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讲述了工业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人类造物"注重造物的内资功能(机能)与外在美感(形态),创造出一个平衡,舒适、高度便利、科学、美的生活空间"。信息交互理念最终聚焦于用户,是直接影响到最终用户的"设计"。信息交互的内涵及发展,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在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实践性。阐述了工业设计中信息交互的具象性及大众对商品的检验性。  相似文献   

2.
颜文溢  许旭兵 《丝绸》2022,(5):120-127
旗袍作为民国时期代表性女装形式,曾引领了当时的时代审美风尚,主要价体现在传统服饰造物理念的主体上对外来审美文化的参考吸收,是传统与流行、东方与西方文化耦合下的产物。文章立足于传世实物和文献资料,针对民国旗袍的中华民族个性特征及演变形式,从艺术、文化的角度探究旗袍在民国时期文化耦合背景下呈现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表达,印证民国旗袍内在蕴含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思想变革。总结出民国旗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其形制艺术特点,结合当今服装设计通过造型、细节、纹样的变化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服饰文化承扬及华服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以象生方式表现博为丰富。象生是对既定事物外在结构的摹仿和内在精神的承载,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竹"在中国文化中并非是一般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更多是"人化"的自然形态,并积淀着深厚造物的中华民族"以物寄情"的思想观念和象征寓意,构成了可折射出民族内在精神信仰和外化象生形态。本文以竹元素为例,从象生的造物思想出发,尝试从形的仿生、意的象生、物的生生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其艺术特性进行剖析。探索现代陶瓷仿生设计与其承载的文化属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具作为人类社会中生活的必需品,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大众审美。家具形态设计中,空间创造是家具形态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物质形态的抽象化空间特性,初步探讨由形态元素为基础,分析总结现代家具形态设计中空间的构成方式,探求家具形态设计中的空间创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爱美是人类的天性,那么,用配件来美化自身就是人类最具体、最具普遍意义的实现过程。用配件去创造服饰的整体美,或者用配件去装饰人类的自身及环境,这就是人类生存过程及环境中造物方式的创造,即融文化、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设计。其中配件的应用及设计,不论在人类文明艺术史中,还是在当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服饰本身不可换代的重要作用。它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于一体,融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于一身,充分展现了现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及追求,  相似文献   

6.
设计作为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持续而漫长的演进史。在我国,艺术设计可谓自古有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九秋风露越窑开”、“钿螺巧点江千里”,这些典故和诗词都反映出中国历代社会都非常强调造物文明对于提升文化自觉、治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视设计为拓展人类创造智慧的重要资源。古人在陶瓷、青铜、玉石、髹漆、木工、染织、刺绣等领域,都先后形成堪称彪炳史册的座座高峰,造就了集实用与审美一体的、多民族的工艺传统与设计传统。西方文明中同样拥有悠久的设计历史,传世的设计作品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产生变化,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反映着这个时期的审美取向。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内容及形式都有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从文化环境发展、审美主体转换、可持续性设计思潮等方面出发,简要阐述时代审美的变化对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具》2020,(3)
纵观历史,横较世界其他地域文明,会发现造物设计的与纯艺文化的姊妹关系十分密切,在时代风向标的引领下,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纯艺体裁里极其重要的门类,家具设计也是传统小木作中一项重要的造物设计艺术。本研究即以宋代这个商业、文化艺术与造物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为例,着重探究宋代书法艺术与家具设计之间在时代大风格转变、具象艺术形态,以及文化内涵上的一致性。并由小见大,旨在通过对宋式家具与宋代书法的一致性研究,窥探艺术与造物之大门类的联系统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园林景观艺术逐渐受到了广泛重视。园林景观技术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文明、审美的综合体现,本着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形态的原则,为人类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本文通过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分析,针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艺术积淀的物化形式。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 家具设计具有民族性。世界上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形成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家具设计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的观念层面上,它能直接反映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  相似文献   

11.
设计问题实则是文化问题。文章论述了设计产品视觉表象下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着重探讨设计产品如何通过外在形式表达自身的文化立场,并适应时代与潮流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设计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家具设计美的不同审美形态,通过不同物质形态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家具设计中的采纳出发。从受时代影响的社会美、物质构造展示的自然美、艺术表达手法隐喻的艺术美以及相比较的生活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审美意识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总结出时代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是构成设计美的几种不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3.
图案是服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图案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图案形态、颜色、风格等不仅影响服装的美观程度,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审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落座环境及家具设计在转变时期的艺术特征。以传统美学设计审美的流变为主线,对魏晋南北时期的人居小环境及家具设计进行分类交叉对比研究。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使用文献与图像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从魏晋南北时期社会环境与起居习惯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资料,对魏晋时期影响家具设计转变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出魏晋南北时期落座环境与家具设计转变的主要原因为以下三方面:礼制观念在此时期的转变;传统造物观念的传承;胡化起居习惯的影响。探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落座环境与家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在社会融合转变时期,传统文化在设计造物中的重要影响。表明在当代设计环境中,传统造物观是奠定当代家具设计走向现代新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回智光 《印染助剂》2020,(1):I0003-I0004
《服装设计基础与应用》一书指出,服装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表现出强烈的审美传承性,这不仅是人类情感、理想等综合心理活动的产物,还是人类生活中审美思想的重要体现。日本服装设计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独特的设计理念,日本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正因为如此,日本的服装设计总会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美”的感受。日本服装设计呈现的“美”,有的简约、有的精致,但不管是简约美还是精致美,都充分彰显了日本服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最常见的艺术设计研究课题。传统纹样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文明的反映,它记录了先人的生活印记。朱雀纹的起源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文章从设计的角度,以汉代朱雀纹为研究对象,追溯了其由来与其形态特征,总结了朱雀纹的深刻内涵以及古人在运用朱雀纹时充满幻想的造物手法。试将朱雀纹艺术精髓结合当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再设计,并运用在新中式礼服中,旨在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人服装审美的新中式礼服设计,以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吴晨露  李正 《纺织报告》2021,(2):82-83,88
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人类蔽体、保暖、体现个性审美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综合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历史思潮的影响。文章通过叙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3个宏观时代背景下的服饰文化,站在时代设计审美观念对于服饰文化影响的角度,揭示中国服装设计的演变规律,并对发展方向及路径提供一些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不同时代中国传统女子梳妆匣的造型及装饰特点,并结合梳妆匣所处时代的手工艺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时社会环境,分析了特定时代梳妆匣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时代梳妆匣形制的传承与发展。证实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审美对本时期器物造型和传世的影响,梳妆匣作为女子梳妆工具的存放器具,时代装饰文化的前端代表,也必然承载着其特定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造物文化真实地记录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情感活动痕迹。纱织物作为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社会变革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愫,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在造物活动和精神层面所达到的高度。文章从实地博物馆考察、资料调研以及实物分析入手,梳理传统纱织物的起源,分析纱织物的构图艺术、质感特征及其造物思想,归纳出纱织物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为传统织物的艺术审美及造物性格研究提供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20.
首饰随着人类意识由蒙昧发展而逐步变化。其设计变化是多元因素共同影响的,每个时代社会环境因素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先影响了当时的审美,能工巧匠们运用多种材料和工艺制作出风格不同的首饰,再由首饰的变化反映出审美的变化。首饰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它还是承载人们情感的重要存在,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了当代社会,首饰设计的审美更是吸收广泛,更胜往昔。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首饰设计会在传统与时尚中相互包容,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