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XRD分析等方法对贵州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的物相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查明该矿物中铅、银、锌、铁等的赋存状态,探明该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的主要物相有:石英、白云石、白铅矿、菱锌矿、针铁矿和少量赤铁矿。提出了相应处理该矿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在广西恭城五指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发现了一种比重较大的粒状矿物。通过研究,现已查明为钒铅锌矿(Descloizite)。钒铅锌矿是一种稀少的钒酸盐类矿物。七十年代以后,Aires-BarTos.L曾对葡萄牙阿伦特乔(Alentejo)省某矿床中的钒铅锌矿作过X-射线及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并对其成因发表过文章;1979年加拿大F.C.Hawthorne对该矿物的晶体构造也发表过文章;而我国对该矿物的报导极少。现将我们对广西恭城五指山钒铅锌矿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酸再生法制备的氧化铁粉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粒度分析;并用穆斯堡尔谱(Mssbauer)仪对酸再生氧化铁及锰锌铁氧体样品在室温下的超精细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对照的进口酸洗氧化铁具有比较均匀的小颗粒分布;而进口、国产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的四极分裂都较小,表明酸洗氧化铁粉铁周围的电场对称性较好。穆斯堡尔谱图及参数表明:相比于主要原料氧化铁,锰锌铁氧体中的磁性相Fe周围的配位环境已相应改变。随锌含量的增加,二线谱的比例显著增加;当锰含量比例较低时,锰锌的加入更倾向于形成尖晶石结构的铁氧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以氧化铅锌矿为原料经硫酸浸出、净化除杂、碱锌合成、干燥煅烧等工序制取活性氧化锌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该工艺锌回收率高,并可实现铅锌分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高梯度磁选法分离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基础上,运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对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起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分析流程和研究方法体系。研究表明,红土中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氧化铁矿物沿红土剖面分布的规律性,记录了成土环境和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勇  邓兴  金开胜  杨光棣 《贵州科学》2012,30(4):47-49,56
本文采用根瘤菌与氧化铁硫杆菌分别堆浸处理湿法冶金的锌浸出渣,通过比较根瘤菌与氧化铁硫杆菌处理的锌浸出渣的锌浸出率。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处理锌浸出渣锌浸出率达到了24.12%,而氧化铁硫杆菌处理的锌浸出渣锌浸出率达到了33.86%,氧化铁硫杆菌处理锌浸出渣的锌浸出率明显高于根瘤菌。  相似文献   

7.
应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技术,研究了贵州岩溶地区红土中方解石及氧化铁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及吸附机理。方解石及氧化铁矿物表面XPS图及碳元素结合能区域的高分辨XPS分析表明,方解石及氧化铁矿物表面和整体之间在化学成分、状态和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矿物表面的这种非均匀性特征,是矿物表面化学反应的重要动力学起因。方解石及氧化铁矿物等地表矿物表面对元素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作用的表面化学反应是造成岩溶环境中许多元素迁移、富集及污染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硫化物矿物边缘及矿物裂障中。方铅矿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富集范围与铅锌矿体基本一致。在浅部矿体中银主要与铅相关,深部矿体中,银与铜的相关性较好,建立了银与铅、锌、铜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常压低温条件下在NH3-(NH4)2 SO4体系中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对硫氧混合铅锌矿中的锌进行浸出实验,系统研究了搅拌速度、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与温度对于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3.2%,且浸出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离子进入溶液,实现了锌的选择性高效浸出,从而简化了后续的浸出液净化与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硫氧混合铅锌矿中锌的氧化氨浸过程遵循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的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7.89 kJ·mol-1.  相似文献   

10.
对大量磁测和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壤的磁性均与弱晶质氧化铁矿物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强磁性矿物Fe_3O_4,r-Fe_2O_3则在磁性较强的红壤中有明显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各种氧化铁矿物在数量上的积累和结晶程度的变化,是红壤磁性演变的基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评述了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六水三氯化铁、五水四氯化锡、氧化亚锡、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铜、七水硫酸锌、硫酸钛、一水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和杂多酸等催化荆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合成方法,指出上述的固体酸催化剂是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黄铁矿烧渣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征,完成了多金属综合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烧渣组成以氧化铁为主,并含有贵金属及有色金属,部分金、银、铜包裹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而锌主要以铁酸锌形式存在.对烧渣进行氰化浸出,在试样未磨情况下,采用石灰调节矿浆pH=10~11、矿浆浓度35%、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耗量6 kg.t-1的试验条件,可以获得金、银浸出率分别为67.25%、60.08%;采用浮选法处理烧渣可获得金品位8.66 g.t-1、回收率为37.82%的浮选产品,其中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00.3 g.t-1、20.26%;对浮选尾矿直接进行氰化浸出,可获得金、银浸出率分别为96.85%、70.08%.  相似文献   

13.
几种含铁化合物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热重-差热-热重微分仪实验研究了几种含铁化合物,如FeCl3、FeCl2和Fe2O3等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铁化合物能够发迹煤的燃烧特性,不同种类的含铁化合物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不同。FeCl3和FeCl2能够提高煤燃烧过程低温段的燃烧反应速率,其机理是FeCl3和FeCl2起催化剂的作用,改变了燃烧过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从而加快了煤的燃烧速率。FeCl3和FeCl2的催化能力随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都匀牛角塘氧化锌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特性,介绍了浮选试验的工艺流程及指标。由于合理地解决了浮选顺序、氧化矿的硫化及矿泥的不良影响,分选效果较好。文中还初步分析了以上几个主要工艺因素对选别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烧渣生物脱硫的试验.论研究了矿浆浓度、Fe3+浓度及pH值对游离T.f.菌浓度和脱硫率的影响.证明烧渣脱硫是T.f.菌直接浸出作用和由细菌而产生的Fe3+间接浸出作用的联合;脱硫速率和菌种氧化活性受到吸附在固相上和液相中细菌生长情况、矿浆浓度、pH值和Fe3+的影响;三价铁离子的添加可影响菌种活性,抑制浸出的进行,且易在矿物表面产生沉淀,降低氧化率.烧渣生物脱硫后,可达到铁精矿标准.  相似文献   

16.
低品位硫化锌矿生物浸出液中锌的富集和铁的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D2EHPA-TOA体系作为低品位硫化锌矿生物浸出液中锌的富集和铁的去除的溶剂萃取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显著改善硫酸锌溶液中锌的萃取富集和铁的去除性能,锌的最大饱和容量增加约12%,负锌有机相只需用0.25mol/L的稀硫酸经一级即可达到完全反萃,负铁有机相可以用4mol/L硫酸反萃除去。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残积土的崩解性,并对两种不同风化程度下的玄武岩残积土进行了室内崩解试验,试验在原状土、烘干、风干三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样崩解速度较慢,风干土样崩解速度最快,烘干1h土样次之。同时,土样本身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含水率等是影响土样崩解的重要因素,棕红色土样由于含有游离态氧化铁等因素,崩解速率大于黄褐色土样。  相似文献   

18.
氰化渣磁化焙烧过程中铁化合物反应行为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磁化焙烧过程中氧化铁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分析,以及Fe2O3与硅酸钙、铁橄榄石与氧化钙、Fe3O4与二氧化硅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研究氰化渣中含铁化合物在磁化焙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反应规律.对氰化渣进行焙砂-磁选实验研究,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ICP)、X线衍射(XRD)、X线荧光(XRF)等方法对氰化渣和焙烧渣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2O3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易被还原为Fe3O4,且CaO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n(CaO)/n(SiO2)为1∶1时,Fe2O3不与硅钙化合物反应,不会造成铁的损失;产物Fe3O4在焙烧炉料中与SiO2不能发生反应,有CO存在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亦能够稳定存在;在焙烧过程中加入氧化钙,铁橄榄石中的铁能被取代出来,可以提高磁化焙烧效率,且氧化钙的配入量是影响磁化焙烧效率的重要因素;当n( CaO )/n( SiO2)=1∶1,时间为90min,N2和CO的物质的量比n(N2)/n(Co)为4∶1,添加1% Na2SO4,温度为880 K时,铁的回收率达到84%,铁精粉中铁品位达到60%,符合工业炼铁的原料要求.实验结果与热力学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