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产业园区转型改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漫长的系统工程,改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经济风险与收益的变化。如何有效评估产业园区转型改造项目的经济风险与收益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东区为例,从政府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园区转型改造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与收益做出评估,并结合燕式模型理论考虑相关不确定性因素的波动情况对转型改造过程中的临界状态进行修正,指出风险与收益的临界点可能后移至项目运行的远期周期内,进而提出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规划与建设对策,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城市更新的推进,我国传统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瓶颈,急需通过转型升级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产业社区"概念的提出与实际应用,为我国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过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纬壹科技园的实例研究,归纳、总结出适用于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激发园区发展的新活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4.
"城镇上山、产业上山"是云南省重要的战略部署以及突破城市与工业区建设用地瓶颈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市三七产业园区发展变迁为例,通过类似案例分析,从产业转型、功能复合、山地特色营造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试图分析山地城市产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推动城镇上山的积极作用,探索城镇上山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围绕宜居宜业的目标,成都市在2012年提出了《成都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确定了"双核聚集、三区辐射、两带带动"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引领成都像其他大城市一样走上了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文章简述成都市服务业在"转型升级"这条道路中发现的问题与从中找到解决路径,并解析新版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如何引导成都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为了更好地增加改革开放的动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在新时期创新改革目标,我国政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优势,结合我国悠久的商业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特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秦皇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海上出口城市,港口经济转型和升级尤为重要,而"一带一路"倡议对秦皇岛产业转型有着更好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一带一路"背景的战略价值,在该背景下秦皇岛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总结出该战略背景下,促进秦皇岛产业转型的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能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秦皇岛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秦皇岛市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集聚区面临着空间转型的强烈诉求.产业融合给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动力,逐渐成为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两者的融合发展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产业和空间转型起着重要作用.现从产业融合视角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进行研究,对应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三种融合形式,分别选取了上海市的三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过程.由此认为影响城市工业集聚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而带来相应空间转型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创新、功能提升、区位作用和政府政策.进而认为空间转型的内在机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工业集聚区的直接作用过程,置换融合、渗透融合、延伸融合三种形式会带来工业集聚区不同的空间转型过程.上述所得结论对政府的政策应对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
"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存在发展联动性不足的问题,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是负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的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提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推动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宁  孔畅 《城市开发》2023,(4):83-85
<正>物业服务是良好生产空间和创新环境的保障,是产业园区运营的核心环节。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园区招商已经进入“拼服务”阶段,迅速发展的产业园区经济为物业服务企业带来了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而更具价值、更加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物业服务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本文以北京亦庄城市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城市服务”)多年深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为例,围绕创新型城市服务商的定位,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在物业服务、园区运营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链条。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深化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变得尤为迫切。为深入研讨产业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宝贵经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园区智慧物业管理新路径,做好产业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助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指导下,2014年5月24日,《城市开发》杂志社与业界部分品牌企业牵头发起成立了产业园区物业服务企业联盟,搭建行业交流共享的沟通平台,为推动行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1)
鞍山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提高城市吸引力,减少人才外流,挖掘消费需求潜能,推动鞍山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在分析鞍山经济运行与人口结构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和决策管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与留住人才以及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引擎,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转型升级,逐渐摆脱以往只注重单一物质空间规划的模式,加强了产业规划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双重路径,形成以产业遴选为基础、空间组织为落实的二位一体规划设计思路。研究以苏州地区产业园区建设为例,论证了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其他地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的动因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人口结构,从而决定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随着上海产业能级提升,郊区新城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但由于长期的“产城分离”,新城产业提升仍受制于园区的环境品质与配套服务设施.现以青浦产业园区为例,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建构整体的园区空间结构,区分出结构性廊道、重点地区以及产业片区.结构性廊道、重点地区是园区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些地区应基于企业发展状况,确定近期可建设、可改造的地块;根据改造难度的不同,先期启动适宜改造的地块,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预控地区内的其他需要改造的地块,后期待条件成熟逐步实施提升改造.产业片区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产业能级提升策略,带动园区产业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之一。在此背景下,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面临瓶颈,亟须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以赢得发展先机。本文以南昌经开区白水湖片区城市设计为例,分析其在城市结构演变和赣江新区建设后的尴尬境地,提出以生态修复为起点、以产业社区为导向,构想园区发展,并凭借晨鸣纸业和钢材市场搬迁的契机,重塑环白水湖区域,以"科创之匙"为触媒,撬动地区发展,实现园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20-24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产业,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民福利,吸纳社会就业。"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电子商务发展缺乏法规约束,空间布局与首都功能新定位的要求不一致,批发市场布局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实体流通业态发展乏力,以智慧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不足,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效率低,流通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发展,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流通服务业有序发展;二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推动流通服务业转型、升级、改造;三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系统,实现流通业的智慧化发展;四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五要创新零售业态,满足居民需求;六要大力促进流通企业海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工业4.0”浪潮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资源紧缩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各产业园区正经历着二次振兴的历史契机和重大考验.本文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为实证,深入分析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转型诉求,总结东北二次振兴政策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的理念响应与空间响应,以期对新常态下产业园区乃至城市的转型发展给予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农业新城"概念,并对其定义及内涵进行界定。以农业为基础的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秉承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率先提出"华夏现代农业城"的概念,并构建"农旅双链"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产业、生态、文化、村镇"的角度,阐述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思路和特色,试图解决我国现存"产城分离"的发展问题,为新时期的"产城统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慈溪市科教园区建设将为慈溪市消除现状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打破人才要素缺乏的瓶颈,成为慈溪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其总体规划按照"契合、融合、共生"的理念对科教园区进行规划布局。研究从区域层面、慈溪市中心城层面和科教园区层面论证了科教园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保证慈溪市科教园区顺利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0)
我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由于资源型产业衰亡的不可逆转性,使得资源型城市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耗竭,面临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问题。通过研究资源型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演进路径,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资源型城市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转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物流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合作产业园区,是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基于产业园区理论与"走出去"战略实践的有机结合,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内涵,从园区类型及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概述"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状况。通过对农业园区、加工园区、服务业园区、综合性产业园区等四类产业园区的案例分析,论述我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的背景意义、总体目标、产业定位、主导企业、运营模式及综合效应;同时,通过与国内代表性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全面加强双边政府沟通、深化完善园区合作机制、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聚力推动园区配套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国际化人才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