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何青青 《企业导报》2012,(15):109-110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发展的严冬,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又将使产业发展环境恶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引导光伏产业积极应对贸易争端以及适度降低企业的对外依存度等对策措施,以使我国光伏企业能顺利走出此次危机。  相似文献   

2.
光伏产业作为世界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主要的光伏设备及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2012-2013年欧盟发起了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揭露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双反”调查着手,回顾事件发生原因,探讨遭遇欧盟“双反”调查的影响,从而以政府和企业层面制定出相关的对策,来重振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经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很多省市都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但在整个产业发展大繁荣的表象下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盲目投资等现象并且生产所需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的市场和技术.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光伏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光伏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聚集度和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寒冬期,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光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力量薄弱,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分散,与行业产业化技术出现脱节,缺乏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的高端人才。开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是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振兴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3年4月,依托于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属于第三方国家级光伏产业计量测试机构。主要承担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光伏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计量、测试技术,开发产业专用计量测试设备,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等,并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任务。该中心根据光伏产业计量需求,逐步完善从硅料、硅片、太阳电池片、太阳光伏组件到发电系统整条光伏全产业链的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涵盖太阳能、光学、长度、热工、化学、力学、电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标准、科研、校准测试三架马车齐驱,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目前该中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展光伏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计量测试服务,帮助光伏企业解决设备校准难题,为光伏产品质量及产业的提升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扶持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推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介绍了广西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对广西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光伏产业的简称是PV(photovoltaic),光伏转换成电,即利用光伏效应,把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从而产生电流,是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打入国际市场。可是欧美却在近几年严重打击中国光伏产业。一、我国光伏产业链的地位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制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光伏产业主要分为晶体硅与薄膜电池两大类产品,其产业链分别为:晶体硅产业链及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中国光伏产业战略风险研究为主要内容,从光伏产业的政府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方面来分析中国光伏产业战略发展策略,通过对过去几年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管理分析与反思,最后提出总体的战略风险规避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变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从而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新能源光伏产业虽然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但它资金密集型和高新技术的特点十分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示范效应。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企业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以及企业的生态效率等多个方面。文章在论述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的基础上,针对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光伏发电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扶持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推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介绍了广西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对广西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广东渔业光伏项目经济环保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7,(7):103-104
广东省发展光伏发电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尤其是光伏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后,广东迎来了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本文以广东某渔业光伏项目为例并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与环保效益,为渔业光伏发电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大力支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一核四区"的光伏产业体系,为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光伏市场的变化,曾经的龙头老大赛维光伏也陷入了困境,这标志着光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分析光伏企业的现状和暴露出的问题,再浅谈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光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国都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脚步这一背景下,光伏太阳能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型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国都加紧了对于光伏产业的开发与利用,而国内外光伏产品销售市场也将越发激烈,而国外对于我国光伏产品设立的一系列贸易壁垒,无疑对我国还在发展初期的光伏产业雪上加霜,要让国内光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稳健发展,就必须在分析光伏产品这一新型产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在营销模式和投资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让光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平稳发展,推动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优化.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南玻科技公司为例,主要在对国内外光伏产业市场和光伏产品这一特殊产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光伏产品生产企业营销模式提出创新的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光伏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聚集度和产能占全国50%以上。"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中获批建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是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振兴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光伏行业是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也是解决目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广西的光伏产业是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光伏行业在广西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集中度不够、原材料和市场对外依赖度大、电力成本高、公共服务缺乏等问题,给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因此,企业自身要着力突破技术难关、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与扶持,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引导行业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广西光伏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徐州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并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2003~2007年间年均191.3%的高速增长,也承受了2008年之后的产业低谷,其间无锡尚德破产重组,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双反”设限,不少光伏企业深受重创。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令人深思,而在此背景下,南通的光伏产业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思考这些问题犹未为晚。  相似文献   

18.
继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后,常州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新能源、南京中电光伏、苏州阿特斯和江阴俊鑫等众多江苏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江苏省一度成为光伏产业融资的高地,也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一直以来,由于缺乏产业链中初始环节的技术和下游的市场普及,九成以上原材料依赖进口,九成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所以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两头在外的双重制约。同时由此导致了江苏省乃至全中国在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中一度成为世界工厂。作为  相似文献   

19.
光伏行业是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也是解决目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广西的光伏产业是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光伏行业在广西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集中度不够、原材料和市场对外依赖度大、电力成本高、公共服务缺乏等问题,给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因此,企业自身要着力突破技术难关、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与扶持,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引导行业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广西光伏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所处的国内外贸易环境,指出光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光伏企业如何应对美国的"双反"政策和欧盟的调查;我国应出台怎样的政策来扶持太阳能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本文将为光伏企业良性出口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