1954年上市,销售量超过千台以上。1964年4月7日,IBM360问世,它所提出的向上兼容的系列化体系结构后来成为计算机工业事实上的国际标准。IBM…  相似文献   

2.
士心 《软件世界》1996,(6):67-69
提起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公司,人们便很自然地把它与硬件联系起来。从大中小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各种相关的网络产品,无不给人以恢宏的气势,一种硬件霸主大手笔的风度。但实际上,IBM的产品从不曾仅囿于硬件的范围,在软件方面,她也是不让群雄。在计算机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软件还只是作为随机器赠送的附属品,是IBM首先提出了软件独立于硬件销售的思想,这种概念实际上是软件产业萌芽的标志,以此说来,IBM还是软件业的鼻祖呢!但也许是由于IBM的硬件方面过于强大,加之她开发的软件偏重于企业级的用户,一般都用于大中  相似文献   

3.
肯·詹宁斯,一个在《危险边缘!》这个电视节目里连续赢了74场的著名选手,在星期三的晚上,他却要面对自己败在IBM电脑“沃森”手上的这一事实,“我是欢迎我们新霸主的其中一人”他在他的屏幕上如此写到,这是借用了《辛普森一家》中的一段台词。  相似文献   

4.
佚名 《现代计算机》2010,(9):136-136
IBM在发展过程中,几代掌门人都继承了创始人老沃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使得这个企业带有浓厚的“传统”气息。郭士纳却对这种文化感到忧虑,他认为,正是这种文化传统,限制了IBM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对他要推行的转型战略造成了隐形阻力。因此,郭士纳对老沃森给IBM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过有5台真正的计算机。”雅虎研究主管普拉巴卡·拉咖万这番话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他意指谷歌、雅虎、微软、IBM和亚马逊这5家公司,而他所指的计算机,则是从事“云计算”的计算机集群。在他眼中,除了这几家公司之外,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能有相似的实力把“电流”转化为数据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IBM在2000年不动声色地投资了6家芯片公司,有人惊呼:IBM转做风险投资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一九五二年第一次在市场上销售计算机以来,它就一直稳坐美国和世界计算机产业的第一把交椅。当今,IBM不但是大、巨型计算机市场首屈一指的巨  相似文献   

8.
陈琼 《互联网周刊》2008,(12):16-21
自从IBM在几年前放弃了PC业务之后,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一家生产计算机的公司能够同时和普通学生、时尚小青年以及大型企业里那些一本正经、严肃得甚至有些古板的高级技术人士们保持紧密的关系和通畅的对话渠道——这家公司就是惠普。  相似文献   

9.
jinse 《玩电脑》2004,(12):94-98
CPU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系统的稳定高效全依靠这个方头方脑的小东西,但是这个家伙人小鬼大.一不注意就会给你一个黑脸.非常难伺候。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深厚的硬件功力和丰富的经验但只要找对了工具,同样可以把CPU收拾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10.
alfa 《电脑自做》2006,(3):87-89
磁盘是我们计算机平台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从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盘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直到现在.磁盘的容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IBM 350 RAMAC的容量仅仅为5MB.到现在的单个磁盘的容量就可以达到500G.不过磁盘的物理设计结构依然没有摆脱“温彻斯特”结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约翰·沃森一生的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一个苏格兰移民的儿子。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一步地从不起眼的推销员成为企业家,并最终创建了著名的 IBM 公司。沃森的推销生涯始于1890年,当时他巡回于美国各地,以出售风琴、缝纫机为生。1899年他进入约翰·帕特森的 NCR  相似文献   

12.
提起IBM这个名字,一定是家喻户晓,IBM早在30年代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就与中国有了业务联系。中断联系近30年后,1979年IBM重新恢复了在华业务。这期间,最让中国老百姓印象深的是IBM的PC/XT,似乎IBM就是PC机,随着IBM其它品牌的机型不断推出,IBM只是一个硬件商就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其实IBM在信息工业领域的转折中,早已从一个历史上的计算机硬件厂商迅速转变为一个能够提供一流软件产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厂  相似文献   

13.
在40年代,计算机是一些搞计算机的人为另一些搞计算机的人制造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种局面改变了。这种神奇的机器开始为大众所使用,这一转变应归功于托马斯·沃森(Thomas J.Watson,Sr)。虽然他自己似乎并不确信电子计算机的商业价值,但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计算、制表机械公司业已成为商业巨人,从而在20世纪有能力迅速占据计算机企业的领导地位。 沃森是美国自由企业体制成功的典型。随着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他成为全美国最诱人、最有影响的公司总裁之一。20年代和30年代,该公司成为自动电子机械和商用机器的主要制造商。50年代末,该公司跃居  相似文献   

14.
10月6日从IBM(中国)公司得到消息说,IBM公司正在考虑出售他的全球网(IGN即IBM Global Network)而不是网络硬件部,这对于本报和广大读者是个极大的误会。然而比这个当初误会更令人不解的是,什么是IBM全球网?它拥有多少用户?为什么IBM公司要出售自己的专网?……这些问号像一团雾一般把IBM公司包围着。IBM全球网简称IGN,在5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860个互联网接入点,为100  相似文献   

15.
教父柳传志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16.
《电脑迷》2015,(12)
日前,IBM超级计算机沃森确定携手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14家癌症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癌症治疗方案。据悉,这些机构将需要向IBM支付使用沃森系统的服务费。虽然现在医疗界有化疗、放射疗法等相对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案,但它们却无法快速地应对不断突变的肿瘤细胞,这时候就需要沃森这台超强计算机来协助了。据了解,沃森系统将会对医生上传的肿瘤DNA指纹进行分析,然后从数据库中找出该肿瘤细胞的精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记者刘畅报道为什么说IBM对中国的贡献为N?因为IBM还在为中国做贡献。相信你读完此文后一定会确信,IBM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也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计算机公司。——IBM(中国)已在中国成立了8家合资企业,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其中2月20日在深圳福田保税区投资2000万美元,成立了“深圳国际商业技术产品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生产和分销先进的信息存储器产品及部件,包括磁阻、磁头; ——自1992年以来,IBM一直在中国采购计算  相似文献   

18.
杨雄  刘二谋 《电脑》1996,(7):54-55
现在计算机编程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软件兼容性.而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如何与软件大公司兼容以及相应的标准等事项.笔者特意对当前有较大影响力的几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进行了番考察.目的在于了解这些软件大公司自己对待标准的态度,以及普通编程人员该怎样与软件大公司的产品兼容.结果发现……当今世界象Microsoft以及Borland这样的公司,堪称是软件大佬.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硬件兼IBM和INTEL,软件兼Mircosoft和Borland”.但是,你是否发现,我们的软件要与他们完全兼容是多么地困难!  相似文献   

19.
离开 Boise 后我们又去了芝加哥的 SSA 总部参观访问。当时已成立13年的 SSA 公司是一个1700人的软件企业,年营业额2.8亿美元。在 SSA 总部我见到了在 IBM 工作过28年的 Larry 副总裁、高佛力、和具有27年 IBM 工作经验的罗德力副总裁。倒底是小公司好(只是相对于硬件公司来说 SSA 才是小公司)这么多副总裁接待我们,当然副总裁一多我要想问的问题也必须多。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高佛力对于Client/Server 网络结构的看法,他说,对于用  相似文献   

20.
士心 《软件世界》1997,(4):23-24
系统集成在西方国家被称作“交钥匙”的过程。实际上,却蕴含着更深、更广的内涵。如果我们只把它理解成软件、硬件和其上的解决方案的堆砌,那只是对系统集成略见一斑。更重要的是,系统集成还包括管理经验、客户业务经验的集成。不论对客户还是对集成商来讲,每做一个系统集成项目,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和成长的过程。IBM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到目前为止,IBM中国公司在系统集成方面已有三年多的经验。前不久,IBM系统集成部又传捷报,由IBM作为系统集成提供商为他们客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