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以安麦6号为试验材料,以每公顷施N225kg,P2O5120kg,K2O90kg为基准,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产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该品种的最佳施肥运筹方案:磷、钾全部作底肥,氮BE40%作底肥、60%作起身拔节肥,即折纯每亩施P2O56kg+K2O8kg+N6kg作底肥,拔节期追施氮肥9kg。  相似文献   

2.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巩留县玉米进行施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巩留县玉米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8.83%,磷肥为17.08%,钾肥为144.16%;100 kg玉米籽粒N素平均吸收量为2.20 kg,P素平均吸收量为0.86 kg,K素平均吸收量为2.50 kg,吸收N∶P2O5∶K2O为1∶0.39∶1.14;玉米N素养分校正系数为1.68,P素养分校正系数为2.28,K素养分校正系数为0.99。  相似文献   

3.
玉米应用复合微生物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巩固北林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对玉米应用25%复合微生物肥料进行施肥技术研究。研究出我区玉米应用25%复合微生物肥技术:每亩施用量为100kg,采用全层施肥,重施底肥。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绥化市北林区玉米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巩固全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对玉米应用25%复合微生物肥料进行施肥技术研究。研究得出我区玉米应用25%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每亩施用量为100kg,采用全层施肥,重施底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玉米"3414"试验,对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研究,获取可靠的土壤供应养分量、有效养分利用系数、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作物最佳施肥量和养分配比等重要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试验结果得出,土壤供N量:14.77 kg/667m~2,土壤供P量:9.34 kg/667m~2,土壤供K量:21.88 kg/667m~2,氮肥利用率:30.22%,磷肥利用率:8.21%,钾肥利用率:64.88%。最佳施肥量为N 8~12 kg/667m~2,P_2O_(5 )9~11 kg/667m~2,K_2O 9~11 kg/667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索宁夏南部低温阴湿区马铃薯露地种植对氮、磷、钾三要素的搭配要求,掌握其最优的施肥技术,用以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大田生产。依据试验结果:低温阴湿区马铃薯种植,以陇薯6号为例,对产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亩施纯氮以10kg为宜,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施入适量磷肥(纯P2O55kg/667m2左右)。虽然马铃薯属喜钾作物,但由于土壤中普遍地富含钾肥,所以在栽培中即使施入少量钾肥(以纯钾15kg/667m2为上限)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产量水平的多点田间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民常规施肥的肥料利用率试验,验证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掌握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和农民常规施肥情况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为敦化市化肥用量零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是将土地平面修成垄沟交替形状,用地膜覆盖垄面,在垄上或垄侧种植作物,按照作物生长需水规律,将水浇灌在垄沟内(见图1).该技术的操作要点如下.1.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度整地选择耕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灌排方便、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光照充足的地块.灌足安种水,播种前深翻20~25 cm,做到土壤疏松、土块细碎.(2)施肥马铃薯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有机肥在春耕时施入,每0.067 hm2施人优质农家肥5000kg以上;化肥在播种时施人,全生育期每0.067 hm2施入纯N 10~12 kg、P2O58~10kg、K2O8~10kg,并根据测土结果进行配方施肥.禁止施用含氯化肥.  相似文献   

9.
泽州县旱地春玉米"一增六改"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泽州县旱地春玉米"一增六改"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模式.要认真把握增加密度、选用品种、改变常规耕作播种方式、推广配方施肥、氮肥分次施入、秸秆直接还田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犁地前,施磷酸二铵15~20kg/667m2;尿素5~8kg/667m2;钾肥0~3kg/667m2;锌肥1~1.5kg/667m2;并带种肥磷酸二铵5kg/667m2。保苗数:基本苗5500~6000株,有效株数5200~5800株。滴灌指标:根据土壤质地及地力的差异,地亩玉米全生育期一般需要滴水6~8次,每次滴水量35~45m3/667m2总定额为350~370m3/667m2。1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多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玉米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平原灌区中、高产田和旱作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试验结果表明,50%或全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中产田和旱作区以配合施用225 kg/hm2氮肥较好,高产田以配合施用225~270 kg/hm2氮肥较好。同时,为了实现培肥的目的,在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早稻配方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双季早稻产量为389.0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23.5kg,增产6.4%。常宁市早稻配方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3.83%、15.84%、23.7%。氮肥平均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6.56个百分点,磷钾肥利用率则偏低。生产中应通过合理施氮、稳施磷肥、增施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等在玉米生长方面的需求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科学施肥的技术环节,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用"3414"设计,对威芋5号进行氮磷钾用量研究,得出经济有效的肥料组合是:667m2产马铃薯大于或等于2200kg的施肥措施是,施N:4.74~8.007kg/667m2、施P2O5:2.685~10.433kg/667m2、施k2O:5.712~12.282kg/667m2;大于或等于2500kg的施肥措施是,施N:9.00 kg/667m2、施P2O5:1.313~5.055kg/667m2、施k2O:3.066~18.528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在衡阳县西渡镇的河潮泥上进行了黄瓜"2+X"田间肥效试验。试验表明:基础施肥试验优化施肥处理产量达到30 325.5 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 655.0 kg/hm2,增产9.6%,增产效果较好;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以优化氮区(在增施菜籽饼1 44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施165 kg/hm2)产量较高,达到37 573.5 kg/hm2,4个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优化氮区、70%优化氮区、130%优化氮区、无氮区。通过excel建立施氮量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得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河潮泥土种植黄瓜最佳施氮量为150.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37 312.8 kg/hm2。在农业生产中应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城县旱作区玉米施用硫酸锌肥能明显改善植株的产量性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为7.80%~17.02%,每0.067 hm2玉米田增加纯收入38.52~84.00元,施锌区与不施锌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表明,锌肥作基肥施用,以施1.5 kg/0.067 hm2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对宜州玉米施硼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硼为中等偏低水平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量的条件下,增施硼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即土壤有效硼(B)为0.35mg/kg,在施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240kg/hm2、70kg/hm2、150kg/hm2的条件下,施硼(B)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施硼(B)量在0~1.7kg/hm2的范围内,对玉米产量有促成效应,产量与硼施用量呈正相关,增产效果极显著,当施硼量达2.5kg/hm2时,则对产量有抑制效应,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19.
1明确3个问题 (1)如何施肥。农家肥最大的特点就是养分全面、含量低,养分释放慢,所以应早施,一般在播前一次性施入;而化肥养分含量高,用量少、见效快,一般应在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7天左右施入。农家肥要和化肥配合使用。农家肥结合深耕施入土壤耕层,或起垄扣入垄底;与农家肥搭配使用时,化肥(氮肥)30%作为底肥,70%作为追肥。磷钾肥一次投入。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是利用机械在翻耕、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按农艺要求的施肥数量的位置.将化肥施入土壤耕作深层的施肥方法,在旱田粮食油料作物增产效果中,化肥占30%~50%,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提高粮食生产,减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较好的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新技术,下面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