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智三针配合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庄子齐  王朝荣 《中国针灸》2004,24(11):800-802
目的:观察比较"智三针"配合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智三针"(神庭、本神)、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为主,配合点穴按摩百会、神庭、关元、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太冲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对照组予以口服黛安神2粒,晨服,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结论:"智三针"配合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智三针"针刺疗法与辨证施护对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辨证施护和"智三针"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干预后4周无论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中风神经功能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三针"疗法与辨证施护可明显提高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疗效,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中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针药合治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3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智三针(神庭、本神双)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配合小柴胡汤加减,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晨服百优解10mg,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治疗1个疗程后应用HAMD抑郁量表(17项)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2组间统计学差别显著(P<0.05);随诊追踪6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0%、33.3%,2组间统计学差别显著(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为主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4.
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8例和药物组18例。针刺组取智三针(双本神、神庭)为主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使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治疗后根据PSD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与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针刺显效率优于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眠三针"对中风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眠三针"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眠三针"可改善中风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之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表(SDS)积分法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两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舌三针结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以颞舌三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常规取穴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理解命名阅读书写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颞三针结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且优于传统单纯常规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智三针(双侧本神、神庭),并辨证加用太冲、内关、公孙穴,对照组常规针刺及辨证取穴同治疗组,所有病人均进行针对中风的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WHO-QOL中G1、G4、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ADL)、简式Fugl-Meyer(FMA)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为86.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肩部疼痛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L评定方面,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A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4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向诗余  张昆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16-20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舌三针对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结合舌三针,取头皮语言区与上廉泉、左右旁廉泉,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40例,并与单纯采取语言康复训练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舌三针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倩  伊天爽 《光明中医》2022,(17):3191-3193
目的 探讨腹针结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5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针结合舌三针针刺治疗。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变化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功能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言语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腹针结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电针额区腧穴治疗中风后焦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额区腧穴对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额区腧穴:神庭、双侧本神(智三针)以及印堂、双侧丝竹空,并配合辨证加减。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路优泰治疗。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额区腧穴治疗中风后焦虑症有确切疗效,且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且该法不仅能有效防治中风后焦虑等情绪障碍,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明思 《四川中医》2006,24(8):53-5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法治疗PS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以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与5-羟色胺(5-HT)等指数的改变情况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善,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靳氏舌三针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靳氏舌三针治疗组和传统疗法对照组,冶疗组穴位取"靳三针"之舌三针(上廉泉、左右旁廉泉);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穴位(哑门、廉泉、通里).在2个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 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三针养心安神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舌三针及养心安神穴位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失语40例,与传统针刺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语言功能评分、AQ指数、CF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舌三针养心安神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失语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75%,治疗组有效率为95.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t=16.30、6.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效果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59-1061
目的:通过舌三针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以探寻临床上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将临床收集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舌三针(上廉泉穴及上廉泉穴左右各0.8寸)普通针刺30 min;观察组30例,舌三针普通针刺30 min后予以美国生产的e SWALLOW吞咽功能治疗仪进行生物电刺激20min;疗效评价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两组病例对象疗程为10 d,作3次评价,分别为治疗前、治疗5d后、疗程结束时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均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颞三针+手足挛三针)82例,对照组(颞三针+手足三针)8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疗效评定,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观察靳三针疗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痉挛性瘫痪中的最佳穴位配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评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且以颞三针+手足挛三针效果为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