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1例少见的、以左面颊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该病例仅以左下颌部麻木、左面颊部肿大而就诊,临床较少见,病理诊断忽略了CD20,误诊为NHL.结论 首诊医师不应只根据简单的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建议结合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11-01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110例,并总结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误诊12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6例、哮喘急性发作3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等.误诊时间为4~72 h.结论:对出现病情变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提高警惕、认真体检、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从而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各种疾病都会有典型的症状表现,以及不典型的症状表现,对于甲亢来说也是一样,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对不典型甲亢的症状表现加深认识,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患者术前或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从而造成呼吸道梗阻,导致缺氧窒息性死亡[1].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衰、心衰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改善多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纠正缺氧,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其不仅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失,还可能于操作过程中带入病菌,增加呼吸道感染机会,加重肺部感染.本文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救治的97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患者有效恢复率,减少气管切开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且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合并多器官疾病,极易误诊和漏诊,治疗棘手.笔者结合病例,参阅文献,总结老年心衰竭的治疗特点,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统计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收住815例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结果: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手术治疗22例,误诊率为2.7%.结论: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史采集不全面、不细致,临床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总结应对误诊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1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1~60岁,男女比例为1.4∶1;前三位常见发病部位为消化道(50.62%),咽淋巴环(14.52%),脾(6.22%);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58.91%);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原发部位肿物形成(67.63%).结论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不特异,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高热、上呼吸道疾病和流产为主要特征.该病是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发病机理、诊断方法、预防与控制6个方面阐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京市发热门诊呼吸道症状监测情况,探讨发热门诊对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预警作用.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两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在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就诊的患者病历数据,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与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的时间趋势一致,实验室确诊流感的时间趋势却有一定的滞后性;发热门诊每日就诊人数与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每日就诊人数、流感样病例每日就诊人数和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每日就诊人数呈高度正相关(r=0.99、0.99和0.48,P均<0.001).结论:发热门诊的症状监测对呼吸道传染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发热门诊为呼吸道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32例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32例手术,30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是外伤性睥破裂的特殊类型,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而病情变化又凶险,应给予高度重视,按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造成误诊、误治,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