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系统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地下厂房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将各洞室进行了水电工程地质围岩分类和巴顿Q系统围岩分类,对各洞室围岩稳定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伟健  陈鑫  刘金锋 《东北水利水电》2023,(12):40-41+68+72
地下厂房及平硐的安全开挖和高效施工,是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可研阶段的重要工程阶段。本文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硐室开展的放射性元素及有害气体测试,详细说明各种工程阶段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的检测、标准及评价,为该工程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系统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地下厂房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将各洞室进行了水电工程地质围岩分类和巴顿Q系统围岩分类,对各洞室岩稳定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工程,右岸地下厂房系统具有深埋性、洞群式、大跨度、高边墙、延伸长等特点。随施工进展,地质编录、图件绘制、超前预报、计算分析等施工地质工作同步进行。简要总结主、副厂房洞室围岩的分类,并将其与前期勘探资料进行了对比,两者围岩类别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介绍马鹿塘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厂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应对处理措施建议.地下厂房埋藏较深,工程规模较大,围岩完整性好,相对于厂房洞室的地下水外永压力水头较高,对洞室围岩的长期稳定性产生不利因素.为确保厂房围岩的长期稳定和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建议:在主副厂房、主变室、尾闸室及母线洞的顶拱和边墙设排水孔,以降低外水压力.对局部滴水、渗水明显地段根据实际情况专设特定捧水孔进行引排.充分利用地下厂房周边的各施工支洞、主变运输洞、尾闸交通洞等作为厂房的排水廊道.以确保厂房围岩的长期稳定和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并为运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6.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系统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通过大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 ,对各洞室进行了水电工程地质围岩分类和巴顿Q系统围岩分类 ,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口水电站采用地下厂房,主厂房布置于左岸山体内,由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母线廓道,电缆竖井及排水廓道等建筑物组成复杂的地下洞室群,因此在下洞室稳定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为查明地下洞室群的地质条件,已开挖总长380m勘察平硐并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试验工作,主要包括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的测量统计和围岩分类,岩体,断层,软弱夹层及裂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岩体的渗透性试验,岩体地震波测试,应力解除法三维地应力测试等勘察研究工作,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作出的评价是,左岸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条件较好,局部不稳定块体通过支护处理后,洞室围岩稳定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规模宏大,爆破开挖过程中因结构松弛和应力松弛,将形成围岩松弛圈,一般采用声波检测和钻孔电视方法检测围岩松弛深度及变化趋势,为地下厂房洞室开挖施工优化和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随着地下厂房不断下卧开挖,厂房顶拱距离开挖基面越来越远,在开挖基面很难实施厂顶围岩的松弛检测,往往导致地下厂房开挖中、后期的厂顶围岩松弛检测数据缺失,进而影响地下厂房围岩松弛深度资料的完整性.笔者介绍了在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上方锚固洞的底板观测孔内检测厂顶围岩松弛深度,为地下厂房顶拱围岩松弛深度检测提供新思路,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利地质构造及软弱地层是卡拉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性因素,鉴于此,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包含不同级别结构面及软弱地层的节理岩体模型。在节理岩体模型的基础上,对处于优化设计阶段的卡拉水电站进行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以及主副厂房洞和主变洞间距优化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整体稳定性较好,地下厂房区围岩具备成洞条件;但存在软弱地层T3z2-5区域围岩变形较大,局部区域节理相互切割易造成块体滑落等工程地质问题,需要对其重点关注;结合洞群开挖后围岩内场量的分布情况以及经济指标和力学指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洞室间距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主副厂房洞和主变洞间距50 m为最优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卡拉水电站洞室优化、安全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糯扎渡工程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61.5m。地下厂房装机9台,主、副厂房开挖尺寸418m×29m×77.77m。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PMF时)31318m3s。该工程高心墙堆石坝设计、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溢洪道设计等问题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可研阶段及招标设计阶段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