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其医学知识更新和临床技能的提高是提高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通过对牡丹江地区乡村医生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今后培养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卫生室的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与此相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具体表现在我国农村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乡村医生承担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的医疗水平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对他们展开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在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人员适宜技术培训的三种方法,即“重点种子选手实战模拟培训”、“重点医疗机构跟进培训”、“以团队为培训对象的目标导向式培训”。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基层卫生工作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基础环节,故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家医疗服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师教育及培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我国全科医师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主体,其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民健康.2019年12月,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2019年某省卫生健康会议[2]强调指出"综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基固本筑牢底板";党的十九大报告[3]中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大培养全科医生.可见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已成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要举措之一.乡村医生长期根植农村,为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和农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村合作医疗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也有所不同,通过查阅《某卫生年鉴》,结合国家农村合作医疗发展阶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梳理出某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各个阶段,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情况,并分析提出乡村医生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卫生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尤其是西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与农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新医疗改革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对当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关注,本文对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期对西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民生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背景 随着“强基层”措施的推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城乡间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 537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指标体系,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及中医药服务4个方面评价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具备情况、满足工作需要情况。比较不同地区、机构层级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情况和满足工作需要情况的差异。结果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 4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有6 954名(82.1%)、4 283名(50.6%)、4 800名(56.7%)、4 464名(52.7%)基层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地区分布上,中部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医疗服务过多地集中于高层级医疗机构而不能向基层合理分流,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不力,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必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乡村医疗机构作为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促进农村医疗服务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9.
乡村医生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他们是我国现有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担负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正规学习和培训,致使专业诊治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状况,我院2005承担了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已招收了4届学员655人。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乡医教育质量,为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乡土人才,能够在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10.
现针对我国整体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相应管理之中,主要是由于多个相应医疗服务机构所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层乡镇卫生院,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现在居民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持续化开展,其基层服务工作现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以及各界医疗卫生服务高度重视。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基层乡镇卫生院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我国医疗基层服务中,其中乡镇卫生院发挥作用较大,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是属于卫生基层事业落实所在,同样也是属于传染病以及流行疾病高发地之一,本文就其乡镇卫生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做出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东省4城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情况。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结果广东省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水平总体较好,但社区技术人员到医院参加业务培训并纳入管理、护士和防保人员接受基础知识培训、每万居民中全科医师的数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促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是面向农村基层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的医学教育政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推进"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科学且合理,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各地区在招生、培养、就业和履行合同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执行策略。该政策为农村基层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履行合同情况良好,职业发展趋势积极正向,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做出了贡献。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培养期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部分地区无法有效落实编制和履行合同、基层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服务周期短等诸多挑战。本文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理念和执行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进一步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多方有效协作,践行契约精神,共同推动该政策的有效落实,从而为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仍有一些老年人缺乏医疗卫生保障,高龄慢性病老人成为看病最难的人群,需要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解决这一难题。宏观上,老龄化社会的全科医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微观上,全科医生具有促使家庭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老年人就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作用。完善“全科医生-老年人”服务模式,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条件,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培养专门的全科医学人才,推行全科医生与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分析全科医生在农村社区零距离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强调关键能力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重点提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应当结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应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在全科医学课程体系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在校内外全科医学实践教学践行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应用关键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最终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和人的整体水平上来认识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实地了解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 方法 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地接触了解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 结果 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发展比较成熟,培训效果较好,以下几点令人印象深刻:①培训项目设计严谨实用,确保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高质量、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照护。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专业设置全面,重视在社区诊所的培训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强调对临床实用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全科医学综合性、连续性的特点,不断强化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②美国的全科医生以诊所服务、医院服务和护理院服务为主导,服务内容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并对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持续追踪管理,真正实现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和医疗照顾。③注重医患沟通、提高人文修养是全科医生的必备技能,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贯穿美国全科医生培训全过程和临床实践。以上几点可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结论 标准化、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是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石,是美国高质量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适合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全科医生职业服务能力的培训方式并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 采取“午餐式”培训方式,“学分制”管理模式,“优势互补”讲课方式、“一堂二讲”课程安排;从专业理论知识、指南研读分享、案例讨论汇报、实践技能操作培训4个方面,对37名上海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全科医生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规范化职业能力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经过培训后,37名全科医生临床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75.70±6.77)分和(78.27±6.67)分,均较培训前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t=4.460,均P<0.01);经培训后,全科医生对于培训时间、课程安排、日常管理及总体评价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培训后,门诊补液比及抗生素处方使用率分别为3.31%和5.54%,均较培训前呈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5.031,χ2=644.423,均P<0.01),而培训后门诊接诊人数为228 239人次,较培训前207 108人次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比(81.23%)也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038,P<0.01)。 结论 采取“午餐式”“学分制”“优势互补”“一堂二讲”的培训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中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0-2006年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育需求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06年在我院参加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62名学员对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的认识及需求,并与2000年培训的53名学员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2000年培训的学员中,36%(19/53)认识全科医学(“六位一体”内容)、94%(51/53)愿意接受全科医学培训、57%(30/53)对社区工作不满意;2006年培训的学员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对培训的接受程度及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均有提高,分别为100%(62/62)、100%(62/62)和98%(61/62),但单位领导不重视仍是对社区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社区全科医生对全科医学教育需求有了很大提高,在有些方面还有待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情况,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比较四川省第3次、第4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结果调查地区2003年孕早期检查率城乡分别为86.8%、49,7%、产前检查率城乡分别为96.0%、53.0%、产后访视率城乡分别为52.3%、28.5%;2008年孕早期检查率城乡分别为83.8%、67.8%、产前检查率城乡分别为99.4%、60.8%、产后访视率城乡分别为60.4%、29.6%。除农村孕早期检查率有所提高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且各类指标农村均远低于城市。已婚育龄妇女产前检查流向发生变化,产前检查选择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而到卫生院的比例在明显下降。结论育龄妇女保健意识在增强,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改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