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地层、井眼条件和高温因素等影响,常规冲洗隔离液无法满足深层气井的固井要求。高效冲洗隔离液DCG具有良好的抗高温及悬浮稳定性,对钻井液、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稀释作用,流变性好,易紊流,能加重利于压稳,冲洗效果好。室内对高效冲洗隔离液DCG进行了DC冲洗率实验、DG悬浮稳定性实验及DCG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满足深层气井固井对冲洗隔离液性能的要求,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层套管开窗侧钻是老油田报废井再利用、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有报废井一万多口,为使报废井“恢复青春”少投入、多产、快产出实现二次完井采油,提高经济效益,开窗侧钻工艺技术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国内在177.8套管等大直径经验内开窗侧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老油田老浅井较多,139.7mm套管较多,为加快小井眼开窗施工速度、保证固井质量,国内研究侧重于开窗工具的改进及小间隙井固井工艺的完善,推广一体化开窗工具,实现一趟钻完成封堵、定向、开窗、修窗和近距离钻进,文章介绍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主要工序和推广应用前景,为复杂断块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而钻完井管理作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钻探项目是复杂的资本密集型项目,需要有效的项目管理才能确保取得成功。本文讨论了技术提升以及有效的项目管理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钻探行业中的重要性,并以渤海油田为例,阐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如何改进其项目管理实践,以确保钻探项目的成功。该研究强调了有效的计划、风险管理和沟通对于确保这些项目成功的重要性,探讨了优化和提升海洋石油钻完井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彩萍 《经营管理者》2009,(17):379-37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水平井具有穿透油层长,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低、产量高、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受到国内各大油田重视,各油田相继开始了水平井技术研究。但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复杂,使采油工艺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水平井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滞后于生产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平井完井试油受井身结构影响,其工艺技术较常规直井复杂;②水平井射孔工艺研究起步晚、起点低;③水平井采油技术滞后于生产,采油管柱组合等配套工艺还不完善,常规管柱、管材、井下工具无法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④水平井措施改造、工艺技术实施难度大,如分层段开采工艺、增产增注工艺措施等;⑤水平井修井工艺方面滞后于生产,修井、作业施工复杂,如冲砂、打捞等。  相似文献   

5.
油田在开发生产过程中,油层近井地带产生损害与堵塞。严重影响油井产量,甚至使油井不出油。分析认为改善油层近井地带处理效果的方向是对油层实施复合处理技术。复合技术不是几项单一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技术原理和油层情况。实现技术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锐凯 《决策与信息》2008,(12):123-123
本文简介了锦州油田投入开发15年来不同时期主要用于热采稠油井的化学防砂技术原理和使用效果:报道了防砂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多;多层合采长井段井化学防砂难度大;出砂粒径逐年变细,表明油层骨架受到破坏。提出了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研发常温固化的耐高温固砂剂;完善分层防砂工艺。  相似文献   

7.
赵阳 《经营管理者》2009,(18):173-173
一、原油供需问题原油供应:我国是石油消费、进口和生产三个方面的大国,在国际上扮演着复杂的地位。我国的石油主要来自本土开采加工和国外进口两个途径。我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虽地大物博,地下藏有丰富的石油宝藏。2007年,中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77种矿产有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5亿吨。油气勘查方面,新探明冀东南堡等3个亿吨级大油田、吉林长岭等5处300亿立方米大气田。至2009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12为,仅居于美国之后:但随着多年的大规模开采,石油储藏深度已越来越深,开采难度随之加大,同时采出的原油质量也不如从前  相似文献   

8.
待开发资源较为丰裕,有色金属资源相对贫乏。南充地区是四川颇具代表性的丘陵贫困地区,地下资源储量充足,华蓥山脉中段的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耐火粘土、石膏等地下资源有着广阔和开发前景;石油、天然气会计师丰富。据地质调查,仅在南充、武胜和方案等地已经探明的工业储量在243亿吨;特别是盐矿资源位居四川之首,储量达1万亿吨,是信后盐化工业发展的依托。水能资源的蕴藏量较大,仅嘉陵江干汉上可供开发的有3万千瓦以上的梯级电站达10多个,还有嘉陵江、渠江等大江小河具有开发水电资源潜力达108万千瓦,一量开发利用,将从根本上扭转南充地区能源工业滞后,托国民经济后腿的格局。同时,南充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铁矿石、铝、锰、钛等有色金属资源相对缺乏,制约着重工业特别是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致使机械加工工业缺乏原料基础而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气区的双南油田油气藏勘探开发与研究的分析研究,将大型压裂技术、排水采气技术及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等运用到同类油藏中的同时,提出开发浅层和深层气藏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固井公司职工的队伍整体素质,本文针对固井公司的特点,凝练出以"建家、爱家、兴家"为主要内容的"固心"文化,提高了职工爱岗敬业,凝心聚力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实际产生水合物的试气资料及其形成原因,阐述了DQ油田徐家围子气田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一种冰状笼形化合物。在气井生产过程中,一旦压力、温度条件满足,天然气混合物中的某些气体组分便形成水合物,堵塞油管或输气管线。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形成温度高于冰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使得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变得尤为严峻,尤其是油田开采中的节能降耗问题更为突出。油田企业作为产能大户,每年为国家提供上亿吨原油和几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同时自身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周彬 《管理科学文摘》2009,(25):288-289
提出了许多预测固井后环空气窜的模式。利用潜气窜因子法(GFR)、水泥浆性能系数法(SPN)、胶凝-失水预测系数法(GELFL),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潜气窜因子法(GFR)简单判断气窜发生几率,依据水泥浆性能系数法(SPN)经济有效选择水泥浆体系,最后用胶凝-失水预测系数法(GELFL)检验预测结果,调整了固井参数,能根据预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有效指导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油田不同区块单元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差异较大特点,结合不同压裂方式,以区块单元为基础,分析重复压裂效果。坚持“五结合”压裂选井选层方法,总结出适于某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技术,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调整了SD过渡带300地区一次加密调整井实施注采系统关系,抓住区块调整的有利时机,在低产低效井中应用补孔等综合治理的配套方法,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增加了可采储量,保持了区块稳产,改善了薄差油层的动用状况。结果表明,注采系统调整是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区块多向水驱控制程度、改善注水状况、缓解区块矛盾,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某厂地区实测井为例,阐述了井温资料在不同测井项目应用情况,分析了井温资料在气井、注水井、油井开发中的定性应用,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布函数的检验,油田压裂井月增油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以其期望值来估计下一年的各月增油量,对未知的月增油量由GM(1,1)模型预测得到。在此基础上建立使生产成本最低且满足增油指标等约束的整变量优化模型,用其最优解制定下一年度各月的生产规划,为压裂井生产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是主要从事钻井修井技术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大型钻井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具备承担陆上7000米以内各种油气井、盐井、水井、地热井和煤层气井的施工能力。10年光辉的发展历程有目共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采取的新举措新思路是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的,因此有必要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以利具有相同背景的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指三峡工程建坝成库后,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回水到重庆江津长江两岸20多个区县市的广大地区。库区东西长660多公里,土地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景观奇异,开发前景广阔。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随之而形成当今世界上最雄伟最巨大的人工水库,这一地区在自然生态环境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CPT-Y4哈里伯顿固井水泥车底盘系统的常见故障,并制定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用RTE2—520型钢板弹簧替换RTE2-500型钢板弹簧后,定期对车辆底盘横梁支架中的平衡臂端套与中心套进行检查,并及时对其更换,同时要经常给转向节上下端盖的端润滑点加注黄油,可有效延长该车型底盘的使用寿命,确保车辆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