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鄱阳坳陷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鄱阳坳陷为中– 新生代陆相盆地与中–古生代海相– 海陆过渡相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上张下压的结构特征。下构造层发育九岭推(滑)覆构造,自北向南推(滑)覆至南鄱阳坳陷中– 南部,南侧的官帽山逆冲体系向北冲,其间 的对冲前缘带为二叠系保存的有利区。中– 新生代盆地发育演化受燕山运动中期古构造格局和赣江断裂带活动的控制。烃源岩发育在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为本区富有特色的优质煤成油烃源岩; 纵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具备以断块构造圈闭和砂岩岩性圈闭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 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龙潭组自生自储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为最有利的成藏类型。  相似文献   

2.
南鄱阳坳陷龙潭组树皮煤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鄱阳坳陷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树皮煤的树皮体含量大于40%,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知树皮煤产油率很高,达到413.80 kg/t,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煤成油烃源岩之一。通过单组分生烃模拟实验证实树皮体最有利于生成液态烃,是树皮煤生油的主要贡献者。南鄱阳坳陷的龙潭组是中国南方演化程度较低的,白垩纪盆地的叠合造就了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地质条件。乐探1井油藏的原油经油源对比为典型的树皮煤生成的煤成油,表明在中国南方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龙潭组煤成油的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砂岩获高产油气流,展示出上古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针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储集层系、圈闭条件、充注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二叠系砂岩凝析气藏的优势成藏条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认为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稳定分布,生烃潜力大,热演化程度高,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发育巨厚的砂岩储层,遭受埋深后依然可保持较高的孔隙度,是油气富集层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了多个大型背斜、断鼻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成藏空间;乌马营潜山新构造运动时期断层活动趋于停止,晚期油气大规模充注有利于油气藏保存。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凝析气藏的发现,证实了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巨大的生烃潜力,指明了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这一重点勘探层系,将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有效勘探深度拓深至5000m,大大拓展了潜山内幕油气资源的勘探空间。  相似文献   

4.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部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和排烃期为渐新世,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砂岩储层包裹体的油充注时间为早中新世。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推断,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油气藏形成时间为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相似文献   

5.
鄱阳盆地是在古生代海相盆地之上发育起来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南鄱阳坳陷是其次级单元。南鄱阳坳陷油气显示活跃,且主要以油显示为主,乐探1井是显示最好的一口浅层油气探井。从南鄱阳坳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非树皮煤成因的煤成油对比可以看到,南鄱阳坳陷原油既具有煤成油的一般特征(如原油物性、族组分、姥植比、碳同位素特征),又有树皮煤的特殊性(如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标MCH-Ⅰ、规则甾烷和萜烷的组成特征等),认为南鄱阳坳陷原油是一种主要由树皮煤形成的煤成油,且与该区广泛分布的海陆交互相的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物性的研究表明 :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 ;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 ,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 ,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 ;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 ,储集层系为白垩系 ,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韧性的研究表田: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系为白垩系,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一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ǰ����ϵ������̽ǰ��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断陷区晚期沉积重建型整体封存体系,又使区域展布的前白垩系源岩具有晚期深埋生烃和运聚成藏的有利条件,是江汉盆地前白垩系勘探的首选区带。鉴于已发现了前白垩系烃源岩晚期生烃形成古生中储、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重要苗头,建议加强勘探沔阳、江陵、潜江断陷中燕山期构造不整合面及其上下附近的局部构造带,以尽早突破前白垩系烃源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出了南鄱阳坳陷的形成和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早期(冷水坞期)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中期(周家店期—南雄早期)为左行走滑—伸展盆地,晚期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南雄中晚期)和新生断陷盆地(清江期)。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以二叠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色,具备上、下(构造层)两套成藏组合,其成藏条件与赣江断裂带的构造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西部坳陷中段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具有与西部坳陷北段和南段相同的沉积背景,具备台缘优势相带,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同时,该区栖霞组通源断裂发育,能有效沟通寒武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上覆二叠系致密灰岩和泥页岩以及三叠系膏岩层可作为良好盖层,源—储—盖组合较好,具有形成规模性油气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2,自引:26,他引:26  
海拉尔盆地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复杂断陷,内部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地层,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发育了背斜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主力生油凹槽的两侧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带,不整合面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其界面上、下油气最富集,控制断陷结构的大断裂,特别是凹槽的传递断层带所控制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苏德尔特构造带下降盘、贝西斜坡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北洼陷岩性带为最有力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下扬子主体的南黄海盆地发育分布广泛、厚度大且较全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通过对比扬子陆域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特征,结合南黄海盆地近几年采集的地震剖面、钻井资料以及陆上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南黄海海相地层发育下寒武统荷塘组/幕府山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二叠系龙潭-大隆组4套烃源岩,对比扬子区陆域烃源岩特征,确定为较好的烃源岩。苏北-南黄海盆地储集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发育白云岩孔隙储层、礁滩相储层、风化壳储层和裂隙储层4种类型。研究认为南黄海发育扬子陆区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的成藏层位,海相地层发育3套区域性的盖层和3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具有很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机关报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未世伊拉湖断裂控制。根据对伊拉湖构造成藏条件的解剖。该成藏组合带以二叠系为土藏油源。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繁统下段为储集屋。以上三叠统上段及以上地屋为盖层和上覆岩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包含伊拉湖构造的伊拉湖构造带南端晚侏罗世以后构造运动剧烈,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而伊拉湖断裂下盘沿乌苏断裂至乌苏构造的区域构造继承性发展,断裂发育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是托克逊凹陷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图6表1参7。  相似文献   

14.
鄂深8井于江汉盆地西南缘谢凤桥构造中发现了白垩系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白垩系原油与沙市、荆西、花园油田新沟嘴组原油同源,源岩是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生油岩,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谢凤桥构造位于梅槐桥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该区白垩系储层发育,沙市组、新沟嘴组盐岩、膏泥岩盖层发育,构造形成期早于油气形成期,万城断层使下第三系烃源层与白垩系优质储层相接,是白垩系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类似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条件的万城断隆带是江陵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异常高压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流体压力封闭层呈等深(顶部深度为4.470~4.485km)分布,其以上为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以下为异常高压流体系统(压力系数可达1.9~2.1)。压力封闭层的形成除与储集层物性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地层水运移过程中的矿化热液沉淀作用有关。晚白垩世以来,封闭层与其下伏的三工河组中、下部及八道湾组共同阻挡了深部地层水及油气进一步向上运移,成为马桥凸起区的区域性盖层,使二叠系烃源岩早期(晚三叠世末至侏罗纪)生成的石油与晚期(白垩纪以来)生成的油气相分隔,并阻止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中侏罗统运移。据此认为,在马桥凸起区,中侏罗统发现的石油是深部油气藏早期部分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下侏罗统异常高压油气藏为多源油气多期混合成藏,因储集层物性差,大规模成藏的可能性较小;深部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圈闭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应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4参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6.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17.
Khuff组成藏组合是波斯湾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二叠系Khuff组储层和层间硬石膏盖层构成了成藏组合的基本要素。下志留统Qusaiba段热页岩是Khuff组成藏组合的烃源岩,其分布广、有机质含量高,在晚白垩世大面积成熟生烃,而大部分圈闭形成早于主生烃期,且基底断裂发育,充当了烃类由Qusaiba段热页岩向Unayzah组砂层运移的垂向通道,Unayzah储层充当了主要的油气平面运移通道;面积广阔、沉积相稳定的Khuff组内碳酸盐岩和硬石膏旋回层序既提供了储层,也提供了成藏组合内绝大部分气田的优质盖层。同时,储层的原始物性好,鲕粒、球粒、生物泥粒灰岩及粒屑灰岩都具有很好的印模孔隙和粒间孔隙,此外,后期的淋滤作用加上白云岩化产生的晶间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质量。在大部分区域内,后期断层活动并没有破坏盖层的封闭性,天然气资源的散失量小。Khuff组成藏组合的未来勘探地区主要分布在Qusaiba段烃源岩的成熟区内,最有潜力的地区为层间硬石膏与Qusaiba段烃源岩成熟区重合的部分,包括波斯湾水域、波斯湾西北部及加瓦尔油田以南地区。大型低幅度构造的识别是将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中东地区油气勘探生产的经济门限较高,相对较小规模的油气藏的开发要依赖高气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继三叠系百口泉组之后又发现了一个大型连续型砂砾岩油气藏群。针对该区域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沉积环境,从烃源供给、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及保存条件等4个方面对MH1井区上乌尔禾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MH1井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藏连续成藏具有4个有利条件:①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双峰式生油特征,为MH1井区上乌尔禾组油藏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烃源条件;②上乌尔禾组退积型扇体下砂上泥式沉积模式在纵向上形成规模有效的储盖组合;③断层、不整合面和渗透性砂体的三元复合体系共同形成了良好的立体输导网络;④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带、湖相与扇间泥岩以及断裂相互配置,形成复合式多面遮挡,为扇三角洲前缘大面积成藏提供了匹配良好的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MH1井区扇控大面积成藏模式,并在MH1井区开展了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获得了规模储量。该研究对下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弋阳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以冷水坞组灰黑色泥岩为烃源岩,以Ⅱ型和Ⅰ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属 中等品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生、排、聚时期主要为晚白垩世至今,排烃区主要集中在鹰潭凹陷和贵溪凹 陷。预测资源量 0.8327x10~8-1.0899x10~8 t.储集体主要为冷水坞组下段、上段砂岩和周家店组下段砂岩,盖层主要为冷水 坞组中段泥岩和周家店组上段泥岩,特别是周家店组泥岩,可作区域盖层。油气运移以纵向为主,主要借助于断裂和裂 缝。鹰潭凹陷和贵溪凹陷是主要的生油凹陷,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下扬子区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选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扬子区发育海相上震旦统至上奥陶统烃源岩(大部分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经历过两期生油过程,仍有一定生烃能力)和上石炭统至二叠系烃源岩(其本处于生油晚期阶段);成岩后生作用大大改善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的储集性能和渗滤性;古生界露头区已发现背斜逾200个(许多面积大于40km2),预计覆盖区构造型及其它类型圈闭同样很多,具有优越的圈闭条件;广泛分布3套有效区域盖层(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上白垩统浦口组),以浦口组盖层最重要。下扬子区上震旦统至二叠系的油气显示(油、气和固体沥青)多达424处,多赋存于洞、缝,反映该区经历过广泛的成油过程。印支期至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对古生界原生油气藏改造相当严重,但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块仍有勘探远景,综合分析认为,泰州—泰兴、南通—无锡、句容—南陵、射阳—大丰和无为—望江地区最有勘探前景。图3表2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