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园春 《山东医药》2011,51(23):34-3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CHD患者[CHD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CRP、IL-6、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MI、UAP患者显著高于SAP患者(P均〈0.05);AMI和UAP患者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CRP、IL-6和TNF-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52例冠心病病人,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观察并比较4组TNF-α和IL-6水平,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冠脉病变积分与TNF-α和IL-6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AMI组、UAP组和SAP组病人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其中AMI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31、0.081,而UAP组分别为0.191、0.121,SAP组TNF-α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的偏回归系数是0.230。结论冠脉病变积分与TNF-α和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两者水平与急性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健康者(对照组,33例)血清APN与TNF-α、IL-6、hsCRP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SAP和UAP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SAP和UAP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TNF-α、IL-6、hs-CPR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心绞痛患者血清APN与TNF-α、IL-6、hsCRP之间均呈负相关(r=-0.47,r=-0.39,r=-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TNF-α、IL-6、hsCRP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APN与TNF-α、IL-6、hsCRP的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成坤 《山东医药》2010,50(43):88-8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3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结果血清CRP、IL-6、IL-18和TNF-α水平均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和稳定状态,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为冠心病的分型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冠心痛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尿酸(UA)、胱抑素(Cys)-C水平变化及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清标本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水平变化参与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且病情越严重各指标水平越高,可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 、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组间血清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选择冠心病(ACS)患者11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小于25%者31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SI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ISI较对照组、SAP组明显降低( P<0.05),SAP组较对照组、AMI组较UAP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SI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程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临床角度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2例正常者(对照组)血清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08±2.44)∶(2.32±1.23) mg/L、(15.51±3.54)∶(11.56±3.28) 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CRP、IL-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与IL-6显著性相关(r=0.55,P<0.01).血清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均P<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CRP、IL-6水平增高越多,血清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IL-6及CRP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4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RP,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IL-6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CRP及IL-6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ClIP及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IL-6水平与CRP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及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的表达以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30),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0),对照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ELISA检测IL-6.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患者PD-L2蛋白表达、hs-CRP、IL-6水平依次升高;AMI组、UAP组、SAP组PD-L2表达及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D-L2表达与hs-CRP、IL-6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01;r=0.511,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促炎因子hs-CRP、IL-6的分泌,从而提示共刺激分子PD-L2不仅参与冠心病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而且该作用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SAP组);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HIF-1α、HO-1的水平。采用相关分析HIF-1α和HO-1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AMI和UAP组患者血清HIF-1α、HO-1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血清HIF-1α、HO-1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HIF-1α、HO-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IF-1α、HO-1水平做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增加体内HIF-1α及HO-1表达水平增高,HIF-1α及HO-1在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60例非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浓度。结果SAP、UAP、AMI、OMI患者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SAP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免疫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患者25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和单核细胞CD36比例,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分别为(8.60±1.55)%和(8.17±1.43)%,低于对照组的(10.40±1.43)%和SAP组的(10.72±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AMI组和UAP组单核细胞CD36比例均升高;AMI组和UAP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SAP组、UAP组以及AMI组hs-CRP、IL-17和TNF-α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CD4+CD25+Treg和单核细胞CD36比例与hs-CRP、IL-17、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比例明显增加,CD4+CD25+Treg比例明显减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 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IL-6和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 IL-6和TNF-α.结果 ①在 ACS 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②各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CS组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①64排螺旋CT 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②血清IL-6、TNF-α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③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及IL-6、TNF-α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IL-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IL-8与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8升高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IL-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动态监测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冠心病(CAD)诊治及预后价值。方法 122例老年CAD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及CRP、TNF-α、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值。结果 4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SAP、UAP、AMI组PDW、MPV、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AP组明显低于UAP组(P<0.01),而UAP组又明显低于AMI组(P<0.01);SAP、UAP、AMI组PCT及PL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SAP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而UAP组又明显高于AMI组(P<0.01)。结论对CAD患者血清CRP、TNF-α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值变化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防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清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PAPP-A、高敏CRP(hsCRP)和TNF-α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检测PAPP-A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SAP组血清PAPP-A水平和单核细胞PAPP-A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UAP组和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1)。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6,r=0.712,P<0.01),同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6,r=0.733,P<0.01)。结论:PAPP-A可能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和血循环中,并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健康者(对照组,33例)血清APN与TNF-α、IL-6、hsCRP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其相关性。结果SAP和UAP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SAP和UAP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TNF-α、IL-6、hs-CPR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心绞痛患者血清APN与TNF-α、IL-6、hsCRP之间均呈负相关(r=-0.47,r=-0.39,r=-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TNF-α、IL-6、hsCRP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APN与TNF-α、IL-6、hsCRP的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