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钟雪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45-254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122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宫腔粘连患者总治愈率为75.4%,总有效率为92.6%,其中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有效率为100.0%,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有效率为95.2%,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有效率为84.1%。结论:宫腔镜是目前临床上诊治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度高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有效促进了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6例经超声结合宫腔造影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析超声结合宫腔造影诊断宫腔粘连的符合率及超声及宫腔造影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超声联合宫腔造影诊断宫腔粘连176例,经宫腔镜检证实为宫腔粘连的158例,诊断符合率为89.8%;超声联合宫腔造影诊断宫腔粘连有特异性声像图表现.结论 超声联合宫腔造影可作为临床筛查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寻找简单易行的利于门诊开展的筛查宫腔粘连的技术。方法:对临床疑诊为宫腔粘连的68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项统计指标,评估其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宫腔粘连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用于诊断宫腔粘连的各项统计学指标分别为:敏感度65%、9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28%、57%,约登指数0.65、0.90,Kappa值0.30、0.68。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比较,二维超声Kappa为0.50(Z=4.41,P<0.01),三维超声Kappa为0.35(Z=3.60,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超声检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宫腔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推荐超声检查用于宫腔镜手术前的筛查,宫腔粘连超声影像特征图像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戊酸雌二醇用于宫腔镜术后防止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秦杰  温秀艳  陈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08-1709
目的:评价戊酸雌二醇用于术后防止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5例子宫纵隔、1例弓形子宫、14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多数每日9 mg,连续3个月);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取出宫内避孕环,必要时同时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复查肝功正常;5例患者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未见粘连带,术后1年内有2例妊娠。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子宫不全纵隔切除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戊酸雌二醇是替代己烯雌酚防止宫腔粘连的有效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方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诊疗的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54例轻度粘连和22例中度粘连患者应用宫腔镜分离至宫腔形态恢复正常;10例重度粘连患者中,6例暴露出输卵管开口,另外4例虽然宫腔形态恢复正常,但无法暴露输卵管开口.69例术前月经异常的患者中56例改善,占81.2%;11例术前有不同程度周期性腹痛的患者均得到缓解.42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35例妊娠,妊娠率为83.3%.结论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直观、准确、简便,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轻、中度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宫腔粘连的118例患者先后进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为轻、中度宫腔粘连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①118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确诊宫腔粘连103例,正常宫腔5例,宫腔其他疾病10例。②103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超声提示性诊断为宫腔粘连91例,灵敏度为88.35%。③44例轻度宫腔粘连中,超声提示性诊断38例,灵敏度为86.36%;38例中度宫腔粘连中,超声提示性诊断32例,灵敏度为84.21%。宫腔镜和超声提示性诊断轻、中度宫腔粘连的一致率为85.37%。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轻、中度宫腔粘连的辅助检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诊疗的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54例轻度粘连和22例中度粘连患者应用宫腔镜分离至宫腔形态恢复正常;10例重度粘连患者中,6例暴露出输卵管开口,另外4例虽然宫腔形态恢复正常,但无法暴露输卵管开口。69例术前月经异常的患者中56例改善,占81.2%;11例术前有不同程度周期性腹痛的患者均得到缓解。42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35例妊娠,妊娠率为83.3%。结论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直观、准确、简便,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6年5月对32例经宫腔镜确诊的IUA施行宫腔镜IUA分离术。结果:32例患者中宫腔轻度粘连12例、中度粘连12例、重度粘连8例,32例患者1次手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占87.5%,术后1月临床症状(闭经、月经量少、腹痛)改善率93.7%。结论:宫腔镜检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治疗IUA安全有效,术后宫腔置放Foley尿管可预防术后再粘连,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于宫内膜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睿 《现代保健》2014,(32):112-1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赵文芳  杨倩  郑锦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76-347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镜下电切分离宫内粘连,术后予以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34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经量仍较少;20例痛经者术后缓解17例。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60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宫腔球囊联合金属圆形节育环和戊酸雌二醇综合疗法,对照组予放置金属节育环治疗,术后3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宫腔镜,观察宫腔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14例宫内妊娠,3例自然流产,观察组月经恢复率91.7%,对照组月经恢复率62.5%,宫腔镜检查两组术后宫腔形态均显著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再粘连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是宫腔粘连的诊断金标准,宫腔镜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采用综合疗法能更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B超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因素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281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宫腔镜检查明确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宫腔因素,并与分泌期所行B超检查对比,评估实施宫腔镜手术和B超诊断的价值。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导致复发性流产包括正常宫腔13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宫腔粘连55例,鞍状子宫34例,子宫内膜炎16例,子宫畸形9例,宫腔偏小6例。与B超对比,子宫内膜的厚度在评价各宫腔异常的患者中一致性较好,各组妊娠结局与诊断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及治疗。超声由于其无创伤且可反复操作,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占有优势,可优先选择。即使是正常宫腔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流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内疾病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并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772例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772例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中,10例(1.30%)未完成检查,均为绝经前患者。本组宫腔镜检查的成功率为98.70%(762/772)。772例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222例(28.76%),为导致宫腔内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宫腔粘连113例(14.64%)、节育环异常58例(7.51%)、子宫内膜增生50例(6.48%)等。②同时接受宫腔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23例患者的组织诊断结果吻合率为80.14%(339/423)。宫腔镜诊断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0.99%,53.06%及94.44%;特异度分别为86.07%,98.93%及98.02%;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7.83%,86.67%及65.38%;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PPV为100.00%。③615例(79.66%)宫腔内疾病患者中,经宫腔镜确诊为537例,符合率为87.32%;超声确诊为402例,符合率为65.37%。宫腔镜与超声对宫腔内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宫腔镜优于超声。401例(51.94%)宫腔占位病变中,经宫腔镜检出为339例,检出率为84.54%,经超声检出为303例,检出率为75.56%,二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腔镜检查优于超声。④410例(65.92%)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宫腔镜治疗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为86.49%(192/222),节育环异常为100.00%(58/58),粘连为90.14%(128/142)。结论宫腔镜诊治宫腔内疾病是一项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方法,优于超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在检查的同时对疾病进行治疗。采取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宫腔内病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7例中,月经恢复正常46例,月经量较术前增多11例,有效率达85.07%。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有效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牛蕾 《医疗装备》2020,(2):32-33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医院就诊的疑似宫腔粘连患者80例,术前均接受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以及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80例疑似患者,宫腔镜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宫腔粘连70例,非宫腔粘连(其他宫腔病变)10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应用于宫腔粘连术前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且具有有效、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可为宫腔粘连术前诊断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明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615-46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的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襄樊市妇幼保健院宫腔粘连患者55例。所有患者膨宫后针状电极划开宫颈及宫腔粘连并打开宫腔环状电极切取粘连组织并置宫内节育器1枚,行人工周期2~3个月后二次宫腔镜检查并取节育环尝试妊娠,B超监测排卵并指导同房。结果:55例粘连分离顺利,妊娠率37.5%,活产率73.3%。结论:B超监测下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访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后宫腔影像改变情况;评价MEA宫腔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在2000~2008年349例行MEA手术患者中术后随机抽取53例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患者MEA术后宫腔内膜的破坏、宫腔粘连的形成及组织愈合的情况;同时随访患者术后月经改变情况,探讨术后宫腔形态的变化与患者术后月经情况的联系。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术后8年。结果:共53例MEA术后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后3个月内宫腔内主要为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及退变的平滑肌,患者月经改变为不规则点滴出血;术后半年,宫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改变,患者表现为规律的少量月经或闭经;术后1年以上,宫腔内主要为瘢痕组织覆盖,而患者月经改变主要为闭经;术后2年以上,宫腔镜检查可见不同形态的宫腔粘连。共28例(52.8%)发生术后宫腔粘连,其中1例表现为宫颈管粘连,12例(22.6%)发生宫底部位灶性粘连,11例(20.7%)形成管状宫腔,双侧宫角均封闭,4例(7.5%)宫腔完全粘连、闭锁。此28例患者中,22例月经表现为闭经,4例表现为不规则的点滴出血,2例出现月经减少。结论: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宫腔形态改变差异十分显著,患者术后月经改变与术后宫腔形态改变密切相关。术后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对MEA术后各种阴道出血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分析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以探讨经阴道超声在不孕症患者宫腔疾病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不孕症在我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185例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5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发现宫内病变共87例(47.03%),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宫内病变共8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子宫内膜息肉76.92%,粘膜下肌瘤94.74%;子宫纵隔88.89%,宫腔粘连50%;子宫内膜增生60%,子宫内膜炎40%。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宫腔情况的筛查,经阴道超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为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60例的情况。结果 53例宫腔粘连均在宫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6个月宫腔镜下随访发现:宫腔形成完好29例,治愈率48.33%,宫腔形成基本满意20例(33.33%),总有效率81.66%。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恢复正常月经27例,治愈率45%;较术前明显增多,但未恢复正常月经20例(33.33%),总有效率78.33%。术后妊娠29例,妊娠率48.33%。结论宫腔镜是诊疗宫腔粘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何全中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99-2801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预防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诊断的宫腔粘连患者70例,在B超监护下探测宫腔深度及方向,再用宫颈扩张棒逐号扩张至11.5号,所有患者在B超监护下,按科学合理的宫腔镜常规操作,采用环状或针状电极电切的方法。术中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及灌流量。术后宫腔内放14Fr~10 ml双腔气囊导尿管,去除球囊顶端部,囊内充水3~9 ml。球囊外敷新鲜羊膜同时接引流袋持续开放引流。术后预防感染治疗5天,术后第二天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建立人工月经周期3个月,必要时进行第二次分离术。结果:70例宫腔粘连中包括轻度37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术后观察1~6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正常67例,有效率达到了95.7%,只有3例无效(均为重度患者)。结论:进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时配合羊膜移植对治疗宫腔粘连及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