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琳 《科技信息》2009,(20):132-133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促使了20世纪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语言哲学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而重点地解析了维特根斯坦解释哲学中的“语言游戏”概念,折射出了一个与现代解释哲学不同视角的阐释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在近代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向,通过这次转向,近代自然法抛弃了古代自然法的至善目标,而保留了其普遍主义的诉求。这一转向不但为近代自由主义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决定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取向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4.
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在近代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向,通过这次转向,近代自然法抛弃了古代自然法的至善目标,而保留了其普遍主义的诉求.这一转向不但为近代自由主义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决定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取向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5.
自我生成性的生存实践是当代人学研究的支点,而传统的形上理性、现代的非理性及后现代理性都只是构成生存实践的内在环节,唯有以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才能整合并打通各种生存视界,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生存论。生存哲学作为对人的自我生成本质的新的开显方式,代表了中国人学研究的新方向,是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现代形态,它必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  相似文献   

6.
自我生成性的生存实践是当代人学研究的支点,而传统的形上理性、现代的非理性及后现代理性都只是构成生存实践的内在环节,唯有以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才能整合并打通各种生存视界,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生存论。生存哲学作为对人的自我生成本质的新的开显方式,代表了中国人学研究的新方向,是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现代形态,它必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  相似文献   

7.
满红  陆兴海 《科技资讯》2006,(8):131-133
1.演奏艺术美学思维的逻辑起点 演奏艺术美学属音乐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在古代,美学从属于哲学,只是到了近代,美学才从哲学中相对独立出来,但它仍然具有浓重的哲学母体的抽象思辨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相应地西方近代文论就发生了创作论转向。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都主要是文学创作论,它们就是由相应的认识论哲学即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哲学“语用学转向”是对“语言学转向”的继承与延续,是一场用新的方式探索哲学的革命.语用学思想沿着语言分析的传统,引入了新的语用分析,特别是语用分析的方法,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手段.本文通过对西方近代语用学思想发展的概述,探讨了把语言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或试图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从此语用学走上了向综观及跨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而且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者。他继承了我国古代唯物论的传统,吸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根本问题。但是孙中山的唯物主义哲学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做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关于它的阐释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引入,为我们解读《西游记》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西游记》在现实的取经故事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从述圣颂佛发展到对生命、人生哲理的探讨;从对个人奋斗历险的记述扩展成为对于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悲剧命运的概括;从对佛教救世的迷信宣教演化成为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的诅咒和透过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对现实人生的绝望情绪的宣泄。是作者用喜剧的手法写出的悲剧的故事,是生存意识的戏谑化书写。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关于真理的主要理论历史最悠久的莫过于符合论与融贯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开始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探讨"真理"以及何谓"成真"的标准。以经验论为基础的符合论考察命题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而融贯论则强调命题之间的相互推演。本文试图梳理这两大真理观的本体论基础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考察现代社会对这两种真理观的延伸与运用,揭示其现实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核心,一直都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每一位哲学家都无法避免地要论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通过这本著作来反思当代形而上学,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转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的指认,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本身的源发性阅读,并借助于同传统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深入比较,笔者以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人类自由解放道路的探求,其核心则是唯物史观。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本身,科学地重构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6.
西方语言哲学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分别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虽然还存在着局限、不足、缺陷和偏颇之处,但是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德.索绪尔(F.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在对待文字的态度上他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他认为文字对于语言来说是一种危险的存在,文字的专横导致了语言形式的颓废和污染;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文字与语言必须长期共存。索绪尔的文字悖论既是对以柏拉图为首的西方哲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自己语言观的强调及对当时在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西方哲学何去何从?或说现代之后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中国和西方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都在讨论的话题。而前瞻或预测当代哲学的走向,应当准确地把握它的过去和现在,以便更深刻地揭示出哲学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活动观着重探讨西方哲学史的对象观.从古希腊哲学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体现了语言活动之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产生单个的事物及其言说方式.近、现代之转化关键在于现代之绝对的对象观,以对象为主,而不以人、世界为主.后现代主义哲学体现了语言活动观包含的一种转移特征,即只有全部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次活动中,此种活动才能完成一种超脱.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沟通、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不仅现代西方美学包括生态美学是主体间性的,而且中国古代美学也是主体间性的,因而也具有生态美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