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燕  任安  孔艳华 《安徽医药》2012,16(10):1453-1455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死亡原因,明确防控重点.方法 对安徽省立医院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11年间住院死亡的429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住院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性疾病(22.8%)、恶性肿瘤(16.8%)、脑血管疾病(16.6%)、心血管病(15.4%)、糖尿病肾病(10.3%)、其他原因(7.0%)、多脏器功能衰竭(5.6%)、肝硬化(3.7%)和急性并发症(1.9%).47.9%的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结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感染、恶性肿瘤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原因之一。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最具危害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明显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5.
李强 《药品评价》2012,9(22):28-30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保护胰岛细胞功能,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控制及合并症试验研究(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均显示胰岛素强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敏  李清友  刘鹏 《河北医药》2009,31(17):2336-233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增大,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76例2型糖尿病患者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及空腹血糖(FPG)进行测定,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60 C/T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曲线法分析77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0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包括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9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EDF 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相关性。(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VEGF-460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P<0.05)。(3)等位基因C携带的基因型的PDR发病率是TT基因型的2.39倍。(4)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以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5)VEGF-460C/T和PEDF Met72Thr T/C两者基因多态性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PDR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PDR的易感基因。VEGF和PEDF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流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比较Ⅱ型糖尿病肾病组(DN)和无肾病的Ⅱ型糖尿病(DM)组的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低切(BV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胰岛素(FINS)有明显差异;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SBP、Lp(a)、LDL-C、BVL、ηp、FINS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为SBP、Lp(a)、ηp、BVL和FINS。结论 SBP、Lp(a)、BVL、ηp和FINS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30例)和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30例)。观察2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SBP、FBG、2hPG、TC、TG、LDL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HDL显著低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早期控制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和5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的血清CysC和mAlb水平,并与血清肌酐(S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B组的CysC和mAlb水平高于糖尿病A组和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B组CysC水平与mAlb、SC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CysC和mAlb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是反映肾小球受损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勇 《药品评价》2012,9(19):29-32
糖尿病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我国的患病率已飙升至9.7%[1]。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约为50%[2],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PND)和(或)中枢神经病变,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是目前治疗的最好治疗手段,多能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控制视网膜出血、保存当前视力,但单纯光凝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可分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TNDM)和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PNDM)两类[1]。NDM最早由Kitsell[2]于1852年报道,NDM常发生于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病变引起肾脏的损伤。目前临床实验室用于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主要指标有尿微量白蛋白(mALB)、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丽芳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28-2930
糖尿病包括4个类型: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前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自然病程的一个前期阶段。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慢性终身疾病。长期高血糖不治疗或治疗不当所导致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本文对近年来DPN的研究和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 reductase inhabitor,ARI)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中书  邱明才 《天津医药》2001,29(6):380-382
多年来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在临床诊断中常遇到困难,有时甚至误导治疗。自从199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以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并发血管病变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探讨hsCRP对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2年2月至6月连续收集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收集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糖尿病病程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hs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较长(t=2.69,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高(t=2.59,2.60,P均<0.01)、hsCRP水平较高(t=2.7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平衡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hsCRP仍为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1.6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血清hsCRP表达水平高,高水平hsCRP是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太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微血管并发症状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女性所占比例(70.0%)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52.6%),病程(11.3±8.1)年显著长于单纯糖尿病组(9.5±7.0)年,甘油三酯(2.1±1.5)mmol/L及胆固醇(5.3±1.1)mmol/L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4±1.1)mmol/L,(4.8±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65%,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