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测井科技》2007,10(4):20-23
ZL地区砂砾岩体发育于ES3下和ES4段,主要为ES4段,是一套由近岸水下扇沉积形成的砂砾岩体储层,储层具有低孔渗、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异常复杂、流体判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该区的储层特征,充分利用各类测井信息,结合其它相关地质资料,对ES3下及ES4段砂砾岩体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正确描述储层特性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岩性砂砾岩体油层的测井响应,确定不同岩性储层的油水干层评价标准,实际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孔隙度为10.86%,渗透率为0.56mD,为低孔、特低渗、致密-近致密储层。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膜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以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均具有建设性作用。以储层特征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为基础,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将其分为4类,其中Ⅱ类和Ⅲ类储层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情字井地区不稳定试井资料的解释成果,结合该区地质研究、试油、试采动态资料,对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该区储层一般为中孔-低渗透储层,但储层岩性变化明显,非均质性强;主要形成两边岩性封闭的河道状油世故,位于河道中砂体沉积较厚部位的孔渗条件好,为油藏有利部位,单井产能较高;压裂改造措施比较适合本地区,因此压裂成为该区获工业油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彭阳地区侏罗系延7—延9油层组和三叠系长3油层组岩心、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岩石特征、孔喉类型、储层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5.
《江汉石油科技》1992,2(4):57-57
马王庙地区位于潜江凹陷东部,勘探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1989年底在横口高断块首钻马13井,于Ⅰ油组获日产17.6t的工业油流,实现了该区的勘探突破。到目前为止,整个马王庙地区已发现6个含油区块,分布在84.5km2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麻黄山西区块延8储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块内多口探井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侏罗系延安组延8油层组为河流-沼泽相沉积,河道砂体是本区块油气的主要储集类型。东12、13井区储层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成分成熟度低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东15井区储层类型则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以中偏高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该区块储层次生孔隙类型以粒间残余孔为主,粒内溶蚀孔次之,含有少量的铸模孔。按储层性质对侏罗系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划分出4种储层类型。综合评价认为延8油层组储层主要为Ⅰ-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年的勘探重点之一 ,在该区近 5 0 0 0km2 的范围内 ,已钻有多口预探井或评价井。尽管上述井的部署 ,特别是单个圈闭的第一口预探井 ,主要依据地震“亮点”(飞仙关组内部的强反射同相轴 )预测成果 ,但由于各过井地震剖面内飞仙关组“亮点”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地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其实钻结果或勘探效果则各有不同。钻遇优质储层的井 ,其测试获得高产能 ;当储层品质差或无储层时 ,测试产能低 ,甚至为干层。为此 ,开展了多方面的、多轮次的研究工作 ,如采用直观的地震剖面相面法 ,或采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8.
兴参1井在印支面观音台组钻遇优质岩溶储层,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5.1%,平均渗透率为392.5×10-3μm2,是苏北地区迄今发现的储集性能最好的碳酸盐岩储层。以该井为例,利用显微镜下孔、洞、缝之间的相互限制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手段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史对苏北地区印支面岩溶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时间进行了探讨。认为,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与该区第三系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期匹配较差;古潜山油气勘探应以喜山晚期构造活动较弱的低凸起及凹陷间鞍部为主。  相似文献   

9.
垦东34井区目前共完钻垦东34、341井2口预探井,试油均见油流。由于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集中在第三系,其储层横向变化大,成藏情况复杂。因此,深入开展该区精细构造解释、储层横向预测和圈闭评价工作,对于确定垦东地区有利勘探接替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中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的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砂体,由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该区压实作用较弱,使得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是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具有较高物性的主要原因。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储层分为4类,本区储层以Ⅱ为主,有少量的Ⅰ和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长9段储层的岩石薄片、孔喉测试、油水相渗、启动压力梯度测试等岩心实验以及录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高孔渗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高孔渗储层岩屑含量略高,云母及黏土含量低,压汞分析的孔喉结构明显优于低孔渗段,相渗曲线等渗点相对渗透率值明显高于低孔渗储层,相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油相渗透率均较高,产水率则低10%以上;微观喉道半径大于1.2μm,启动压力梯度小于0.06 MPa/m。高孔渗储层主要成因是成岩中后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溶蚀作用,改善了长9段局部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高孔渗储层分布在长912储层的中下部,含油性明显要好于低孔渗段。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杨米涧~大路沟鼻褶群新14、塞39、G45-6区块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这3个区块发育相对完整的西倾鼻隆背斜,砂体呈近南北向或北东向展布。Jy9砂体宽0.5~1.4km,长5.0km以上;Tc2砂体宽3-6km,长15km以上。储层具有中孔中渗或中孔低渗特征,油气显示良好。风险评估表明,油气成藏概率较大,并预测了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实施效果证明这3个区块均为高产油藏。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气田储层地层压力系数1.19~1.21、孔隙度平均值为31.5%,渗透率平均值为633×10-3μm2,储层孔渗关系好;黏土含量为16.1%,具有盐敏、水敏等特点。对该气田测试液类型进行了优选:氯化钙海水溶液、甲酸钾海水溶液和100%络合水3种基液均能满足密度在1.28~1.30 g/cm3内可调的要求;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性,防膨率均在95%左右;3种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浓度低限为28.06%氯化钙、51.05%甲酸钾和72.00%有机醇,因此甲酸钾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能力不足;氯化钙基液矿化度高,具有盐敏潜在损害;络合水自身具有较好的防水锁性,表面张力约为25 m N/m,而氯化钙和甲酸钾基液的表面张力较大。最终优选100%的络合水作测试液基液。其在陵水17-2-1井进行了应用,测试后产量为160×104 m3/d,表皮系数为0.2,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过Schlumberger公司改进的地层动态测试器双封隔器模块(双封隔器MDT),已在四川盆地部分孔隙度低于10%、渗透率10×10μm以下的储层和高含硫气藏中获取了准确的地层压力,所进行的地层流体性质判别具有独到之处,对及时发现油气层、减少试油层位、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川东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致密低孔低渗气层中,该测试器顺利完成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做出了合理的单井产量预测,这是利用双封隔器MDT进行减少试油层位、缩短试油周期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气田储层地层压力系数1.19~1.21、孔隙度平均值为31.5%,渗透率平均值为633×10-3 μm2,储层孔渗关系好;黏土含量为16.1%,具有盐敏、水敏等特点。对该气田测试液类型进行了优选:氯化钙海水溶液、甲酸钾海水溶液和100%络合水3种基液均能满足密度在1.28~1.30 g/cm3内可调的要求;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性,防膨率均在95%左右;3种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浓度低限为28.06%氯化钙、51.05%甲酸钾和72.00%有机醇,因此甲酸钾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能力不足;氯化钙基液矿化度高,具有盐敏潜在损害;络合水自身具有较好的防水锁性,表面张力约为25 mN/m,而氯化钙和甲酸钾基液的表面张力较大。最终优选100%的络合水作测试液基液。其在陵水17-2-1井进行了应用,测试后产量为160×104 m3/d,表皮系数为0.2,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迪那2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及库姆格列木群油气层属于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有效评价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特征对认识开发中存在的层间矛盾及优化井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迪那2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及库姆格列木群储层裂缝分布情况,采用岩心、测井裂缝解释成果等资料,确定裂缝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选择构造主曲率、屈曲薄板法及构造滤波法分别对迪那2气田构造裂缝分布进行评价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3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构建裂缝综合评价因子法。前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解释成果的吻合率在44%~56%之间,而综合评价因子法达到78%,明显提高裂缝分布评价的精度,说明这种综合评价因子法是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分析认为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在靠近断裂带、构造轴线以及局部高点变形较大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低孔低渗、孔喉结构差、粘土含量高、水锁严重,且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压裂过程中储层易伤害,压后返排效果差。为此,在压裂液中加入了一种具有起泡性能优良、表面张力低、防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大大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促进了液体的返排。该压裂液现场应用返排率和返排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增产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潍北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合研究认为潍北凹陷已具备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即有利于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条件,气源条件,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及良好的圈闭保存条件。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气成藏要素对比表明,潍北凹陷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以下特点:①深部典型的储盖组合,即第三系孔店组二段暗色泥岩、碳质泥页岩及煤层既为致密砂岩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又使天然气在孔二段的致密砂岩中富集成藏,形成下生上储上盖型和自生自储自盖型两种组合;②致密砂岩普遍含气;③气层具有低压异常。储层物性、构造活动及封闭条件等是影响该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其中储层非均质性、致密性和良好的封闭条件是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海波 《油气井测试》2011,20(3):66-67,69
丁家屋子断裂鼻状构造勘探开发目的层构造破碎复杂,在小于400 km2范围内共有大小断层306条,属于复杂断块油气藏。该区勘探目的层试油效果较好,但是试采产能低。在分析区块试油、试采资料的基础上,为了寻找试采效果差的原因,提出了在复杂断块非自喷井中进行延长测试的思路,通过实施,确定地层压力衰减,储层有效渗透率降低,污染加重是导致产能逐步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ѷ�������㷽���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常规方法解释裂缝具有分辨率较低、多解性较强、直观性较差等缺陷,而成像测井的应用目前较为有限。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在去除了泥质、孔隙、高矿化度地层水和其他矿物等影响因素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因素引起的。将常规测井资料与成像测井、岩心、录井、试油等资料相结合,在对电阻率进行各种附加导电校正的基础上,利用双侧向电阻的差异计算裂缝张开度,根据筒化的双侧向解释公式计算裂缝孔隙度,根据裂缝宽度与裂缝渗透率实验关系求解裂缝渗透率。采用这套方法对某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计算裂缝参数,与取心井段岩心裂缝孔隙度、成像测井资料、地层动态渗透率及试油(气)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套估算裂缝参数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