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川南都市圈建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南“都市图”的建设模式,应综合应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发展轴理论和网络发展模式理论,借鉴外资主导经济发展的苏州经济发展模式和本地民营资本主导型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川南区域融合,应结合川南地区实际,建立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突出“外向型”经济思路。建设“川南都市圈”,应主动融入成渝,甘当成渝经济区的“二传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拓展对滇黔地区的辐射,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求后发地区实现经济的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后发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寻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后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本文通过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经典理论的分析,从后发优势理论、大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多方面为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形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应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培育新的核心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平 《天府新论》2004,(5):45-47
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日趋严重。主要原因在于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行业垄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缺陷和政府调控机制弱化等。对此 ,应采取统筹城乡发展、打破行业垄断、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合理分配的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措施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广东既有较为富裕的珠江三角州地区,也有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一大障碍。对1994~2016年广东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进行研究,并探索了其经济差距产生的来源,研究发现: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轨迹呈现较为显著的倒"U"型变化,全省区域经济差距的最大来源是四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区域内部经济差距方面应重点关注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可能形成的"贫穷俱乐部"问题和粤北地区内部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是降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而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差异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的产生。因此,如何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课题。针对太原市南北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应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等措施,使太原市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度理论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理论,主要应用于区域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的布局.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运用梯度理论特有的运作机理,确定正确的梯度推移顺序,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统筹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部地区(本文指晋、皖、赣、豫、鄂、湘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中部作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联接中轴地位很不相符,不利于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区域传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传递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增长极”的提出、经济增长在区域间传递的效应分析、区域间要素传递的分析等三个阶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有效传递 ;从区域传递角度 ,探讨市场作用与政府干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耦合机制 ;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传递机制的系统研究 ,是实现西部开发和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环北部湾地区发展中心--广西双向开放开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谭朴妮 《学术论坛》2005,(8):112-118
在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开发.作为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广西具有双向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更应走全面开放开发的强区之路,进而促使民族经济的加速发展,为环北部湾地区及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根据广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就广西实施双向开放开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开放引进的重点与主导产业的开发以及促进双向开放开发支持系统的构建做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