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药用矿物在中医药上的应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根据历代记载的药用矿物,参考有关文献,本文对药用矿物的地质产状、性质和研究、开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章西焕 《地球学报》2017,38(2):223-228
矿物晶体收藏近年来成为一大热点,雄黄晶体艳丽,是地质类博物馆和矿物收藏家收藏的矿物种类之一,然而光照下雄黄不稳定,雄黄与光的反应倍受关注。因硫砷化合物的光化学灵敏度,硫砷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国外开展了雄黄与光作用的反应产物和机理研究工作,雄黄与光的反应产物有副雄黄、砷华和χ-物相,在光照下雄黄通过As_4S_5分子间接地转变为副雄黄。作为药用矿物,As_2O_3是药用雄黄的组成部分,又是毒性成分,As_2O_3的来源与受到的高热和光照等有关,国内中医药界加强了对雄黄的物质成分的研究,还需加强光照对药用雄黄成分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侧重于传统医学药用矿物特定品种资源的研究,完善了矿物药研究的内容,是应用矿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着重分析了药用矿物研究方向和相应研究方法。地道药材传统产地的考证及其典型样品的对比研究是基础工作。传统品种资源现状的经济地质研究,稀缺品种的资源调查,著名中成药、矿物药制剂矿物原料的资源研究,药用矿物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定地区地方病防治药物的资源调查,均需借助典型样品产地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和矿物学标志,即矿物组份、化学成分(主次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因等资料;新开发品种的资源研究更需配合药理分析和跟踪临床效果而提出的资源筛选。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形成演化不仅与生物进化相关,而且对于环境水中的重金属和氟的迁移有抑制作用,探讨其在改善水质量、防治地方病以及调节或平衡土壤和植物元素的浓度比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指出,碳酸盐岩有利于形成适合于生命活动的地质环境,其作为中药材,碳酸盐矿物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生物无机矿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和HCO3-等成分,因而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同时指出,不同碳酸盐岩药材成分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性味和归经不同。因而碳酸盐岩药物对人体的药效还与其入药形式、人体内的环境特点,尤其是不同成分之间在体内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有关。因此,碳酸盐岩的药理作用是其所有成分与人体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只有加强碳酸盐矿物在地质环境的演化特点、化学成分、结构的微观分析以及理论药理的综合研究,才有利于认识碳酸盐岩的生物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苏药用矿物资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启宝 《江苏地质》1996,20(3):177-180
江苏拥有丰富的药用矿物资源,大部分药用矿物均有产出。通过对药用矿物的分类,阐述了药用矿物的治疗机理和各自的实际功能。方位 为:江苏药有矿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不仅能为人类健康服务,而且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环境与生命矿物学是矿物学、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成因矿物学在生命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起源的矿物表征和矿物作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与矿物的关系;生物体的矿物组成、作用、宏微观形貌和自组装结构;生命矿物成核、生长和自组装过程的有机质调控及其响应环境变化的标型特征;生物矿化的过程、机理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矿物(含药用矿物)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过程与机理及其开发利用,是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命矿物有其自身的特点,选择用于环境及其变迁研究的生命矿物时,应遵循"贯通性"、"灵敏性"、"统计性"和"周期性"等四原则。根据生命矿物进行环境分析研究时,要注意甄别影响矿物学特征变化的环境要素;既要善于利用较便捷成熟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如热发光,简称TL),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中的技术(如计算体层摄影术,简称CT),创造性地开发生命矿物学的环境标型。  相似文献   

7.
董永观 《地质论评》1999,45(6):596-602
阿尔泰地区目前已发现30多处金矿床(点),它们的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特征等无论在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均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金矿床中矿物组合及其成分的研究,总结出产于不同区带内金矿床中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规律,最后指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地壳成分及热液活动等对矿物组合及其成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莫珉 《化工矿产地质》1995,17(3):207-208
<正> 中医药与地质有关,早就为人们所熟知。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用天然矿物、岩石治病,像石膏、辰砂、磁铁矿、紫石英、雄黄、麦饭石等是人所共知的中药材。最近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证实,药用矿物、岩石有80种之多。但是地质工作者对药用矿物、岩石的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9.
矿源和成矿次序可以通过分析矿床的组构、矿物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前苏联和芬兰,对前寒武到中生代的Cu-Ni矿床中的硫化物及硫化物-硅酸盐矿物组合都进行过研究。这些矿物组合代表岩浆结晶作用、岩浆期后流体中沉积作用、岩浆退变中和不同级别区域变质中变质重结晶作用的不同阶段。这一研究强调了贵金属矿物作为成矿过程标志的作用。矿源主要在地幔,这些元素在地壳中重新分布,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地幔产生的岩  相似文献   

10.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青山铜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会理群小青山组中,主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主要类型岩矿石(矿物)的常量、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稀土元素分析及不同矿物的硫、铅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氢氧、碳同位素测试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沉积、变质作用,尤其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史洪岳 《地质论评》2000,46(4):393-399
地质作用、地质环境、医药矿产与人类生存、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和发展医药地质学有利于科学、系统、深入地探究其内在关系,促进地质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就有的作用。医药地质学建立的思想基础是人地同一理论,实践基础是药用矿产在人类防病,治病和保健中的广泛应用及科学研究,技术支撑是无机、有机成分的微区、微量等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的进步。本文论述了医药地质及其建立的基础,展示了医药地质学在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Clay deposits in Oltu-Narman basins (Erzurum, northern Turkey) have been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ir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to evaluate their uses for geotechnical applications. These deposits are concentrated in two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horizons namely the Late Oligocene and the Early Miocene sequences. Clay-rich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units are deposited in shallow marine and lagoonar mixed environments. Their clay minerals originated by the alteration of Eocene calc-alkaline island-arc volcanics, preferably from pyroclastics (trachite and andesite flow), which form the basement for the Oltu depression. Smectite group clay minerals are found abundant in clay deposi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y soils have high plasticity behaviors and low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The optimum water content, the free swell, and the swelling pressure of clay samples decreased and the maximum dry unit weight of clay samples increas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seque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anding of clay soils is an important soil problem that cannot be avoided in the significant parts of Oltu city and its villages. However, the soils of clay-rich layers in the outcrops-section of clay deposits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build compacted clay liners for landfill systems and to construc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barriers for protection of ground water and for preventing soil pollution in geotech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医学史上,中国古代人类利用矿石类入药,应晚于植物类。最早记录医药矿物的专著为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至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记载了217种无机药物。其中大部分为与化工矿产相关的(岩石)矿物。王嘉荫教授1957年曾对《本草纲目》中的矿石类药物进行了系统的鉴别。为了使药用矿物的界定更加准确、规范,将相关中药名与矿物名加以对照,将常用中药矿石类药物特征及化工矿产医药用途分别进行系统归纳,对中医药与矿物相结合的研究及进一步开拓化工矿产资源利用途径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土体固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使用适宜的固化剂固化黏土矿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碱含量下碱激发地聚物固化的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土的微观结构、物质组成及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探究碱激发地聚物与黏土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经碱激发地聚物固化后,由松散颗粒转变为块状致密结构;随着地聚物中碱含量的增加,Si、Al及Ca元素电子结合能下降;蒙脱石在衍射角为5°左右(001)峰形右移,层间距减小;蒙脱石吸附水含量减小,亲水能力下降,矿物活性被限制。  相似文献   

15.
黏土矿物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与吸附性强、表面活性高、层间可交换阳离子丰富等理化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制造及环境修复等领域。而在医学领域,传统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与全球流行,引发医学界对于现存抗生素有效性的担忧,开发新型杀菌药物迫在眉睫。尽管历史上已有黏土矿物缓解伤口脓肿、治疗消化不良及关节炎等病症的记载,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研究者能够对黏土矿物及其杀菌机理进一步研究,从而深入挖掘其作为抗菌药物的潜在医学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先后报道了黏土矿物自身广谱的杀菌能力,并指出其杀菌活性与矿物溶出的金属离子、其片层结构中赋存的活性铁、黏土表面带电性以及产生的活性氧基团(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等相关。另一方面,黏土矿物作为药物分子载体,可以增强杀菌药物的物理性能与杀菌活性,被广泛用于制备复合杀菌材料。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对医药黏土的杀菌能力、过程与机理研究,探讨常见黏土矿物具备杀菌活性的必要条件与共性特征,简述黏土矿物作为有效载体所制备的杀菌材料,指明当前医药黏土矿物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医药黏土研发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谱特征进行岩石矿物分析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蚀变矿物如赤铁矿、水云母等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具有诊断性强的波谱特征。因此,利用典型岩石矿物光谱特征可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蚀变矿物进行光谱测量,经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典型蚀变岩石矿物的反射率光谱曲线。通过对这些光谱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岩石矿物反射率的因素,探讨了水云母、萤石、赤铁矿等典型蚀变岩石的反射率曲线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典型蚀变矿物光谱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分析了广西典型岸段20 m以浅的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碎屑矿物含量和种类的分布、变化以及组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水动力较强,作用方式多样,有近30种碎屑矿物,其中主要有石英、长石、钛铁矿、云母、锆石、黄铁矿以及海绿石等,重矿物较为丰富; 自全新世早期海侵以来,研究区先后进入了浅海海湾相沉积环境,但碎屑矿物种类与之前基本相似,其含量变化是由于气候和海平面的波动而致; 研究区碎屑矿物在以沉积物和地貌类型为单位的各类地质单元中,其含量和种类均有所不同,尤以重矿物的变异性最为突出; 各研究区重矿物组合可分为2~3个亚分区,均反映出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物质主要源于周缘陆区风化剥蚀、海岸侵蚀和河流输入,碎屑物质具有陆源性。  相似文献   

18.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any soils can be improved by lime stabilization. Not all such soils, however, show improved strength. Such non-reactive soils will show no strength increase regardless of lime type and percentage, curing environment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The type and amount of minerals and elements may either facilitate or inhibit increase in strength. The strength of soils possessing high proportions of aluminium oxide could be reduced when stabilized with lime and cured over a long period at a high temperature. This decrease in strength is due to the type of reaction products formed.A Kenyan laterite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aluminium oxide was stabilized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lime and cured over periods of uo to 28 d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 lower percentage of lime, the unconfined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curing time. However, when the amount of lime is increased,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strength with curing time. The immediate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 values are observed to be functions of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The higher the density, the greater the C.B.R. values.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和研究医学地质学和地质遗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医学地质遗迹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厘定.我国医学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太行山-黄土高原-武陵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一线,地形特征复杂,大型断裂构造带集中.依据致病元素将医学地质遗迹分为5类:硒缺乏(克山病、大骨节病)医学地质遗迹、硒中毒医学地质遗迹、碘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医学地质遗迹、氟中毒医学地质遗迹和地球化学元素致癌医学地质遗迹.以自然地质属性和科研价值为主要评价因子,建立了医学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并以湖北恩施硒中毒地质遗迹为实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的发现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铜金属互化物是罕见的天然合金矿物,由锌、铜两种元素组成。由于形成条件、环境不同及矿物中锌、铜元素含量不同,形成系列锌、铜金属互化物。经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各类型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产出的地质特征,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不同的地质体中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锌、铜金属互化物,该类矿物主要形成于高温、还原且缺硫的条件下,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而与多数金属硫化物形成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