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带护罩的十字形钝体煤粉稳燃器,该燃烧器与一次风管相联,由十字形钝体和护罩组成,其中十字形钝体由水平钝体和垂直钝体垂直相交而成。冷热态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特性;既保留了钝体燃烧器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能够明显使着火提前,燃烧稳定性增强,对煤种变化和负荷的适应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2.
330 MW前墙燃烧煤粉锅炉炉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电厂330 MW机组锅炉采用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前墙布置。该厂实际运行中一次风速与设计值相比相差较大,较大的一次风速造成了燃烧器一次风管磨损严重,同时后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可能性增大。该文提出保持原燃烧器一次风管尺寸不变,减小中心风管直径、增大一次风流通面积以减小一次风速的改造方案。为研究改变中心风管直径后的4层燃烧器对炉膛燃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型锅炉炉内的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5种不同方案下该型锅炉炉内的温度场分布,并分析了中心风管直径的改变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即后墙近壁区温度随着中心风管直径的减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种方案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对炉膛后墙安全性影响最小的方案,为电厂的实际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与实验分析撞击预燃室燃烧器在不同结构条件下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直径为250 mm、二次风管倾角为(45°,30°)时出现了明显的飞边现象。改变出口直径和二次风管倾角对其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并考察燃烧器内部及出口流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出口直径为280 mm、二次风管倾角为(30°,5°)时所得的流场结构较为合理。在燃烧器出口两侧存在着明显的外部回流区,通过旋转卷吸更多的外部高温烟气,使着火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里木热电厂75t/h锅炉,原设计为燃烧无烟煤,现在更换煤种为烟煤、锅炉燃烧器、一次风管等严重烧损问题,进行了燃烧器热态测试。根据试验情况,详细分析了燃烧器烧损的原因,提出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樊森 《新疆电力》2007,(2):49-51
针对塔里木热电厂75t/h锅炉,原设计为燃烧无烟煤,现在更换煤种为烟煤、锅炉燃烧器、一次风管等严重烧损问题,进行了燃烧器热态测试。根据试验情况,详细分析了燃烧器烧损的原因,提出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1025t/h燃煤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某厂采用 EI-DRB 型燃烧器的 1025t/h 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实验,证明 EI-DRB 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然。经改进得出了适于 1025t/h 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试验表明:浓淡燃烧器的回流区最大直径、长度与燃烧器最外层直径之比分别在 1.15、1.83 以上,扩展角大于 70.1°,可卷吸足够的高温烟气及时点燃煤粉;整个射流温度水平随着直流二次风率的增加而下降。得出了给粉机转速对两种燃烧器出口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浓淡燃烧器后,当电负荷降至 135MW 时,锅炉可以不投油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空气分级燃烧器稳焰器降低NO_x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次空气分级天然气燃烧器中稳焰器可以大幅度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但却提高了NOx的排放浓度,其最佳工况点为天然气管与一次风管、二次风管和三次风管的流通面积之比为1∶5.51∶1.92∶3.97及天然气管与一次风管、二次风管的插深之比为1∶0.75∶0.208 3。试验表明,稳焰器的安装位置影响NOx的排放量,烟气中NOx最低排放量为24.26 mg/m3。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制粉系统一次风管总截面积无法调节,导致锅炉低负荷运行时一次风气流中煤粉浓度较低,燃烧不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组合式一次风管的设计,该设计中对应单个燃烧器采用多管组合式送粉管道,并将对应的燃烧器改造为与管径相匹配的多喷口燃烧器,通过控制组合式送粉管道上的阀门,开关不同的送粉管来调节总的通流面积。根据这一设计分别给出了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半直吹乏气送粉系统、半直吹热风送粉系统、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系统和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流程图。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制粉系统送粉管道总截面积可以随负荷变化而调节,当锅炉负荷降低煤粉量减少时亦减小送粉管道截面积,即维持最佳煤粉浓度保证稳定燃烧又维持一次风速在规定范围内防止煤粉沉积。  相似文献   

9.
水煤浆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煤浆是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洁净环保燃料。对水煤浆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一次风扩口角度、二次风扩口角度和二次风旋流强度等燃烧器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扩口角度的增加使回流区由大变小;二次风扩口角度和旋流强度的增加均使回流区增大;此类燃烧器轴向速度以"M"形分布,切向速度以"N"形分布,出口处形成一中心回流区;得到了一合理的燃烧器结构型式,该燃烧器既能保证稳定燃烧,又能有效防止结焦或结渣。研究结果为水煤浆燃烧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针对双蜗壳旋流燃烧器调节性能差,阻力损失大,检修难度大,研制开发的XWD型旋流浓淡燃烧器的稳燃原理及应用情况,该型燃烧器二次风采用内旋流,外直流的双通道,通过内,外通道调节挡板调节旋流强度及回流区大小;在一次风管道中设置该型燃烧器,提高一次风煤粉气流中的煤粉浓度,有利煤粉气流着火,燃烬及降低NOx排放量,在该型燃烧器出口加装扩流锥,增加回流量,提高低负荷稳燃能力,采用该燃烧器在偏离设计煤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某锅炉厂制造的HT-NR3低NOx燃烧器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燃烧器。改进型燃烧器和原燃烧器在回流区、扩展角、射流形状等方面的流场特性基本相同,但煤粉浓度分布和防磨特性更好,一次风阻力较小。采用适当的结构可以使改进型燃烧器成为一种外浓内淡型燃烧器,具有更低的NOx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飘带示踪法对某厂新改造的DRB-4Z型旋流燃烧器进行冷态试验,重点研究了旋流燃烧器一、二次风配比,滑动调风盘开度,内二次风叶片角度及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对旋流燃烧器回流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该类型燃烧器各调节机构合理的调节范围,可为热态调整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670t/h燃用贫煤锅炉旋流煤粉燃烧器在额定负荷出现的灭火问题,在单相试验台上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负荷下的灭火不是由于射流回流区及扩展角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旋流二次风速过高.导致一、二次风风速不匹配引起的。去掉燃烧器旋流二次风道与直流二次风道之间的扩口后.旋流二次风速度下降.旋流二次风较早地向外扩散.射流的回流区及扩展角略有增加。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燃烧器结构解决了高负荷灭火问题。同时,还分析了直流二次风率、旋流二次风、一次风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某电厂2号贫煤锅炉为了适应低排放和掺烧烟煤的要求,在技术改造中采用了新型的融合烟气回流可控技术的低氮燃烧器,对新型燃烧器进行全面冷态特性测试和炉内等温模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的二次风(包括SOFA)挡板线性度能较好满足燃烧调整的需要,浓、淡侧的喷口风速偏差较大,烟气回流区域的大小与回流控制门的开度基本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炉内空气动力状况良好,通过测试较好地掌握了新型燃烧器的冷态特性,为锅炉热态燃烧调整和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锅炉运行中飞灰含碳量偏高会引起锅炉效率降低、经济性下降,针对某热电厂220 t/h1#锅炉含碳量偏高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燃烧器进行改造,在对角两个下一次风喷嘴内加装钝体,在丙、丁角下一次风管内加装浓淡分离器,四个三次风方型风门改为圆形风门。改造后,锅炉燃烧工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飞灰可燃物由原来的10%左右降低到4%左右,锅炉效率提高了2.9%,提高了锅炉经济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电厂1、2号机组在试运及低负荷运行部分一次风管出现不同程度积粉和堵粉自燃,其主要原因一次风管与旋流燃烧器不匹配及后墙部分一次风管较长阻力较大所致。3、4号炉设计中,正确选定一次风率交确定一次风管道管径,将前、后墙每一层燃烧器由一侧粉给粉改由两侧粉仓给粉的布置方式等,以解决送粉管道积粉和锅炉稳定燃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滞止点回流燃烧器的热声脉动特性,搭建了实验室规模的滞止点回流燃烧器试验台架,进行甲烷空气火焰的多工况试验研究。燃烧器采用同轴设计,中心管为燃料风管,外管套为空气管。燃烧室为内径48 mm,高300 mm的石英玻璃管,下端平齐密封,上端开口,燃烧器朝下并且其轴线与燃烧室轴线一致。研究发现,过低的输入功率将不能实现滞止点回流燃烧方式;当系统处于滞止点回流燃烧方式时,系统激发起剧烈的热声不稳定,其压力波的主峰振幅和有效振幅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有效声压级超过138 dB;主峰共振频率与化学当量比无关,半峰频宽介于主峰频率的4%到10%之间,预示着滞止点回流燃烧器激发起的热声脉动在主峰频率附近声能分散,从而造成有效声压级与主峰声压级之间相差10 dB以上。另外,燃烧器出口的温度、NOx浓度和CO浓度均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加,CO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学当量比的增大,增加了燃料扩散的难度,从而提高了燃烧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煤粉气流在带有乏气管道的一次风管内的运动轨迹及一次风进口段弯头的分离机理,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描述了旋流式燃烧器一次风气相场湍流流动,用随机轨道模型描述了其颗粒相运动,通过颗粒与流体相互耦合PISC算法,对管内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为确定燃烧器出口一次风气流的着火和燃烧工况及弯管煤粉浓淡分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煤粉浓度对于浓淡燃烧器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的煤粉燃烧器设计时一次风管中煤粉浓度与一次风量和一次风速的关系发现,对于低挥发份煤,燃烧器出口的煤粉浓并很难达到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佳浓度,从而提出将煤粉浓度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在输粉系统及燃烧器设计时予以考虑。提出了新的煤粉浓淡燃烧器设计方法,为输粉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漳泽电厂670t/h锅炉运行过程中三次风管烧红和一次风管堵粉燃烧的事故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认为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双炉膛之间压力不平衡、三次风喷口冷却方式不当,以及给粉机特性不良所致。通过改进三次风管冷却方式与对给粉机特性进行调整,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