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从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培养基等6个方面对4株石油降解细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每100 mL培养液中接种0.5 mL种液时,Y-4菌株在30~35℃、pH值7.0~7.5、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18 h时产菌量最多,6~24 h为对数生长期;Y-5菌株在35℃、pH值7.3~7.5、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24 h时产菌量最多,10~24 h为对数生长期;Y-7菌株在35~37℃、pH值7.0~7.2、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30 h时产菌量最多,12~30 h为对数生长期;每100 mL培养液中接种1 mL种子液时,Y-12菌株在35℃、pH值7.9~8.1、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36 h时产菌量最多,18~30 h为对数生长期;同时采用4个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表明4个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但在营养条件比较丰富的1#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在2#、3#、4#培养基中生长较差,4个菌株中Y-7的产菌量最少。  相似文献   

2.
原料以茶皂素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黑曲霉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接种量,再通过曲面响应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降解率显著性次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pH接种量发酵时间摇床转速,得到最佳的优化条件为: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38.7℃,培养基初始pH为6.14,摇床转速为125 r·min~(-1),接种量1.25%。在以上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降解率为(79.97±0.82)%,与理论值80.56%吻合。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筛选方法,探讨不同的培养基起始pH、氮源、碳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转速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确定杏鲍菇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起始pH为6,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豆饼粉,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培养温度为27℃,最佳接种量为12%,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23 r/min,较佳通气方式为纱布塞。  相似文献   

4.
以番木瓜根际分离出的4株具较好解磷效果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摇床转速、接种量、装液量和培养时间对4株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菌株在初始pH 7.0和发酵培养5 d时均具有最高的解磷能力,而其他4个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均表现出差异性。2株无机磷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均相同,分别为33℃和3 mL,但摇床转速和装液量不同,分别为180、200 r/min和60、50 mL;2株有机磷菌最佳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均相同,分别为31℃和160 r/min,但装液量和接种量不同,分别为60、50 mL和1、4 mL。  相似文献   

5.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发酵环境条件进行筛选,所选取的3个关键因子为: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知,当培养基初始pH 8.30、接种量11.1%、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0.32 mL/mL时,可获得最大灵芝富锌率,最大预测值31.01%。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降解菌Gibberella fujikuroi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稻秆作为唯一碳源,研究了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对丝状真菌菌株Gibberella fujikuroi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丝状真菌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氮源为CO(NH2)2,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120h,培养温度为28~37℃,培养基初始pH为5~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到1.723IU/mL、0.368IU/mL和0.344IU/mL.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蛹虫草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蛹虫草的菌丝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种龄为4d,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5h,接种量为7.5%(v/v),在该条件下所得蛹虫草菌丝收率最高,以此确定蛹虫草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富锌灵芝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为影响富锌灵芝液体种子量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富锌灵芝液体种子的培养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12块(直径1.0 cm)、培养基初始pH7.10、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80 mL/250 mL时,可获得最大预测值22.54 g/L的富锌灵芝液体种子量(以菌丝干重计)。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瘤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质芽孢杆菌L-k和大豆根瘤菌HH103为试验用菌株,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探讨接种顺序、接种比例、初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对L-k芽孢生成量的影响.进一步对各单因素进行不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的较好组合为:混合接种比例为1:1,初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30mL培养液,接种顺序为先接种L-k之后4h接种HH103,这个组合下芽孢生成量达到2.43 ×108cfu·mL-1,比对照提高16.3%.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海旋菌Thalassospira sp.Fjfst-332产κ-卡拉胶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基础产酶培养基的条件下,考察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 H、装液量、接种量、温度和转速对κ-卡拉胶酶合成的影响,再选取温度、p H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κ-卡拉胶酶在培养基初始p H 7、接种量3 m L、装液量30 m L、转速150 r·min-1、温度25℃的条件下,其酶活力最佳,为106 U·m 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测定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摇床转速,明确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海洋细菌L1-9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豆饼粉1.00%,玉米粉1.50%,麦麸1.00%,大米粉0.50%,KH2PO40.05%。正交试验表明,在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0%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pH值8.0,转速190 r/min。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菌体数最多可达1.035×1010个/ml;通过比浊法测得最大OD值量为0.817。在此基础上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0%,发酵时间84 h时,菌体生长最理想。[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L1-9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桐粕降解菌DBTM1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桐粕粗蛋白降解菌DBTM1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DBTM1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在摇瓶培养阶段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绘制了该茼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该菌株适合的种子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50%、蛋白胨0.75%、NaCl 0.5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适转速为210 r·min-1;DBTM1生长影响因素的大小次序为蛋白胨>温度>转速>玉米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的最优产孢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淀粉1.000%,花生饼1.500%,MnSO4.H2O 0.005%,无水MgSO40.050%,KH2PO40.150%,K2HPO4.3H2O 0.300%,CaCO30.050%;最适培养条件为:最佳移种时间18~20 h,温度37℃,pH7.5,转速250 r/min,接种量10%。[结论]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活菌数高、抗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益生菌制剂,对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制剂的培养基配方及各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进行联合培养,并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废糖蜜初始pH值7.5,转速16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40%。经优化后活菌数得到显著提高,达到6.6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6.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思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08-11009
[目的]筛选贵州当地的产酱香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从豆豉样品中分离菌株,制作种子液接种于黄豆培养基,发酵完成后,通过感官判定选取产酱香效果较好的菌株保存。选取发酵时间、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作为培养条件,利用正交试验对这3个因素对菌株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16,培养时间对其生长活力影响最大,培养温度其次,培养基起始pH影响最小;GX-16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以LB液体培养基作为种子液培养基,培养基起始pH为7.5,培养温度为35℃,在15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结论]从贵州大方、黔西采取的豆豉样品中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一16,为贵州产酱香细菌种质资源和产品开发及政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17,从生理生化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 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结果]B17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乙酸铵,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 H为6.0~7.0,接种量为3%,在该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30℃、160 r/min培养24 h,絮凝活性可提高25.0%~38.3%。[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高效的絮凝剂产生菌、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絮凝剂的活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番茄叶霉病拮抗细菌H402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地区大棚及温室中的番茄叶片中分离到1株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细菌H402。该菌株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好。为此,对该菌株在摇瓶中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最佳培养基组分为淀粉20 g,蛋白胨20 g,NaCl 5.0 g;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 7.0、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60 h。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发酵周期、碳源、氮源、pH、初始酒精浓度对K-8醋酸菌发酵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K-8醋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蔗糖1.0%,酵母膏1.6%、起始pH为4.5,初始酒精浓度为4%、接种量为6%,于30℃、175 r/min的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4d。经优化后,K-8醋酸菌发酵的产量可达到50.251 g/L。[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