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我国药物性肝病约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约占所谓"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1].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用药及对药物性肝病的及时、正确的诊治。方法:对我院7年里收治的19l例DI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①合并其他肝病者易发生DILD。②涉及16类药物的病因,前五位依次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根神经系统药。③潜伏期差异大。④临床表现不同。⑤病理类型呈多样性,包括从肝实质细胞到胆管细胞损害的各种肝病;急性多见,占76.5%。⑥停药后保肝治疗,80%以上预后较好;死亡率11%。结论: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药物相继大量上市和各种天然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肝病(DI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甘草酸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其用于治疗DILD已取得较好疗效,在DILD的预防与治疗中应用前景良好.本文简要综述甘草酸类药物用于DILD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DILD)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 mg(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硫普罗宁200 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均为q.d,用药30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对SB、ALT、GCT、ALP的降低及ALB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AST和LDH的降低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结论: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ILD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DILD是常见的肝病之一,引起DILD的药物中非甾体抗炎药物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次是抗生素.DILD的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史和肝功能损伤的实验室检查,并需排除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8.
赖力  张安新  陈福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84-1485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等。方法:回顾分析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因素。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少数民族多见,尤以哈族及蒙古族为主,占44.35%和30.64%;发病年龄以35~47岁多见,饮酒年限以12~27年居多,体重异常占44.54%;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黄疸、腹胀为主;血清学改变以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酒精性肝病对肝脏损害程度与饮酒量、饮酒种类等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可造成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叶建美 《海峡药学》2009,21(12):189-191
目的探讨DILD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90例DI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DILD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52例;年龄(56.9±11.7)岁;诱发DILD的药物涉及临床各科应用58个品种,均为常规剂量,用药平均(3.7±2.1)种;西药所致DILD57例(63.3%)、中药28例(31.1%)、保健品5例(5.5%)。无肝病临床表现,复查肝功能发现DILD18例;肝细胞型损伤70例,淤胆型肝损伤16例,混合型肝损伤4例。DILD出现时间在药物应用的3-76d,平均(36.9±11.8)d。治愈好转8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DILD临床比较常见,引起DILD的药物品种较多,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注意个体化;尽量减少多药并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定期检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使用利尿药甚多,易产生副作用。尤以低血钠症其发病率约占老年患者的20%,其症状为体虚、精神错乱、头昏、眩晕、痉挛等。低血钾症约占5%,其症状为心律失常,对无并发症(如缺钾、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或肝病)的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11.
邸岩  倪杰  齐颖  马进玉 《中国药房》2008,19(20):1577-1578
目的:对11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06~2007年在我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113例按照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进行临床分型,采用Maria标准及DDW-J标准进行评分,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相关性。结果:药物性肝病占同期住院的肝病病例的13.7%(113/822),其中肝细胞损害型占15.0%(17/113),胆汁淤积型占81.4%(92/113),混合型占3.5%(4/113)。Maria标准及DDW-J标准得出药物与肝病相关性的结论不尽相同。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是降脂药和免疫抑制剂,抗凝剂居第3位。结论:DDW-J标准与临床诊断比较接近,规范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和慢性肝衰竭(CLF)的病因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总结67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因、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LF的前3位病因是:HEV感染、HBV感染与病因未明的肝病;SALF前三位为药物性肝病、HEV感染、HBV感染和病因未明的肝病; CLF前三位为HBV感染、HBV与HEV重叠感染、洒精性肝病.HBV感染在嗜肝病毒感染中占绝对优势.HEV、HBV重叠感染所致肝衰竭的治疗有效率低于两者单独感染P<0.05.HBeAg(-)易重叠感染HEV,且治疗效果差.结论 三种类型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不同;HBV感染居CLF首位;乙戊肝重叠感染较两者单独感染所致肝衰竭的比例高,病死率高; 乙戊肝重叠感染者中HBeAg(-)占70.97%,且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儿童尿路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尿路感染住院患儿中,性别分布随年龄不同而不同,男孩以3岁以下多见,女孩以3岁以上多见.(2)无症状菌尿者占59.18%,与年龄、性别无关.(3)复杂尿路感染占76.16%,合并的复杂因素主要为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及并发症1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宝安区麻疹流行的特点、少见的并发症及早期防治.方法分析153例麻疹患者临床资料,对少见并发症支原体肺炎提出诊治方案.对出皮疹3 d后的患者采静脉血2 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1)本次流行是小范围,外来人口、农民工为主.(2)婴幼儿发病率高占49.6%.(3)少见的并发症轮状病毒性肠炎占30.2%,支原体肺炎占19%.结论 (1)应提前麻疹疫苗的初种月龄.(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3)早诊治并发症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e,DILD)是指药物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病。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增加,DILD也不断增加,且无显临床表现的亚临床型药源性肝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有临表现者。且影响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种类、用药时间、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及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前3位为抗结核药占62.1%(36/58),中草药占19.0%(11/58),抗微生物药占3.4%(2/58);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35例(60.3%),恶心呕吐18例(31.0%),发热5例(8.6%),皮肤瘙痒5例(8.6%),无任何症状21例(36.2%),皮肤巩膜黄染20例(34.5%),肝大4例(6.9%),皮疹3例(5.2%);治疗1个月后痊愈29例(50.O%),好转24例(41.4%),未愈3例(5.2%),死亡2例(3.4%).结论: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很多,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肝功能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7-3088
目的:分析5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56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结核类药占26.79%,抗生素类药占21.43%,抗肿瘤类药占14.29%,中草药占12.50%,抗甲状腺类药占8.93%,降血脂类药占7.14%,糖尿病类药占5.36%,其他占3.57%.结论:(1)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类药及中草药多见.(2)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3)药物性肝炎肝功能检查显示GGT及ALP明显升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激素及非激素在治疗严重的淤胆型药物性肝病(DILD)中的作用。方法淤胆型DILD诊断依据为Za-kim分类标准,疗效标准为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疗效的显著性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10年间收治的严重淤胆型DILD78例,依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将其分为激素治疗组及非激素治疗组。激素治疗组以激素使用前的总胆红素为基数,非激素治疗组以入院时的总胆红素为基数;以住院期间平均每天总胆红素升高或下降占基数的百分比表示治疗反应。激素治疗组为52例,治愈率为92.31%。非激素治疗组为26例,治愈率为69.23%,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激素治疗组开始治疗时总胆红素为(354.36±137.68)μmol/L,比非激素治疗组的(254.77±74.51)μmol/L明显为高(P<0.05)。激素治疗组总胆红素每天平均下降速率为3.56%±2.11%,明显快于非激素治疗组的2.12%±1.02%(P<0.05)。结论对于胆汁淤积型DILD,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淤胆症状,使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文建 《贵州医药》2007,31(9):829-830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随着近年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1]。我们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DILD,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DILD患者61例,所有入选患者参照文献[2]标准诊断为DILD,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49±17岁。致病药物:抗结核药13例,中药或减肥茶12例,非特异抗炎药11例,免疫抑制剂9例,解热镇痛药8例,抗甲状腺药4例,降糖药2例,性激素及抗心律失常药各1例。全部病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儿童过敏性紫癜3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8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3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1~2007年每年的住院构成比依次为0.91%、1.12%、1.25%、1.28%、1.35%、1.48%及1.71%.(2)农村惠儿213例,占63.39%.(3)诱因:感染因素216例(64.29%).进食特殊食物引起64例(19.04%),药物引起56例(16.67%).(4)冬季发病148例(44.04%),春季发病130例(38.69%).(5)出现肾脏症状64例(19.04%),出现关节症状74例(22.02%).出现消化道症状70例(20.82%).(6)血清IgA升高58例(17.26%),IgE升高102例(30.35%).(7)预后:治愈276例(82.14%),好转32例(9.52%).结论:(1)HSP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惠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2)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3)要重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系统损害,如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4)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