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王宜振  王辉 《煤矿开采》2001,(2):24-24,28
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泉上煤矿对工业广场和生活区保护煤柱实施开采。文章介绍了穿采法开采的巷道布置与采煤工艺 ,以及减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泉上煤矿建筑物下煤柱开采问题,实施了巷道穿采方案,经一年多的开采,共采出煤炭17.48万t,回收率38%,地表下沉仅16mm,地表建筑物未产生任何变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北徐楼煤矿残留煤柱开采问题,实施了巷道爆破穿采方案。作者对爆破穿采巷道的方位进行了设计,采用渐进破坏理论和极限破坏理论对煤柱宽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左翼穿采工作面回采煤量为8564吨,实际回采出5643吨,回收率为65.9%;实现销售收入365万元,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泉上煤矿建筑物下煤柱开采问题 ,实施了巷道穿采方案 ,经一年多的开采 ,共采出煤炭1 7.48万 t,回收率 3 8% ,地表下沉仅 1 6mm,地表建筑物未产生任何变形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汪锋  许家林  谢建林  郭杰凯  刘栋林 《煤炭学报》2013,38(11):1917-1922
针对平顶山一矿31010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丁戊三乘人巷严重变形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变形的原因及保护煤柱留设的问题。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后,上覆顶板岩层中的应力发生改变,将应力值等于1.05倍原岩应力的点构成的曲线定义为采动应力边界线。采动应力边界线由开采煤层向上覆岩层呈外扩式发展,采动应力边界线距开采边界的水平距离随着距开采煤层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增大趋势逐渐减小。采动应力边界线内侧岩层应力出现增压区和减压区,而外侧岩层仍处于原岩应力状态,采动应力边界线是划定工作面上覆岩层是否受工作面回采影响的边界线。目前顶板巷道保护煤柱宽度是按岩层移动角进行设计的,没有体现内部岩层移动变形及应力特征,导致顶板巷道保护煤柱宽度不合理而出现破坏,为此提出了基于采动应力边界线的顶板巷道保护煤柱宽度设计方法。按照此方法设计的平顶山一矿31010工作面顶板乘人巷保护煤柱宽度应为158 m。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52采区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严重的现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5218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区巷道之间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巷道的破坏以及变形情况.提出了5218工作面终采线应采用70~80m.采用该方案后,3条采区巷道的稳定性将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为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薄勇吉 《煤》2024,(2):80-81+85
针对2111煤柱工作面开采范围内存在废弃巷道的问题,结合废弃巷道在采面内的分布情况,针对煤巷采用槽钢锚索梁、锚索补强废弃巷道顶板、巷帮,底板巷道采用木垛补强并依据与采面层间距采取不同补强密度;对采面过废弃巷道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现场应用后,2111煤柱工作面在过废弃巷道期间,采面煤壁、顶板及废弃巷道围岩始终保持稳定,实现了煤柱回收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下向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有向  朱亮 《煤矿安全》2007,38(3):12-14
为了加大下保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力度,解决下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潘一矿在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利用在被保护层工作面底板抽采巷道内施工下向穿层钻孔抽采保护层瓦斯技术,提高了下保护层工作面的瓦斯抽采率,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并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带煤柱开采条件下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带煤柱开采条件下,应合理布置采准巷道的支护形式和参数,从技术上建立巷道支护技术规范,并掌握留煤柱开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合理布置留煤柱巷道。  相似文献   

10.
陶阳煤矿8800煤柱采煤面遇八层穿七层煤老巷道,为避免搬家跳面,主要采用提前扩修穿层巷道、面对应位置铺网、套支π型钢等施工方法,实现了安全顺利地跨过穿层巷道,缓解了矿采场接续紧张,多回收了煤炭,为今后类似面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铁生沟煤矿矿区村庄建筑物下压煤量大面广,严重影响着矿井的生产布局。根据铁生沟煤矿地质采矿条件及南营村建筑物现状,对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南营村建筑物下压煤采用条带法开采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给出了条带开采方案及其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条带开采的采出率,可采取巷柱式加固煤柱、减小留宽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巷柱式条带煤柱可以优化条带开采方案和煤柱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加固能减少留设煤柱的宽度,提高条带开采采出率。结合国内某矿特殊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巷柱式煤柱加固思想,在试验区采用拱棚木垛联合加固技术,木垛与棚架组成的巷柱式加固宽度1.5 m,间距2 m。通过井下煤柱位移监测和地表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可知,井下巷柱式加固体最大竖向位移为361 mm,地表最大下沉值217 mm。煤柱加固有效地防止煤壁的破坏,地表变形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确保了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巷柱式煤柱加固思想能为建筑物下采煤提供重要的途径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缺少岩移参数的矿井对保护煤柱宽度的计算主要来自《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经验公式,但是不同开采条件下保护煤柱的计算结果差异明显,如何合理留设保护煤柱对于提高矿井资源回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杭来湾煤矿30109—30110工作面切眼地表上方有一处陵园,计划将敬天陵园压覆的区域留设保护煤柱,根据以往30101、30107、30108工作面采煤沉陷相关岩移参数,结合相邻回采工作的观测结果,对敬天陵园的最优保护煤柱宽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矿井今后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下矸石充填巷采沉陷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我国建筑物下压煤量大以及地面矸石堆积污染环境的现状,在分析现有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矸石充填巷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通过对矸石充填巷采地表沉陷控制原理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建筑物下矸石充填巷采地表沉陷控制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结合某矿地质采矿条件,做出了实例分析,并就地表沉陷进行了预计,结果表明:矸石充填巷采应用于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长广矿区六矿井筒与工业广场煤柱开采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广矿区六矿井筒与工业广场煤柱是矿井生产后期的惟一可供开采的资源,讨论了该矿复杂地质条件下井筒与工业广场煤柱开采的可行性;采用分阶段对称跳采方法,制定了开采方案,煤柱设计采出率69%.分析了煤柱开采地表移动与井筒变形实测资料.实践和观测表明,该矿煤柱开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的工广煤柱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黄陵某煤矿区段煤柱中巷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在充分采动后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在一侧煤柱中开挖巷道过程中另一侧煤柱的应力分布特征,探究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后形成的倒三角结构和在一侧煤柱中开挖巷道是另一侧煤柱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同时得出煤柱失稳垮落后上覆岩层的破坏范围,对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与地面减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宝志 《煤矿安全》2012,43(6):47-49
井下矸石充填开采不仅利用了矿井产生的矸石,而且采出了部分被压煤炭,较适用于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某矿巷道充填开采,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煤矿巷道充填开采巷道间煤柱稳定性进行研究,选出较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根据实测结果,巷道充填开采实际充填率在80%左右。对某矿开采区域,采用巷道充填开采和条带开采2种方案进行进行预测,巷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和树栋 《中国矿业》2021,30(6):146-151
窄煤柱留设尺寸及围岩支护控制关乎沿空掘巷的成功与否,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注重点。为摸清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尺寸与围岩运动特征之间的规律,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以平煤十三矿现场实际需求出发,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模拟分析了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运动特征,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留设尺寸,设计了动压巷道支护参数,并模拟分析了巷道支护控制效果,最后将设计的围岩控制方案进行了现场应用及围岩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煤十三矿工况条件下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尺寸为5m时,巷道断面收缩率最小;提出的组合支护方案参数设计合理可行,现场观测受采动影响巷道断面收缩率控制在15%以内,围岩控制效果较好。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工况条件下煤矿工程施工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村庄下高效短壁机械化开采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效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生产系统简单、煤柱留设灵活方便,适合“三下”压煤开采.在对五阳煤矿岩移观测的基础上,根据村庄下采煤地表不出现波浪变形、留设煤柱必须保持长期稳定及地表变形小于建筑物允许变形量的要求,分析了51采区某村庄下采用短壁机械化开采的可行性;根据层状岩体稳定性原理,确定了采硐宽度、长度、隔离煤柱宽度等短壁采场参数,对试验区短壁开采巷道系统进行了布置,并进行了高效短壁开采机械化试验.地表沉陷观测和井下矿压观测表明,试验期间未发现地面建筑出现采动破坏,采场煤柱与顶板保持了稳定,实现了村庄下煤层的安仝开采.  相似文献   

20.
急倾斜煤层群开采覆岩破坏与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北京木城涧煤矿大台井建筑物下压煤开采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急倾斜煤层群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和煤柱稳定性的规律,为急倾斜煤层群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