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91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29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30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比较三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结果 1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性肺炎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PCT能很好地鉴别肺炎患儿的种类;PCT、CRP、WBC及N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51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44例,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51名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液中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WBC水平,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浆HBP水平在细菌性肺炎组[52.00(25.00,101.00)ng/mL]显著高于非细菌肺炎组[(12.14±6.46)ng/mL]和健康人对照组[(11.86±5.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BP水平在非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80.89(46.46,167.35)mg/L]、非细菌肺炎组[11.86(2.06,52.56)mg/L]及健康人对照组[(3.34±2.98)mg/L]各组间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HBP与SAA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17和0.834,当HBP诊断阈值为19.5 ng/mL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和88.4%;SAA诊断阈值为18.84 mg/L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81.1%;联合HBP与SAA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和80.0%。HBP与SAA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的AUC分别为0.908和0.748,当HBP=20.50 ng/mL和SAA=16.31 mg/L时,特异性分别为88.6%和54.5%。结论:血浆HBP是较敏感的细菌性感染标志物,在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SAA、PCT及WBC,与血清SA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组炎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855,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PCT与hs-CRP均无相关性(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和hs-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PCT 与hs-CRP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4例细菌性肺炎,3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3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及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的血清PCT、CRP 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CRP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91-4193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对早期监测发热患儿不同病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发热患儿61例及正常儿童20例,患儿于抗生素使用前及正常儿童均采血查血培养,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PCT与IL-6的检测,以及咽拭子等病原微生物检查。依据检测结果分析PCT及IL-6水平在鉴别不同病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细菌组的PCT含量分别比正常儿童、病毒组及肺炎支原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组及肺炎支原体组与正常儿童组比较PC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支原体组比较PC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病原感染下的IL-6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IL-6含量高于病毒组及支原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支原体组比较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细菌组的PCT和IL-6阳性检出率远均高于病毒组和支原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的PCT和IL-6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PCT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L-6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IL-6检测均可用来鉴别感染性发热患儿细菌感染与其余病原感染,但是细菌感染时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L-6,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在指导用药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老年患者50例和肺癌老年患者40例,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规范采集晨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7d后再次检测血清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细菌性肺炎组治疗7d后及肺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9.960±8.540)、(2.420±1.280)、(0.346±0.300)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27±0.010)ng/mL(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与肺癌组比较,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21例,阳性率为42.0%,这21例痰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肺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为(17.620±8.460)ng/mL。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1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联合血清PCT及病原学检测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PCT)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与小儿肺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高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分为细菌组、病毒组和支原体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所有儿童外周静脉血中的PCT和hs-CR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功能细胞相关的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各组间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肺炎患儿hs-CRP水平则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PCT水平和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3个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炎患儿的CD3+和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肺炎组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则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和PCT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依据,对提高其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明肺炎患者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值得临床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薛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58-1860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取该院就诊的疑似败血症患者105例标本进行血培养、HBP、降钙素原(PCT)的检查,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HBP在血培养阴性组为(9.21±0.54)ng/mL,阳性组为(15.51±5.38)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TC在血培养阴性组为(1.72±0.62)ng/mL,阳性组为(3.05±2.53)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BP的敏感性(91.38%)高于PCT(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普通败血症组为(13.65±1.32)ng/mL、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为(20.25±2.34)ng/mL、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为(31.56±2.67)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普通败血症[(14.36±2.61)ng/mL]、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15.68±2.84)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随休克的严重败血症组[(30.15±2.91)ng/mL]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P对败血症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肺炎(MPP)组61例,细菌性肺炎组53例,病毒性肺炎组4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儿童的血清CRP、PCT水平。将MPP组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33例)和重症组(28例),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MPP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重症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水平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在MPP的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评估MPP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 M、Ig G、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MPP患儿88例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n=33)和支气管肺炎组(n=55),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MP-Ig M、MP-Ig G、血清CRP和PCT检测结果,同时分析2组MPP患儿入院时和退热后3 d血清CRP、PCT变化情况。结果 MPP患儿MP-Ig M、MP-Ig G、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除MP-Ig G外,MPP患儿2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后3 d,2组血清CRP和PCT值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支气管肺炎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合肺炎支原体Ig M和Ig G、血清CRP、PCT监测有助于MPP早期诊断、感染程度以及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标本,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痰液中PCT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1)。支原体肺炎组痰液中PCT值轻度增加,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3组痰液PCT阳性检出率均略高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易得的标本,痰液PCT的检测可作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婧  林祥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42-304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比值(hs-CRP/PCT)及NLR对儿童非细菌性肺炎病原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儿科住院的291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不同将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108例)、病毒性肺炎组(102例)及细菌性肺炎组(81例).比较3组及支原体肺炎与非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与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不同感染病原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约登指数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s-CRP/PCT、NLR的诊断效能.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淋巴细胞数(LYM)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hs-CRP/PCT高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s-CRP/PCT均低于非病毒性肺炎患儿,LYM则高于非病毒性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约登指数,hs-CRP/PCT>145及NLR<1.37分别是患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PCT>145及NLR<1.37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47.结论 hs-CRP/PCT升高可能与支原体感染相关,NLR升高可能与非病毒性感染相关,检测hs-CRP/PCT、NLR对肺炎患儿初期的诊疗及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标本,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痰液中PCT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1)。支原体肺炎组痰液中PCT值轻度增加,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3组痰液PCT阳性检出率均略高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易得的标本,痰液PCT的检测可作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病原体类型肺炎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患儿90例,其中细菌性肺炎31例、病毒性肺炎30例,支原体肺炎29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受试者细胞免疫指标、hs-CRP和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hs-CRP和PCT分别为30.24±8.41mg/L和14.40±4.16μ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P0.05);支原体感染组hs-CRP和PCT分别为21.17±9.04mg/L和10.14±3.44μ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hs-CRP和PCT判断细菌性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和0.913,P0.05;其中hs-CRP截断值为19.29mg/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0%和77.97%,PCT截断值为10.83μ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0%和80.25%。结论肺炎患儿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抑制,hs-CRP和PCT明显升高,其中hs-CRP和PCT在鉴别病原类型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1-3542
目的探讨PCT和CRP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早期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4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组成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新生儿50例形成对照组。病例组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吸入性肺炎组162例和感染性肺炎组285例;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照病原体类型进一步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48例、病毒性肺炎组87例和非典型性肺炎50例。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的分组模式下,各亚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WBC水平,通过ROC分析评价PCT和CRP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效能。结果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早期新生儿(89.51%),感染性肺炎多发生于晚期新生儿(88.4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组PCT、CRP水平均高于吸入性肺炎组新生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病原体分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病原体组与对照组患儿PCT与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WBC水平偏高(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RP检测灵敏度较高(84.56%),检验效能较好,AUC达到0.87。结论血清CRP和PCT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其中CRP检验效能更佳,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原体区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与CA19-9表达差异及其在不同类型结核病、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5例结核病患者为结核病组,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1例,继发型肺结核73例,结核性胸膜炎22例,肺外结核19例;4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组血清CA125水平[(115.15±23.32)u/mL]高于肺炎组[(45.77±12.20)u/mL]和对照组[(13.74±4.54)u/mL],肺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CA19-9水平[(31.20±11.82)u/mL]高于结核病组[(11.65±3.71)u/mL]和对照组[(14.10±3.92)u/mL],结核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清CA125水平[(416.78±159.64)u/mL]高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7.54±23.27)u/mL]、继发性肺结核组[(55.01±13.15)u/mL]及肺外结核组[(31.06±10.84)u/mL](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组高于肺外结核组(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组[(16.44±5.73)u/mL]、结核性胸膜炎组[(15.23±5.77)u/mL]、继发型肺结核组血清CA19-9水平[(11.48±3.68)u/mL]均高于肺外结核组[(5.37±1.26)u/mL](P0.0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高于继发型肺结核组(P0.0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组与结核性胸膜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CA19-9对结核病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细菌感染性肺炎(细菌组)104例、非细菌感染(非细菌组)109例和健康体检儿童110例(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观察各组FIB、PCT、hs-CRP水平变化。结果细菌组患者FIB、PCT、hs-CRP均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和衣原体组患儿FIB、PC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组、细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P0.05)。细菌组中患儿FIB水平与PCT、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5、0.396,P0.05)。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487,P=0.021)。结论 FIB、PCT、hs-CRP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对肺炎的病原体感染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