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学是一个以科学技术系统为对象的学科群,这个学科群也构成了一个学科体系,它具有哲学层次、基础学科层次、应用学科层次和应用技术层次等四个横向层次结构,具有从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形成的不同学科的纵向学科结构,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构成了科学技术学的完整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的交叉综合趋势给了人们日益广阔的学科视野,其中一个既宏观又微观以至被各门学科都宣称与己无关的研究领域便是文理交叉学科群的建设,而这对科学技术哲学来说,却应是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项工作即寻找文理交叉的对应领域,它应当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三领域四层次的交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文理交叉问题上的基本状况以及交叉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交叉关系,并提出了在交叉学科群研究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交叉学科生长线和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作为《学科分类与代码》的一个一级学科,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事故,其研究目的是事故预防和控制事故损失。该学科以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基础科学,它与不同的研究手段和工具交叉形成了该学科的应用科学体系。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安全学科在不同的领域又形成了一个分支学科体系,但研究方法和工具仍然是相同的。就作者的鉴别能力和学科发展现状来说,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结构由至少6个基础概念、3条公理组成,学科的科学结构基本完整。  相似文献   

4.
一、"三峡学"的学科属性及特色 三峡学是一门独立之学,它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它的学科属性并非如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之类人文社会的"学科"或分支学科(一、二、三级学科),同时它亦非"郦学"、"红学"以某一类专门知识学问为对象之学.  相似文献   

5.
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喜览交叉学科群峰胜境时,会发现许多异军突起的综合性学科之峰。综合性学科是以特定的自然界客体或社会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一般来说,它们都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汇流、交织、融合的产物。综合性学科既能够同时囊括多种学科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方法,又能够同时容纳各类技术和多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也谈"走向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继续向前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制化?所谓"走向科学技术学"的方案当是一种可能的途径。该方案实现了每一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单一化、较好地解决了与国际接轨问题、在建制上为争取一级学科提供了方便等。因此,不妨推动科学技术学发展起来,让实践检验"走向科学技术学"方案的得失。不过,需要指出,科学技术学作为推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一种可能途径,也有若干局限性和缺点:1.办科学技术学系存在不小的困难;2.科学技术学对边缘化问题的解决并无明显推进;3.在与科学学的关系上容易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建立我国体育体质学的依据,探讨体育体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分析了体育体质学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阐述了进行体育体质学的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重庆学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状况。讨论重庆学研究的性质、对象与价值。认为把重庆研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很有必要。并就开展重庆学研究提出建议:从学科建构角度来开始重庆学研究,从学科研究的价值取向来把握重庆学研究,从重庆学研究的独有内涵来深入重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学科群的产生,是比较教育历史演进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比较教育学科群的建构,有利于比较教育彻底摆脱传统理论体系的束缚,重建自身的“理论复合体”。比较教育学科群不是“比较”与“教育”诸领域的人为结合或简单相加,它以承认一门学科的“相对有限性”为前提,希冀每门学科能够承载一定的历史传统、一定的理想或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多元价值取向,从教育内外复杂的关系系统出发来建构具有多重属性的学科群体系。  相似文献   

11.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80年代以来的一门新兴科学课程,强调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才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人才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因此可以采用灰色模型对人才进行预测.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芜湖市科技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关联分析,作出了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GM(1,1)模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科技人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国内4S年会综述和STS研究综述文献,以4S年会会议资料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的参会报告为研究资料,运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年会主题、分论坛议题和演讲摘要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了STS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评述了2016-2020年4S年会概况,验证了STS全球发展趋势和议题扩散态势,并对国内STS研究与参加4S年会提出了问题和建议。研究得出,当前STS研究热点围绕数据、知识、创新、公众和政策,未来STS研究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面向科学技术与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公共政策建议和历史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面向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目标出发,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近5年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议。研究表明,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进一步明确使命定位;加强对智库机构的改革放权,优化科技创新智库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协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平衡性和可及性作出了特殊贡献。回顾了科技馆体系建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指出了探索中的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新时代对科普事业在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技馆体系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拓展内涵外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两翼发展。面向未来,科技馆体系应以科技文化融合为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构进行了研究.技术创新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从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协同互动入手,并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体系构成图,分析了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裁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现代城市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对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优化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投入的资金运行效率,在国内外相关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绩效的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体绩效水平较高,但不同项目类别、不同学科之间差距较大,对此应进一步扶持弱势学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及对基础研究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1978年以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政策,简述了2016年以来有关方面的主要改革行动。通过对中国科协第3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3年)、第4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7年)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工作者对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问题的评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发展具有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而且形成了社会建制.技术也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科技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桥梁纽带,对服务业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北京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上半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已高达2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也分别同比增长10%以上。但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的公司相比有较大差距,很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环节面临升级的压力。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形式及存在问题,提炼对北京科技建设有益的创新模式,对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北京"建设是一次有益的市场摸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