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钓取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钓取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p40和p35cDNA并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RNA中扩增p40和p35亚基;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质粒pNG—mIL-12转染至COS-7细胞,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mIL-12表达水平。结果:①RT—PCR法扩增出特异的p40和p35亚基,p35亚基克隆至pKS栽体测序;②ELISA法检测转染pNG—mIL-12的COS-7细胞上清有mIL-12分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mIL-12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抑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真核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双亚基共表达质粒。方法:先从人胚肾组织的逆转录产物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它的两个亚基P40和P35的cDNA全长,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单亚基质粒——P( )/P40和P(-)/P35,然后再将二者串联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oDNA3.1( )中得到P( )/IL-12质粒。脂质体转染HepG2后24,48h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hIL-12蛋白质表达。结果:P( )/IL-12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明两亚基连接方向正确,序列无突变;ELISA检测细胞上清结果证实可表达hIL-12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质粒——P( )/IL-12,为模拟hIL-12生理表达方式,简化hIL-12基因治疗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在接种B16黑色素细胞后3、5、7、9 d分别给予lipofectin包裹的pCmIL-12质粒治疗,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生存期以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阳离子脂质体明显增强pCmIL-12质粒在体内的抗肿瘤生长活性,并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此外,pCmIL-12/阳离子脂质体还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白细胞介素12的cDNA克隆及双顺反子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克隆中国人IL-12的p40和p35亚基cDNA,构建含hIL-12双顺反子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从上海地区人骨髓有核细胞中克隆IL-12的双亚基cDNA,并插入质粒pCI中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利用质粒p△ElspAt IRES序列构建同时表达p35和p40亚基的腺病毒载体。酶切鉴定构建物中基因插入的正确性。结果:上海地区人骨髓有核细胞中IL-12的p40和p35 cDNA基因同已报道的北京地区人DC细胞中IL-12的p40和国外报道的NKSF,CLMF的p40和p35序列各有异同,构建的IL-12双亚基同时表达的腺病毒载体酶切鉴定正确。结论:人IL-12的p40和p35基因可能存在多态性,同时表达IL-12双亚基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对开展人IL-12基因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Wang XM  Yuan YY  Fang Q  Xia H  Sun X  Li BQ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687-1692
目的克隆猪IL-12(pIL-12)p35和p40亚单位cDNA,构建含有重组猪单链IL-12(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分别从正常成年肉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分别获得pIL-12 p35和p40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通过一柔性接头(linker)(Gly4Ser)3串联这两个亚基构建融合基因pscIL-12,将融合基因pscIL-12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转染CHO-K1细胞进行表达,RT-PCR鉴定pscIL-12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所克隆的pIL-12 p35亚基和p40亚基的编码基因序列和构建的融合基因pscIL-12序列均经PCR、酶切、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pscIL-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scIL-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为进一步探讨p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疫苗佐剂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人白细胞介素-12(IL—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pL35P40SN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对转化载体进行鉴定。方法以构建好的IL-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pL35P40SN及其对照载体pLXPXSN转化大肠杆菌DH5α,氨苄抗性平板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质粒并对其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以XhoI酶切后鉴定,对照载体和IL-12共表达载体的条带分别在6490bp和8800bp的位置,以IL-12p35和P40引物PCR扩增后电泳鉴定,在700bp和1000bp处可见清亮电泳条带。结论含IL-12p35和p40双亚基基因的pL35P40SN载体成功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多项鉴定结果正确。为以其转染细胞并对IL-12的功能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含分枝杆菌复制子Orim,可分泌表达人颗粒溶素相对分子质量为9 000的活性肽与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的真核穿梭共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 以含有颗粒溶素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9 000的颗粒溶素活性肽基凶片段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S9K,经双酶切及插入片段测序对质粒进行鉴定.同时,将mIL-12哑克隆入pBudCE4.1另一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共表达质粒pBudCE41-S9K/mIL-12.然后,将分支杆菌复制子Orim亚克隆入真核共表达质粒pBudCE4.1-S9K/mIL-12,形成穿梭共表达质粒.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颗粒溶素活性肽在RAW264.7细胞的瞬时表达与分泌.ELISA检测mIL-12的表达.结果 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颗粒溶素活性肽基因插入片段正确;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其可以在细胞中瞬时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有mIL-12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穿梭共表达质粒pBM9,并能体外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囊化CHO/pcDNA3.1/mIL-12细胞皮下移植及联合5-FU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微囊化的CHO/pcDNA3.1/mIL-12细胞移植到荷瘤小鼠的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荷瘤小鼠的生存期,20d后,检测小鼠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和IL-4、IL-10的水平及NK细胞和CTL细胞的活性。结果:经微囊化CHO/pcDNA3.1/mIL-12细胞皮下移植干预治疗后,小鼠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NK细胞和CTL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而Th2类细胞因子则明显降低;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可部分改善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微囊化的CHO/pcDNA3.1/mIL-12细胞皮下移植可以明显改善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 ,对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双亚基共表达质粒。方法 :先从人胚肾组织的逆转录产物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它的两个亚基P4 0 和P3 5的cDNA全长 ,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单亚基质粒———P(+) /P4 0 和P( ) /P3 5,然后再将二者串联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中得到P(+) /IL 12质粒。脂质体转染HepG2后 2 4,48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hIL 12蛋白质表达。结果 :P(+) /IL 12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明两亚基连接方向正确 ,序列无突变 ;ELISA检测细胞上清结果证实可表达hIL 12蛋白质。结论 :成功构建P4 0 和P3 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质粒———P(+) /IL 12 ,为模拟hIL 12生理表达方式 ,简化hIL 12基因治疗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鼠白介素12(mIL-12)的p40和p35双亚基基因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能否得以有效地表达并形成异二聚体p70。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经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p40和p35的质粒mEL-12/AD1-1转染B16F1细胞,连续3d收集并换细胞培养液,并检测其中的mIL-12(p70)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mIL12(p70)的表达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由第1天的15.5ng/ml逐步下降到第3天的9.3ng/ml。表明mIL-12p40和p35双亚基基因得到有效的表达并加工形成了异二聚体p70。结论: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双基因p40和p35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得以同时表达。但其上游和下游的基因蛋白质翻译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IL-12的高效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DNA3.1从已克隆p40cDNA基因与国外提供的p35cDNA基因上获得相应的编码荐因,分别构建表达载体进行转染。此后,又利用pLXPXSN构建IL-12双亚基共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人肝癌细胞株,并经G418筛选。结果有功能活性的IL-12的产生需要p35和p40基因的等量共转染,为此,人IL-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在转肝癌细胞株并经选择后,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表达人骨保护素基因(hOPG)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OPG,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为治疗破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骨吸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从MGC:29565上获得hOPG基因片段并用PCR方法扩增,将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测定序列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C2C12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骨吸收抑制实验检测OPG的表达及功能。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正确,该质粒在体外转染C2C12细胞后可表达功能性OPG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pcDNA3.1-hOPG重组质粒能在体外表达OPG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含辐射敏感启动子的pNEgr-mIL-1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检测mIL-12的表达.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NEgr-mIL-12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和B16细胞;ELISA法检测mIL-12p70表达.结果:①pNEgrmIL-12重组质粒转染瞬时表达细胞COS-7细胞,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照射组mIL-12表达量比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P<0.001),约为未照组的1.5~2.5倍;在2.0 Gy照后表达增高最为明显,表达于照后4 h达峰值,在观察的72h内保持于较高水平;②转染pNEgr-mIL-12的B16细胞于2.0 Gy照后增高明显,为未照射组的1.5倍;并且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随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低至0.05 Gy的剂量对两种细胞亦均有激活作用.结论:pNEgr-mIL-12重组质粒具有辐射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且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表达均有增强,尤以2.0 Gy照射组作用明显,但在低剂量50、75、100 mGy照后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人CTLA4 Ig融合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用touchdown PCR法扩增CTLA-4 Ig融合基因,将PCR产物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pcDNA3.1( )-CTLA-4 Ig,用电穿孔仪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将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SDS-PAGE、W estern b lot检测转染细胞裂解上清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pcDNA3.1( )-CTLA-4 Ig质粒转染后48 h细胞裂解上清中,检测到CTLA-4 Ig融合蛋白的表达,该蛋白能与抗人CTLA-4单抗特异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CTLA4 Ig融合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CTLA-4 Ig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人IL-2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a Ski细胞进行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Ca Ski细胞中的IL-24基因.将IL-24基因克隆人pcDN3.1( )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3.1( )-hIL-24的表达.结果:PCR及测字结果均证实在功克隆了人IL-24,该质粒被转染人Ca Ski细胞中能表达出hIL-24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HLptn)真核表达质粒,在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中表达重组质粒,并检测趋化活性。方法:用RT-PCR法自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HLptn含编码区序列的cDNA,克隆至pGM-T Easy 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 )载体,获得阳性克隆pcDNA3.1( ).HLptn;用脂质体介导其转染BIU-87细胞,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Lptn的表达;取转染后的上清液,采用Boyden小室法检测表达的HLptn趋化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克隆的cDNA序列与GenBank中U23772的序列编码区内第225位碱基不同,系同义突变,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 )-HLptn;转染的BIU-87细胞表达HLptn,其培养上清对CD4^ 、CD8^ T淋巴细胞具有趋化活性。结论:成功构建的HLptn真核表达系统可在人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共表达P35、P4 0二个亚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Rv mIL12 )、建立PA317 mIL12包装细胞系并评估其IL12的生物学活性及经PA317 mIL12作用后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 (C2 6 )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将经PCR扩增mIL12 p35、p4 0获取的 p35和 p4 0双亚基cDNA片段与经NotI及SalI酶切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L P35 P P4 0 SN)DNA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粘端连接反应。然后将构建的 pGCXEXPN mIL12经电穿孔法转录单嗜性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 (PE5 0 1) ,再以其病毒上清加Polybrene感染PA317,筛选出病毒滴度最高的携有mIL1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系 :PA317 mIL12。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PA317 mIL12的生物学活性。另外 ,将PA317 mIL12、淋巴细胞以及人结肠癌细胞 (LOVO)按不同浓度比体外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检测经PA317 mIL12作用后的淋巴细胞对LOVO的杀伤率。结果 经筛选的携有mIL12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PA317 mIL12的上清mIL12浓度达 2 7ng/ ( 10 6cells·4 8h) ,其促脾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也与mIL12标准品活性相近 ,经PA317 mIL12作用后的淋巴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结果则显示 :随着PA317 mIL12浓度的增高 ,其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杀伤作用也逐渐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核心蛋白聚糖(human decorin,hDCN)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对S180细胞在体内、体外的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PCR法从pPIC9K-DCN扩增hDCN核心蛋白分子编码序列的全长cDNA,与pcD-NA3.1(+)载体连接。将重组pcDNA3.1(+)-DCN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小鼠肿瘤细胞S180中,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RT-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流式细胞仪对转染了重组质粒pcDNA3.1(+)-DCN、空质粒pcDNA3.1(+)的S180细胞和未转染的S180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分别注射等量的pcDNA3.1(+)-DCN/S180、pcDNA3.1(+)/S180的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的S180细胞到随机分组的小鼠腋部皮下,观察三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处死三组小鼠后,分别剥离肿瘤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转染了DCN的S180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G2/M期、S期细胞百分率分别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与注射pcDNA3.1(+)/S180和S180的小鼠相比,注射pcDNA3.1(+)-DCN/S180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小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转染该表达载体的S180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且凋亡多发生在G0/G1期;转染DCN表达载体的S180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成瘤性降低,提示转染DCN在实验动物体内外都能表现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人微小抗肌萎缩蛋白基因(microdystrophi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研究其体外表达情况。方法 限制性酶切PBSK-MICRO质粒的微小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oD-NA3.1(+)的Notl位点内,克隆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icrodystrophin。通过酶切和测序对质粒进行鉴定。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rMSCs中,经过G418筛选后。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pcDNA3.1(+)/microdystrophin经过Notl、HindⅢ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插入片断正确。提取转染重组质粒rMSCs的总RNA,进行RT-PCR可见mRNA的转录:对G418筛选后rMSCs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细胞内亮丽的红色荧光.说明转染后的rMSCs有微小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人rMSCs内有微小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体外修饰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