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瞿霜菊  黄辉  曹正浩 《人民长江》2013,44(10):80-83
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的滇中地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近年来的连续多年干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滇中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实施滇中引水工程的必要性。对分散引水方案和干流集中引水方案进行比选后,最终确定了从金沙江干流奔子栏自流引水的调水方案。该方案具有运行费用低、易调节、移民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工程实施后可有效缓解滇中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2.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缓解区域资源性缺水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跨流域调水规划的特点,归纳提出跨流域调水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分析拟定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技术路线;提出跨流域调水的主要工作内容,阐述主要工作方法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对跨流域调水规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破解滇中地区严重缺水的"瓶颈"问题,云南省提出了分近、中、远期三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和战略构想,采取强化节水、深度开发区内水资源、区外调水和部分地区以水限制发展等措施,按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办法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一是充分挖掘滇中地区水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滇中调水规划区水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气候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的特点,收集了大量的水文气象、经济社会与各类水库资料,通过还原计算、插补延长和合理性检查,绘制了多年平均降水、径流与蒸发等值线图,运用数据库和Mapinfo、Arc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分别计算了各水资源四级区套县级行政小区计算单元的水资源量,并累积成四级区和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推求出了滇中调水规划区112个小区的月、年降水与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量系列;根据水库资料,采用不同方法分析计算了各大、中、小型水库的年、月径流系列.为滇中调水规划及有关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真实、权威的水文水资源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5.
西辽河平原区河道沙化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匮乏是河道沙化的主要原因。利用MIKE BASIN软件,建立了西辽河平原区水资源管理规划模型,根据平原区水循环的特点,在流域关键节点径流量、供水量及水资源蓄变量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利用建立的模型,基于3次平衡理论对研究区2020水平年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区缺水程度为24.7%,属资源性缺水,强化节水及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本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采取强化节水措施后,减少需水占一次平衡缺水的63.6%,引绰济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得以缓解,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位有望每年回升0.16 m。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资源规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水资源的特点、用水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研究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着重阐述了急需解决城市水荒问题,节水治污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首要任务,要立足当地水资源,必要时实行跨流域调水,城市水资源规划必须服从流域水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7.
滇中调水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达的地区.然而,由于处于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的分水岭上,源短流小,加上本身处于云南省降雨低值区,滇中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缺水已严重影响了滇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河湖的生态环境.从金沙江调水到滇中地区是保证滇中地区乃至全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介绍了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水资源状况,滇中调水工程规划过程和主要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8.
杨立彬  王煜  张玫  龚华 《人民黄河》2006,28(6):65-66
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水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流域缺水形势严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通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对水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考虑节约用水、污水回用、可能的外流域调水等多种因素,研究流域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近、远期缓解流域资源性缺水、维持河流基本生态需求的对策,认为在大力发展节约用水、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潜力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远期必须实施外流域调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渭河的资源性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谋划陇南向陇东跨流域调水 保障能源基地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省委确定的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平凉、庆阳两地区的陇东为重点建设的石油、煤电、煤化工基地,但当地水资源无法满足其需要。本文从甘肃水资源的实际着手,论述了实施陇南向陇东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能的调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毗河供水工程为例,论述了工程调水规模的经济合理性。调水规模的确定以"挖掘潜力"和"节约用水"为基础,首先应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供水潜力;其次,挖掘调入区节约用水的潜力。从当地水资源利用率、调入区与调出区用水定额对比,现状水平年与规划水平年用水定额对比,通过工程措施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的经济性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论证了工程的调水规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6-78
根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对西南诸河6个二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14个三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若干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以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对西南诸河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为西南诸河水生态良性循环、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伍立群 《人民长江》2004,35(3):19-21
昆明市及其周围地区降水不丰富,水资源紧缺,属于水源型缺水城市;同时,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地滇池的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从多角度分析了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及其产生原因.解决缺水问题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引水济昆是滇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缺水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已引起全社会之关注。解决河南缺水的几种途径:一是挖潜节水,充分利用法地水资源;二是从黄河干流引水;但均受到水资源量少的制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缺水状况。只有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华北调水之势,从长江调引部分水量,才是解决河南省缺水的根本途径。长江有水可调,且水质优良;中线工程技术上可行;地理条件也有利于自然引水,输水,供水。中线工程对河南省也有不利影响,主要  相似文献   

14.
李学辉  伍立群 《人民长江》2008,39(24):29-31
干热地区在云南省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和怒江流域。干热地区是云南省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区域,区域内太阳辐射热能非常丰富,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干热地区的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和地表水资源等干热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区域水资源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云南省干热地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耗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水循环中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和耗水平衡原理、径流过程和需水过程的特点,简述了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不同地区生态保护目标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水资源模拟中生态耗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以湖泊或湿地耗水、河道生态用水约束、区域地表生态耗水以及流域出境下泄水量构成的流域生态耗水系统,与水资源配置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嫩江流域的成果简要地说明了生态耗水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合理开发怒江流域水能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05,36(4):1-2,7,71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5大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于云南省潞西县流出国境,出境后称萨尔温江。怒江一萨尔温江干流全长3240km,流域总面积32,5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520亿km^2,其中我国境内长2020km,流域面积13.6万km^2,年径流量710亿0。怒江流域丰富的物种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最具开发优势。怒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积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及移民安置等问题,保障怒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3-75
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将长江流域划分640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对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对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为促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目前开展的水权制度建设,是从流域内单个流域或水系考虑,分别进行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水事纠纷频繁发生。为了缓解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修建了大量的供水工程,这些工程对水量的再分配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改变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随着不同供水工程的建设,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也处在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同时,一些规划的实施,也对水资源管理和水量配置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探讨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水量分配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杨永德 《人民长江》2007,38(8):88-90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城市需水增长快、供求矛盾加剧、水污染加重、用水效率低下等水资源问题.三峡水库的建设运用,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打破了长江原有的水平衡.保证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调配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了解流域本身的水资源特点和问题,研究河流生态用水,分析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度,提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量分配方案,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维护河流健康发展的需求和根本.对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水量分配研究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