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桑莹莹 《海外英语》2012,(23):120-12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兼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注重语言本身而忽视文化教育,将语言和文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导致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大大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利用文化导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包括:重视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加强课堂教学对非语言交际的引入及注意中西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也包括对自己国家母语文化,即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然而英语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即教材编排、教师授课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却仍然把重点放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上,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这使得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快速习得英语语言及文化,本土文化意识却日益淡薄,本土文化素养逐渐缺失,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不仅成为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也制约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本土文化的渗透,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保存的手段.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从而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渗透.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就应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有意识、系统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的发展,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视。然而长久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所采用的大多是以教师直接讲解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文化教学法,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感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理解并运用其文化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以任务型教学方法为指导,通过语言实践来学习文化,使学习者深刻感知和理解异文化知识,并运用其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意义重大。然而,长期以来,文化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的教学内容多以英美两国历史、地理、传统与习俗等概括性文化知识为主,使文化教学处于文化知识层面。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作为教师应及时而恰…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知识,还要能够完成传递本民族文化的任务,这本身也是外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本民族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该语言的文化.本文从语言环境的创造入手,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人们的交际、商业活动中是重要的沟通工具。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正确合理地对英语进行应用。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英语教学可通过“融入背景知识”、“挖掘文化内涵”、“组织活动课”等形式来渗透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准确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小学英语教学可通过“融入背景知识”、“挖掘文化内涵”、“组织活动课”等形式来渗透文化意识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进而准确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总是让学生存在"哑巴"英语的情况,经过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英文的原版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英语乐趣,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英语对话,在不断学习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对原版英文电影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析,针对如何有效地运用原版英文电影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魏华  刘琳 《考试周刊》2012,(74):85-8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了解和运用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进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教育与职业》2006,(12):106-10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跨文化交际引入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进文化因素,使学生领会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途径,在学生中进行了英语语言文化水平测试和英语语言文化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多数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非常有限,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较低。这说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导入,淡化了通过文化知识传授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基本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逐步重视起来。该文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词汇、语法、阅读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体现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应使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在于母语的影响和学生忽视语言语境;社交语用失误则是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学生不了解社交语境等.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尽量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主要教学手段有:利用课堂传授英语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语境、利用语境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语用失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在于母语的影响和学生忽视语言语境;社交语用失误则是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学生不了解社交语境等。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尽量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主要教学手段有:利用课堂传授英语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语境、利用语境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