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4例,女2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等检查,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胸导联ST段下移,以V2~V5最明显,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TV4≥TV5>T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率.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ST-T改变的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朱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3-1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5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6名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的T波倒置并伴ST段下移以及左室高电压现象:心前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都超过正常值;在ST段上,分别表现在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V3~V6T波倒置,其中,36例倒置T波深达10~16mm。结论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心肌病的患者及早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本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方法:选择行低钾血症治疗的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68例进行研究,所有参与人员均行血清钾以及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组心电图出现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度、重度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T波低平或者倒置、U波明显、Q-T间期延迟、T-U融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在轻度、中度、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中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患者低钾血症程度加重而延长。结论:心电图诊断在低钾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延长,U波明显等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及以R波为主的标准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如aVL)T波倒置(0.3~1.7mV),且以V3、V4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1~0.3mV);V1~V3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电图U波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年龄>60岁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出现U波异常者114例,测量各导联U波的情况,根据U波异常情况分为U波倒置组54例和U波增高组60例,分析异常U波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异常U波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U波增高多见于低血钾等,U波倒置多见于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6.
例1患男,45岁。1996年5月因心悸、胸闷3天就诊。以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心电图示:心率65次/分,P—R间期0.1秒,QRS时间0.13秒,PRS波起始部见。波,ⅡⅣavF导联呈QS型,V1-V5导联呈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电轴左偏14,A型预激综合征。例2例1之长女,19岁。因心悸一天就诊,以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08秒,QRS时间0.12秒,起始部可见波,ⅡⅣavF导联呈R型。V1-V5呈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A型预激综合征。例3例1之次女,12岁。1997年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亢,扁桃体炎.心电图示:服用心得安前窦性P波规律出,P-P间距为0.66秒,心率90次/分,P-R间期为0.12秒,QRS波时限0.07秒,QRS波:Ⅱ、avF呈"R"型,Ⅲ呈rsR'型,V1呈rS型;T波:Ⅱ导联低平,Ⅲav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20mg后,90分钟复查,P-P间距0.72~0.86秒,心率70~84次/分,律不齐,P-R间期<0.10秒,QRS波明显增宽畸形,时限为0.12秒,Ⅲ、avF、V1导联QRS波呈QS型,V3~V6导联QRS波呈"R"型,Ⅱ、Ⅲ、avF导联的T波直立,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T波改变;3.心得安诱发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0例房颤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大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f波平均振幅≥1mm多见于慢性持续性房颤、风心病、心力衰竭者,f液平均振幅<1mm多见于阵发性房颤、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故认为,通过房颤心电图V1导联f液振幅大小的分析,对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房颤合并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平时体健,在外院体检发现有异常来我院复查.心电图示: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QRS波群起始部可见δ波,胸导联的δ波及主波均向上,QRS波时间≥0.12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5例冠心病患者 12导联静息心电图 ,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U波倒置发生率为 2 9.2 % (5 4 / 185 ) ,U波倒置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左心前V3 ~V5导联 ,冠心病U波倒置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无U波倒置者低。结论 :U波倒置主要与前壁心肌缺血有关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 ,当心电图出现ST -T改变时 ,大多数心电工作者将其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而实际上常不能与临床诊断相吻合。为此 ,我们认为在ST -T异常诊断问题上 ,要慎重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 生理性改变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电图仅表现为几个导联T波低平或双向 ,有些甚至不能诊断为ST -T异常 ,属正常生理情况。如单纯Ⅲ导联T波倒置或aVF导联T波低平 ,以及在aVL导联虽主波向上 ,但振幅偏小时的T波低平或倒置[1] ,均不属肯定性ST -T异常。2 非器质性病变的ST -T改变并非所有的ST -T改变都有病理意义。如ST…  相似文献   

12.
<正> U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ECG)异常,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左室负荷增重(LVO)〔1〕,也有报告左室肥厚U波倒置常见于左心前导联,右室肥厚U波倒置出现于右心前导联,除U波倒置外,还有U波幅的改变,总之U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尚不十分确切。本文目的是了解正常人,LVO和右室负荷增重(RVO)心前导联U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从门诊及住院病例中,根据病史、体征、化验、ECG、胸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按下列标准选出3组病例。正常组: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自发性气胸导致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机制.方法 对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用12导心电图自动分析仪描记心电图,测量各导联QRS波群振幅大小变化并测量血清中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侧气胸组QRS波群振幅V1最大,并从V2-V6逐渐减小.左侧气胸组V1及SV1振幅与气胸量呈直线相关,右侧气胸各导联振幅与气胸量无相关性.两组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均在正常范围,并且与气胸量无相关性.结论 左侧气胸使心脏与胸壁之间的空气阻碍了左侧胸导联的心电活动向体表的传导,V1及SV1振幅与气胸量呈直线相关是左侧气胸最重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右侧气胸无此变化.血清中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可排除心电图误诊心肌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耿海先 《中外医疗》2008,27(29):125-12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 3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以V3~6导联常见;ST段压低,压低程度0.5~4mm;R波振幅增高.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6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周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门诊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5mv,Ⅱ、Ⅲ、avF、V1-V6导联T波倒置,左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7岁,主因胸闷、气短、心前区压榨感,3h而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9导联ECG(附图A见封三)和STⅡ、Ⅲ avF V5均压低0.1MV,T ⅢarF倒置,P波、P—R间期、QRS波均无改变.心电图诊断为:1.急性下壁心肌供血不足,2、附合临床诊断.医生经用脉络宁激化液等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ECG(附图B见封三)示:PⅡ、Ⅲarf呈正负正三峰、三峰P波时限0.12S、P——RO.22S.其余各导联P波形态,时限及P—R间期均正常.ST—T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肖开丽 《大家健康》2013,(14):39-40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行心电图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3例,其中发现U波倒置6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U波非倒置的156例作为对照组,考察观察组U波倒置心电图表现及与高血压级别关系,利用心脏彩超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U波倒置均为初始型,主要集中于左胸前导联,其中46例为V3~V6导联明显,6例为肢体导联明显,另有15例为胸导联、肢体导联均明显。观察组高血压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37例,U波倒置深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高血压Ⅲ级患者倒置深度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诊断征象之一,也可成为判断血压控制是否得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赵俊雪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24-625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54例无心肺疾患的正常人群。2组均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再对胸前导联呈QS型的病例将胸前导联下移一个肋间进行描记。结果正常人群其胸前V1-V6导联r波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无肢体导联低电压和肺型P波及电轴右偏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V1-V6均呈rS型或V1-V3呈QS型或V1呈qR型,电轴右偏及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常引起右房增大,则P波电压增高;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病患可引起肢体导联低电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膈肌下降,心脏呈垂直位,同时常常引起右室增大,则胸前导联以负向波为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0岁,主因胸痛4天就诊。自述既往有心肌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心电图示:II导联P波形态各异,呈高尖、双向、低平或倒置等;时限宽窄不一,0.12-0.14秒不等;P振幅高低不等,甚至为倒置,振幅从最高值的4mm逐渐降低,呈正负双向后倒置,直至最低值-3mm,呈现出高尖-正负双向-低平-倒置的变化趋势,过渡明显,最显著的特点为P波形态改变围绕一个轴呈极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P波以一种形态持续几次后逐渐演变,P-P间期0.50秒(120次/分), P-R间期长短不一,0.16-0.12秒不等,有明显的P-R段,说明每个P波均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QRS波群呈室上性。根据以上特点,考虑是一种扭转性、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阵发性胸痛半年,持续性胸痛伴胸闷、出汗2h"入院.体格检查:心率59次/min,心音低钝.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频率为58次/min,P-R间期0.10s,QRS波起始可见典型δ波,QRS时间约为0.12s,胸部导联呈典型B型预激综合征表现,Ⅲ、AVF导联可见异常Q波,Ⅱ、Ⅲ、AVF导联T波高伴ST抬高,Ⅰ、AVL、V3~V6导联T波倒置伴ST段下移.血清肌酸激酶(CK)1 233 U/L,血清CK同工酶(CK-MB)66U/L,血清肌红蛋白(Mb) 87 μg/L,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7.2 ng/L.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因患者经济条件所限未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3d后复查心电图,仍表现为预激综合征,符合下壁心肌梗死演变过程,ST段回落、T波开始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