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莆麦312"系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大穗多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中熟,中矮秆,穗近长方形,每穗结实粒数49.1粒,千粒重46.1 g左右,大田生产产量5 175.0~5 700.0 kg/hm2。  相似文献   

2.
正淮麦45(原代号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以淮麦28为母本、淮麦25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80007。1特征特性淮麦45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5.7d,较对照品种淮麦20早0.4 d。幼苗半甸甸,叶色深绿。分集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平均株高81.8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粒。籽粒长圆形,硬质。成熟期落黄早,熟相较好。平均成穗数642.0万·hm~(-2),穗粒数32.9粒,千粒重44.2 g。  相似文献   

3.
富麦6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与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4.7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该品种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具有产量潜力高、成熟落黄较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富麦668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淮麦18为淮阴农科所1990年以豫麦13为母本、鲁麦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连续单株选择而成的半冬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该品种半冬性,抗寒性好.幼苗茁壮,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剑叶挺,株高85 cm,抗倒性好,全生育期长相清秀.穗层整齐,结实性好.中早熟.产量三因素协调,一般每公顷成穗600~675万,每穗35~40粒,千粒重40~44 g.籽粒白皮,半角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大穗型品种衡观35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每公顷基本苗180万(D180)、300万(D300)、420万(D420)和540万(D540)株,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小花结实、籽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衡观35主茎穗上部和I分蘖穗下部、济麦22主茎和I分蘖穗中上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呈增加的趋势。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两个品种穗中部小穗位弱势小花、上部和下部小穗位强势小花的结实。衡观35主茎穗中上部和I分蘖穗中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均高于济麦22。开花期穗干重与可孕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低种植密度处理下开花期穗干重的增加为其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衡观35的穗数。由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协调作用,两个品种均在D300处理下获得了最高产量,但与其余种植密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会促进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穗结实,进而增加穗粒数和产量,可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淮麦 1 6号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 Ms2 ( Tal)基因为工具 ,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 99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1 植物学特性 淮麦 1 6号属半冬偏春性 ,幼苗偏直立 ,苗期长势强。叶片宽挺 ,叶色翠绿 ,冬季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株型紧凑 ,剑叶细短上冲 ,株高 90 cm左右。穗纺锤形 ,穗较长 ,小穗排列较稀。一般每公顷成穗 675万 ,每穗结实 30粒 ,千粒重 42 g,长芒、白壳、白粒 ,籽粒角质。成熟早 ,比陕 2 2 9早 3d。1 .2 抗病性 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 ,高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都县地处全国啤酒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的腹部,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啤酒大麦的主要产地,常年种植啤麦30万亩以上。啤酒大麦每亩可容纳的有效穗数比较多。穗部着粒密度较稀,小穗(花)结实性较稳定,每穗粒数少,增粒增产潜力小,籽粒灌浆期长,粒饱、粒重高。根据盐都县常年啤酒大麦穗粒结构情况看,年度间每亩穗数变幅大,千粒重稳定性差,但每穗结实粒数较稳定。1981~1997年平均有效穗为41.0万,变幅为9.08万(36,7万~45.78万)海穗结实粒数为对.22粒,变幅为3.21粒(19.09~22.3粒);千粒重为4…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光合速率、茎秆干重及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可提高剩余叶片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幅较大,但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的增加和叶位的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剪叶后大穗型品种宿2001茎秆干重明显减轻.抽穗期剪叶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大穗型品种宿200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万时,群体综合性状最优。同时提出降低基本苗、调节肥水运筹等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伊春1号系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从83N20筛选的大穗角质单株培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抗病抗倒,优质,高产,2004年12月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伊春1号,品种审定编号为伊州审麦字(2004)004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中早熟,生育期115~127 d,株高82 cm左右,拔节后苗情表现较好,叶色浓绿,叶片宽大下披,茎秆粗壮有蜡质,孕穗后叶色转淡绿,叶脉较清晰。该品种轻感锈病,高抗赤霉病,抗旱,抗倒伏。该品种穗纺锤型,白色,长芒,长10 cm左右,结实小穗16个左右,穗粒数36~42个,角质,千粒重42g以上。伊春1号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12.
华麦10号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华麦0480/华麦2号于2017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成穗在465万~525万个/hm2;产量结构协调,结实性好,实粒数41.0粒/穗左右,千粒质量43.0 g左右;耐肥抗倒性好,中抗赤霉病。本文重点介绍华麦10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两优培九具有大穗优势,合理穗粒结构是有效穗240.0万~247.5万/hm^2,每穗总粒190粒左右。栽培措施应以壮秧和适宜密度保足穗;适期早播早成,在最佳时段抽穗结实;针对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大的生育特点,搞好施肥和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14.
薛国典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U004-U004
豫麦70号(内乡1 88)是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以绵阳84- 2 7与内乡82 C6的杂种F1为母本,以豫麦1 7号(内乡1 82 )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 0 0 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 0 0 3年通过国家审定。1 特征特性1 .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青绿,旗叶上举,株型适中。株高80 cm左右,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伏力强。穗长方形、长芒、护颖白色、无茸毛、椭圆形、斜肩、嘴锐形、脊不明显。穗长1 0 cm左右,每穗结实小穗2 0个左右,不育小穗1~3个,中部小穗结实3~4粒,平均…  相似文献   

15.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在宁夏淡灰钙土地区条件研究,其最适播种量99~159kg/hm2。合理群体结构:基本带225万~300万/hm2,最高总茎数1200万~1350万/hm2,分蘖成穗率达50%以上,收获穗75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20拉左右,千粒重40g,增产4.9%~8.9%,增加效益525.60~974.40元/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邮地区近几年小麦超高产实例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产量三要素指标:穗数30.9~35.3万/667 m~2,每穗粒数45.2~52.2粒/穗,千粒质量38.7~43.1 g。同时,在稳定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高邮市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前提。通过对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大穗型品种光灿1号、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3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栽秧苗素质优于毯苗机栽,穗粒结构协调,增产幅度大(平均8.7%),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钵苗机插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在江苏沿海垦区宜推广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与常规移栽稻相比,超高茬麦套稻水稻苗期生长迟缓,苗黄体瘦,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通过分析超高茬麦套稻基本苗、成穗密度、单株成穗数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肥料运筹、麦草覆盖厚度、旱育保姆拌种等栽培措施对提高麦套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武运粳7号)、穗粒并重型品种(宁粳1号)在有效穗323.1万/hm2,386.5万/hm2左右产量最高;采取旱育保姆拌种、麦草入墒少量覆盖、氮肥前移等苗期强化栽培措施能显著改善超高茬麦套稻的苗期弱势,促进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漯麦9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每hm2产8127kg、8076kg,增产显著,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漯麦9号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77cm)、中大穗(穗长9~13cm)、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480万~570万/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2~55g),茎秆坚韧、高抗倒伏,子粒半硬质且硬质率较高,既高产又稳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沧麦14’以综抗丰产节水为选育目的,以‘沧2004-93’为母本,‘衡722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抗逆育种技术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抗寒、抗旱、抗倒、丰产稳产的突出特点,适宜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86.5 kg/hm2,穗数591万/hm2,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5.0 g。介绍了‘沧麦1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