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总结王晓燕教授分时间论治失眠、头痛、发热的临床经验,从理论总结到典型病案举例,充分阐明王晓燕教授对分时间论治内伤杂病的认识,说明分时间论治疾病的有效性,扩展临床辨证思维,以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温立新 《西部医学》2015,46(2):14-15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提供借鉴。方法对王老治疗失眠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纳入271例临床病例,451诊次,涉及148种药味。用药频次80%以上的13味药组成治疗失眠症核心方,用药频次60%以上的还有6味中药形成治疗失眠症基本方。通过药物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处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结论王老治疗失眠强调从肝论治,临床常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清热为法。  相似文献   

3.
高希言  时明伟 《中医学报》2011,26(5):624-625,628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从心论治、从脑论治、营卫学说、辩证论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多从心论治、以安心神为常法,但许多失眠病症因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夹杂,单纯从心论治却效果不佳。我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认为治病宜知常达变,五脏主五志,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故失眠从脏腑论治,往往能收大功。本文从失眠的历代文献、脏腑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例举牟重临老师相关临床验案,冀希对失眠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孙玉信教授运用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方法: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结果:麻杏苡甘汤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结论: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李中宇教授治疗失眠的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治疗失眠的经验。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时燕萍教授从虚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虚瘀理论出发,论述时燕萍教授治疗内异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加以总结,佐以验案两则。[结果]时燕萍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瘀浊内蕴是内异症发病的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内异症形成的基础,主要责之脾肾。瘀血内阻是内异症发生的病机关键,祛瘀当根据行经周期不同各有侧重。采用补虚、祛瘀、虚瘀并调等手段治疗内异症,并结合中药灌肠,内外合治,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论治,每获佳效。[结论]时燕萍教授从虚瘀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临床一种多发疾病,以机体对事物感觉障碍为主诉的临床疾病。陈以国教授参考历代古典医籍,总结出从虚论治眩晕症的辨证经验,以及特殊的取穴针刺手法,并附2则医案。  相似文献   

9.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韩冰教授主持的妇科研究室完成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课题,获199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总结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辩症论治规律,以“气、血、痰”立论,提出“瘀久挟痰、渐成症瘕”的病机特征,制定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提出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采用腹部针灸和腹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症,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机械性压迫,从腹论治达到机体的前后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扩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朱建贵教授治疗失眠的诊疗思路与临证经验。方法将朱建贵教授门诊治疗失眠的病历信息录入结构化数据库,对失眠的症状、证候、选方用药、配伍加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朱建贵主任诊疗失眠的证候分布以肝郁血虚、肝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气滞为主,辨证重点在于肝。治疗时注重调畅气机,常用经方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常用药为柴胡、陈皮、紫贝齿、龙齿、黄连、肉桂、莲子心、百合等。结论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朱建贵教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邵梦扬教授采用"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疗法"治疗直肠癌。即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采取灵活机动有效的治疗方法,遏制或逆转肿瘤的发展过程,使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甚至痊愈;从整体出发,适时适情、平衡阴阳、调畅气血、扶正祛邪等;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表里同治,内外兼顾,辨证论治,攻补兼施的原则,强调整体观思想和辨证论治在整个治疗中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国家师承指导老师张荒生教授治疗风湿病的临证经验,着重分析了痹病病因及致病机理,从顾护胃气、辨证用药、情志理疗、中西医结合等几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施治原则,并提出了以“经方为主,随证加减,灵活多变”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4.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心得与选穴原则。赖老师结合失眠的疾病特点,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与阴阳相应。失眠为病,虚实相兼,五脏既损,治以安和五脏,调和阴阳为主,故治法上兼顾五脏、气血、阴阳,使气血生化有源,阴阳转化有度,则病乃愈。针刺治疗上主张取穴精准,以辨证归经为基础,使补泻得当,配穴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顾锡镇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聆听讲授,收集整理相关临床资料,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顾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特点及加减规律,并予典型病案分析。[结果]顾师认为,失眠辨证以实证多见,分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及瘀热证,治疗上分别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凉血化瘀药物配伍重镇安神之品;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多见,治疗上以养心安神为主。所举验案中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以柴胡疏肝散合龙骨牡蛎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证,治以清肝泻火、重镇安神,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痰热内扰证,治以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以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瘀热证,治以凉血化瘀、重镇安神,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安神,以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以上验案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顾锡镇教授认为失眠辨证实多虚少,强调本病以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辅以疏肝、清火、化痰、祛瘀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邓沂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验。邓沂教授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为气阴两虚、气机郁阻,辨证论治应抓住“益气养阴,勿使烦劳阳亢,起居不时”的原则,临床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辅以生脉散和桂枝汤加减,立意深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孙教授认为中医药学的特色体现在五大方面,即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本文通过整理和阐发孙教授的理论观点,以期进一步把握中医学本质与内涵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诊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方法]随师侍诊多年,从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典型病例等方面出发,临证分析其辨治慢性咳嗽的经验.[结果]徐志瑛教授分病因和病位论治慢性咳嗽,病因有风、热、寒、燥;病位有鼻窍、咽喉、肺、肝、脾,病邪在各病位之间亦互相传变,病位病因不同,其相应的症状、治则、治法亦不同[结论]徐老从病因病位论治慢性咳嗽,方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病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亟待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和理论,以促进中医药治疗脑病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中医脑病科研临床团队积极寻求理论创新以取得疗效的突破。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脑髓理论,指出脑病的疗效的提高既要重视脑髓"病"本身的特点(相关病因、病理因素等),又要发扬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优势,做到病证结合,提出髓虚贯穿脑病发病的始终,毒损是脑病发生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髓虚毒损是脑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目前我们团队应用该学说指导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出了基于病证结合的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通过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其疗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