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沼气池受环境温度影响使产气率不稳定的缺点,设计构建了一套新型太阳能恒温沼气系统.为验证其产气性能于冬季在兰州地区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在26±2℃稳定运行,每日产气量1.422m3,池容产气率为0.614m3/(m3.d),甲烷含量51.4%,相当节约2.2kg无烟煤.  相似文献   

2.
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磊 《甘肃科学学报》2009,21(4):146-149
采用太阳能加热厌氧发酵装置,进行冬季气候条件下的太阳能沼气发酵装置产气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可以在冬季气候条件下使发酵罐内料液温度维持在25℃左右,料液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5-20℃,且料液的日温度变化幅度〈2℃,实验结果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升温、保温效果.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最大池容产气率达到0.5 m^3/m^3·d^-1,平均池容产气率达到0.273 m^3/m^3·d^-1,装置的沼气产气量可以满足农户家庭冬季需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IC(厌氧内循环)法,通过自行研制的IC反应器,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启动历时25 d,二次启动仅仅历时6d,COD去除率均可保持在80%以上;反应器所能耐受的最大有积负荷为40.57 kg COD/(m3·d);最经济有效的停留时间为5h,最佳负荷为28.75 kg COD/(m3·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沼气工程冬季热损较大、发酵温度过低和产气量下降的问题,研究系统分析了沼气工程全年热能损耗,并研发了一种带有固液分离的回热回质装置,最后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下装置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发酵罐在采取良好保温措施的条件下,出料热量损失占厌氧发酵系统总热量损失的89.3%~93.2%。在环境温度为18℃的条件下,通过回热回质可将16.2℃的进料加热至26.6℃,回收的沼液余热占恒温发酵所需热量的51.9%。在环境温度为0℃的条件下,通过回热回质可将2.5℃的进料加热至18.9℃,回收的沼液余热占恒温发酵所需热量的47.2%。其余热量由14组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集热阵列供热,可以保证沼气工程在冬季37℃恒温发酵。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兰州地区收集的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保存的产甲烷菌群,采用分组厌氧发酵实验,对其沼气产生量进行观察分析,逐步驯化得到耐受55~57℃的高温产甲烷菌群,由此探索出一套餐厨垃圾发酵高温产甲烷菌种的驯化方法,并研究了发酵原料初始酸碱度和菌液接种量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确定其最适酸碱度为7.0,菌液最佳接种量为25%.  相似文献   

6.
安祖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段为实验材料,对安祖花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2.0 mg/L,诱导率最高为8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5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0.1%Ac,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并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气泵和砂芯曝气头供气,通过气体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曝气量为0.20m3/h,沉降时间为20~30min,温度为室温,在12~22℃的范围内变化,pH值为7.0±0.1.进水NH4+-N和TP浓度分别为200mg/L,60mg/L,COD容积负荷为5.87kg COD/(m3.d).对COD、TP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3%,对NH4+-N去除率达87%.  相似文献   

8.
【目的】厌氧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餐厨垃圾单独厌氧由于碳氮比失衡容易导致酸抑制,可通过生化污泥联合厌氧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100 L立式锥底厌氧发酵系统,研究餐厨垃圾渣料与生化污泥联合厌氧的相关参数及产气量。通过连续进出料,前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单独厌氧,后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与污泥联合厌氧。【结果】每日检测相关参数发现,前期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出现酸抑制后,加入污泥后挥发酸和COD浓度迅速下降,pH值在加入污泥后上升,而氨氮在加入污泥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加入污泥后每千克垃圾产气量上升25.23%,有机质的降解率由76.60%提高至79.07%。通过菌群检测发现,加入污泥后细菌中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与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丰度上升,甲烷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丰度大幅上升。【结论】加入污泥可减轻高负荷下餐厨垃圾单独厌氧产生的酸抑制现象,并提高有机质的产气率和降解率。研究揭示加入污泥前后菌群结构的变化,为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厌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处理氨氮和硫酸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的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内硫酸盐和氨氮的同步去除进行了研究。试验进水采用人工配水,以硫酸钠作为电子受体,氯化铵作为电子供体,葡萄糖作为碳源,容积负荷分别为2380 mgS/m3.d、2080 mgN/m3.d、104170 mgCOD/m3.d。实验运行230天的结果表明:COD、硫酸盐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34%、43.35%、58.74%;出水和气体中分别有单质硫和氮气出现,其含量随反应进行不断增加。提高进水容积负荷,出水中有亚硝酸根出现累积,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最高去除率可达79.33%,但硫酸盐降解受到抑制;同时总有机碳去除率下降,平均可达28.61%,无机碳平均去除率为33.01%。通过对不同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同步脱氮除硫反应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改良型生物滴滤塔的二氧化硫入口浓度、气体停留时间、喷淋密度和喷淋液的pH值对SO_2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为25℃时,在二氧化硫入口浓度为1700mg/m~3,气体停留时间为25s,喷淋密度为1.8m3/(m2*h),循环喷淋液pH值为5.3的条件下,该改良型生物滴滤塔对二氧化硫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