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特高含水期开发需要,某试验区通过完善现有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缓解平面和层间矛盾,提高薄差油层动用程度.通过在该区块对注水井进行注入剖面同位素测井,指导了细分注水方案的制定;对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了单井和井组细分注水措施的效果及区块油层动用状况,为油田长期水驱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利用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确定了牛东区块卡拉岗组火山岩岩性。通过建立火山岩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的相互关系制定油层解释图版,深入研究火山岩储层、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确定火山岩储层物性下限。从而为牛东区块测井解释和探明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为油田下一步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三低油藏,超前注水开发。由于各区块油藏特征有所差别,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建立测井解释标准,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而且利用常规方法,部分水淹层和油层很难区分开。该文在深入开展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分区分岩性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参数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测井解释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水淹层的测井评价方法。通过新建立的分区分岩性解释模型,对研究区内255口井进行了重新解释,解释符合率超过85%,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通常油层在酸化压裂等工艺技术措施下,才可产出工业油流,对低渗透油藏有效储层进行测井解释较为困难。从冷家堡油田冷46区块的油藏特征出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方法。为检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精度,在取心井中选取5口井进行岩心厚度与测井厚度对比,层划准率达100%。并据此标准划分39口单井有效厚度,有效地保证油层射孔,为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Ⅲ1层为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微裂缝较发育.历经10年注水开发后,该区块地下油、水分布复杂,识别水淹层难度大.针对生产效果变差、自然递减率增大的矛盾,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技术对低渗透砂砾岩厚油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储层划分为A、B、C、D、E 等5类流动单元.在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根据岩电实验和中子寿命测井解释成果等建立了不同水淹类型的流动单元测井解释模型,对厚油层水淹层进行定量解释.现场投产新井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结果与生产实际符合率超过85%,识别精度与常规电测解释结果相比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牛心坨油层属于典型双重介质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砂岩油藏。针对注水开发高含水期暴露出平面和纵向矛盾突出、层间动用差异大、措施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以钻井、录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精细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分层系开发调整方案,上层系实施层系归位、合理加大注采比,下层系实施多种形式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区块产量快速递减趋势得到遏制,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统计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21口探井及开发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资料,建立了应用于本区块的录井岩心实物油层解释评价标准;并综合应用岩石地化热解分析资料、测井等资料,定性地建立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录井油水层解释评价标准、图版.实际应用表明,图版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江汉油田深井低渗透油藏较多,由于地质特点的差异,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不同。而王场油田王广区和广华油田广二区均为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这两个区块的主力油层连片,地质条件及油层物性相似,且均为90年代进行重新认识后进行滚动完善并投入注水开发的,但注水开发效果截然不同。力图通过对两区块主力油层井区的注水开发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了差异所在,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渗透油藏经20多年的注水开发,普遍存在注水启动压力升高,油层吸水能力下降,采油井采不出液的问题。通过对注采井组生产动态分析和地层测试资料分析,认为宝北区块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严重的储层伤害。在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优选适宜的油层保护技术和解堵技术,对改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块现场目前已实施二氧化碳解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型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测井和地质相结合识别低阻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阻油层成因复杂,类型多,不同区块其成因存在差异,其研究很有必要。低阻油层其电阻低于或接近临近水层,使得常规测井很难判别油水层,这给测井解释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容易造成解释失误,解释符合率偏低。本文从地质方面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也总结出了简单的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