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疆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奶花芸豆主产区采集的奶花芸豆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病苗及土样中分离得到8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DC)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对8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新疆对奶花芸豆造成侵染为害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5;、34.1;、29.4;和20.0;;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苗期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在4个融合群中,以AG2分布最广,致病性最强.试验对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日趋严重 ,不仅在叶片上产生大量斑点 ,且在果实上产生大量果斑 ,使其产量和品质都受很大影响。 2 0 0 0~ 2 0 0 1年从新疆哈密瓜主要产区经大量采集分离 ,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的菌株 ,各选取 15个代表性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G +Cmol%含量测定及寄主范围测定 ,确定供试菌株分别属于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 (Pseudomonassyringaepv .lachrymans)和西瓜果斑病菌 (Acidovoraxavenaesubsp .citrulli)。经定期采集病样研究发现这两种病菌在田间不同时期存在着明显的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香草兰根(茎)腐病是香草兰上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基于r 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报道。本研究从海南省万宁市的兴隆、长丰和南林等地的病样中分离获得了9个菌株,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病原菌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表明海南省万宁市地区的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然后,基于r 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9个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被聚类为遗传距离明显的2个分枝,而且分枝Ⅱ的致病性要高于分枝Ⅰ。本研究为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物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对香草兰根(茎)腐病防治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大豆疫霉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河子、阿勒泰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共分离到5个疫霉菌株,经生物学特性测定,供试的新疆大豆疫霉各菌株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最适于菌丝生长的pH值为7左右;其菌丝在胡萝卜、V8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在V8汁、CA和大豆汁培养基上都能产生大量的卵孢子.生理小种鉴定表明,供试的大豆疫霉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毒力公式,它们与当前国内外所报道的53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公式均有较明显差别,可能属于新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5.
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5年从北疆加工番茄主要种植区采集细菌性病害的病样,从其病叶、病秆和病果上分离纯化得到了15个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所有供试菌株的发病症状均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一致,并从接种发病株上又分离到此菌;选取代表性菌株pst8和pst12进行培养性状、菌体形态、鞭毛的着生部位和数量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2011至2015年新疆阿克苏、疏勒、叶城等地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并测定病原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掌握P.infestans种群在新疆是否有有性生殖存在,为番茄晚疫病的防治药剂筛选和轮换,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番茄的病害部位(病果、病叶和病茎),在燕麦培养基上对其进行组织分离保存,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定保存菌株交配型,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保存菌株敏感性.[结果]阿克苏市、疏勒县、叶城县和墨玉县温室采集样品分离保存的3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无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37个番茄晚疫病菌菌株中,敏感菌占总数的0;,中抗菌株占35.14;,抗性菌株占64.86;.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都在1.8 ×103倍以上.[结论]在自然条件下阿克苏市、墨玉县、叶城县和疏勒县等地番茄晚疫病菌没有有性生殖发生,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具有较高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红枣枣果黑斑病近几年已成为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以及明确该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果上分离纯化得到了24个真菌菌株,其中链格孢菌15株,所占比例为分离菌株总数的62.5;;其次是青霉3株,占12.5;;镰刀菌2株,占8.3;;根霉2株,占8.3;;其它2株,8.3;.经致病性测定,只有15株链格孢菌株接种后的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一致,并从接种的发病株上又分离到此菌.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菌体形态的观察和测定,同时利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2)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结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8.
从湖南省寄来茄子病样中分离出引起茄子烂秆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对菌株HNQJ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湖南茄子烂秆病的病原菌为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9.
1996~ 1997年在新疆主要植棉区采集分离棉苗烂种、烂芽和烂根病样 ,从 494个立枯丝核菌中选取代表性菌株 111个 ,通过菌丝融合测定 ,把这些菌株分别归入 4个融合群。其中 99个菌株 (89.2 % )是 AG 4,另外 8个 (7.2 % ) ,3个 (2 .7% )和 1个 (0 .9% )菌株各为一群 ,但均不与标准菌株 AG 2 ,AG 3和 AG 4发生融合反应。温室盆栽致病性测定表明 ,AG 4的菌株对棉苗有很强的致病力 ,造成严重的棉花苗前和苗后死亡 ,而另 3个群的菌株苗前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1.
纪录了新疆瓜类作物由真菌Alternaria侵染所致的两类叶斑型的病害.一类鉴定为系由A.cucumerina(Ell.et Hv.)Elliott侵染引起的黑轮斑病,另一类鉴定为系由A.cucurbitae Letendre et Roum侵染引起的褐轮斑病.将两类叶斑病感染的症状及其致病原均分别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区分并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荷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蜡叶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酵母菌(Saccharomycete sp.)等肉类致腐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荷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荧光假单孢菌、铜绿假单孢菌和酵母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荷叶提取物中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枝霉无抑菌性.该提取物中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荧光  相似文献   

14.
菠萝真菌病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迄今已报道的50余种菠萝真菌病害分为心腐、果腐、凋萎及叶斑四类,并对它们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大豆疫霉菌在新疆的分布和新疆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组成,采用大豆叶碟诱捕法从新疆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并采用幼苗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结果共分离到26个大豆疫霉菌株,毒力测定鉴定出20个不同的毒力型,说明新疆的大豆疫霉菌表现出丰富的毒力多样性。新疆大豆疫霉菌对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毒力频率均为0,因此,可应用这3个抗病基因对新疆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 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 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至2006年11月,对甘肃省天水、陇西、岷县、临洮、天祝5个市县的秦艽(Gentiana mac-raphylla)病害进行了田间调查与室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仅发现了锈病(Puccinia gentianaeRohling)和斑枯病(Septoria microsporaSpegazzini).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锈病和枯斑病发病率分别为38%~85%和42%~88%,严重度均达2-4级,发生严重,需注意药剂防治;而在天然草原上秦艽斑枯病极少发生,锈病发病率也仅为9.5%~24.0%,严重度为1-3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药用植物连翘的报、茎、叶中分离出内生菌136株,其中真菌71株,细菌42株,放线菌23株;以烟草赤星菌,苹果干腐病,棉立枯病菌,茄腐皮病镰孢霉,革燕麦镰孢霉5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测定了连翘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连翘中有比较丰富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并初步筛选出了9株抗菌活性高的内生真菌、7株内生细菌和4株内生放线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20.
利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新疆梨的分类地位(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梨的分类地位提供DNA水平上的依据。[方法]以健康植株新梢上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DNA。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计算供试材料之间的欧氏距离,利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输出欧氏距离表并产生聚类树状图,对新疆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当阈值为15时,新疆梨品种兰州长把和花长把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西洋梨品种巴梨、红巴梨、红茄、茄梨、保利阿斯卡、朱丽比恩和新疆梨品种其力阿木提聚在一起。7个新疆梨品种中,群体内品种之间欧式距离为2.646~10.050,与砂梨系统、西洋梨系统、白梨系统、秋子梨系统各品种间最小欧式距离分别为7.746、7.746、7.810、8.165。[结论]新疆梨与西洋梨系统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