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回顾,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性分析总结,方法: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患者三维CT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均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其中18例患者术后两天行颌间牵引治疗2-4周,术后三月复查,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开口度,20例面形恢复满意,4例面形改善明显,7例出现麻木,5例频纹变浅,3例视力明显下降,结论:手术治疗是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辅助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恢复意义明显,对其伤情判定,复位固定方法,手术并发症,视力障碍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吕金 《浙江实用医学》2004,9(2):97-97,116
目的探讨上颌骨纵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上颌骨纵向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加颅颌牵引复位固定辅加腭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3例上颌骨纵向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口腔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辅加腭间牵引复位固定法治疗上颌骨纵向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创伤小、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借助邻牙难以固定的牙槽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39例借助邻牙难以固定的牙槽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7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到术前水平,2例患者后牙早接触,经调磨后咬合关恢复系正常.X线检查示39例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Ⅰ期或Ⅱ期愈合.治愈率100%.结论:针对借助邻牙难以稳定固定的牙槽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其治疗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0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以21—3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50.0%);Le Fort 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50.0%);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53.0%),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 Fort 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勇 《四川医学》2010,31(12):1828-1830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与小钛板坚强内固定三种术式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优缺点并分析。方法 60例下颌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58例下颌骨折采用金属丝骨间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复位固定,57例下颌骨折患者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60例颌间牵引患者中37例愈合情况好;58例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患者中42例情况愈合好;57例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均愈合情况好,疗效满意三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分别为60%、72%、100%。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疗效优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明显优于颌间牵引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6例颌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 56例坚固内固定患者,有52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94.6%.结论 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6%,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为72.1%,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复位时间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对比,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优良率较好,但该方法需要进行手术切开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骨折复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颔骨骨折是口腔科常见外伤之一.由于创伤时的力度、角度不同,颌骨骨折类型也各不相同.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的颌间牵引复位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32例颌骨骨折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配合钛板坚强内固定在治疗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颌骨骨折患者颌骨骨折复位后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采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2周,术后随访6~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6例患者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I级:54例,口腔卫生情况良好,无牙龈炎。II级:2例,为多发性骨折病例。结论:利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加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可靠,创伤少,快捷、安全、卫生,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保守治疗46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1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63例,人工肩关节置换7例。结果随访6~36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保守治疗优良率78.BoA,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66.7%,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87.3%,人工肩关节置换优良率85.7%。结论对不同分型的病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NeerI型及部分Neer1I型适用保守治疗;部分NeerⅡ型适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NeerⅢ、NeerⅣ、NeerV及NeerVI型适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面中部骨折62例,术前均行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固定,分别采用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和睑缘内眦切口,术中牵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术后3d行橡皮圈颌间牵引,1周后拆除颌间牵引。结果咬合关系恢复正常57例;轻度咬合错位5例,经延长颌间牵引2~3周后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结扎治疗面中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展  郭晓英  侯庆祥 《微创医学》2009,4(5):483-484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暴露骨断端,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选择不同型号钛板坚强内固定,定期X线复查,随访1年。结果4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4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可对颌面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获得满意的咬台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亮洪 《中外医疗》2011,30(20):33+35-33,35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住我院口腔科的3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结果:3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骨生长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至原来正常的状态,患者较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中,操作简便、效果佳、并发症小,为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成闭合复位组(50例)和切开复位组(44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结果:闭合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43例经5~36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Flynn标准两组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患者住院周期、出血量、创伤、费用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和支架固定组(n=30)。给予闭合复位组患者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给予切开复位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给予支架固定组患者支架外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总有效率(100.00%)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80.00%)和支架固定组(70.00%),闭合复位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73.33%)和支架固定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结合患者身体素质及经济状况选择桡骨远端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案,支架外固定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法相比,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04-150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骨折患者53例,其中27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A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B组),术后12~14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进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疗效根据Dienst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比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按Evan分型,Ⅱ型和部分ⅢA型采用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其余为切开复位,Gamma钉内固定.结果:随访8~3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切口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无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根据X线片和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4%.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相结合,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12)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52例Ⅰ、Ⅱ型距骨颈骨折病人采用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经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52例病人中未出现距骨体的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按踝关节骨折愈合标准,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距骨颈骨折应早期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并尽量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并坚持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