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又见五台山项目的创作是一次奇妙的体验,导演和建筑师的紧密合作,打破彼此之间的边界,从建筑主体向前广场延续出连续七折的墙体,宛若徐徐拉开的经折,巧妙地化解了大型建筑体量对自然环境的压迫感,形成没有边际的建筑。  相似文献   

2.
昌里园作为上海昌五小区的西侧边界,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围墙"为对象,结合传统修补匠的营造策略,对围墙的形式与功能展开重构,在满足围墙空间划分功能的同时,给周边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的栖息之所,使其成为疏解现代都市问题的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3.
<正>非建筑之建筑THE NON-ARCHITECTURAL ARCHITECTURE又见五台山剧场的设计出发点并非单纯的建筑,而更像剧场演出内容在地景空间上的延伸。于是,剧场本身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呈现都相对弱化,而剧场建筑入口之外长长的空间序列成为了设计的聚焦点—一尤其是剧场的外部体量通过伪装而融入作为空间序列母题的片状"群山"之中而难以辨识。但即使以非建筑要素作为设计出发点,在出发点实现的过程中,建筑的处理方法都是决定项目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如何,这个项目将不可避  相似文献   

4.
阿瑟·丹托(ArthurC.Danto)在《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一书里面关于"艺术作为摹仿"的分析中讲到艺术如何从宗教性的秘密仪式转变成(从古希腊开始的)剧场的公开表演形式:参与仪式的人一旦变成剧场台下的观众,并且具备关于"台上发生的事情只是表演"的认知,剧场的物理性建筑空间本身即成为区分真实与艺术的框架。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剧场"的概念被更为关联性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戏剧理论"带给剧场设计的变化出发,引入"观演一体化剧场"概念,在"又见五台山"专属剧场设计中,对大型观演一体化剧场基于消防性能化的消防设计进行了探索,希望对超大空间的消防设计与疏散问题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摘传统观演建筑是与传统演艺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遗留。笔者通过对我国古镇中传统观演建筑的调研以及对传统观演空间"空间公共性"的研究,探索如何增加传统演出中的互动性和公共交流,提高公众参与性。而当代剧场最大的问题是"空间公共性"的丧失,故笔者认为当代的剧场还需要向传统观演场所学习,依托于传统商业街区而成为城市的公共交往空间,可以使其重新获得"空间公共性"和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7.
朱起鹏 《建筑技艺》2012,(4):254-256
200年前的北京,嘉庆皇帝初登大宝。四海承平,民生安乐。北京的市民们开始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戏剧演出之中。无论是新兴的四川秦腔、皮黄腔、梆子腔,还是久占京城的昆弋腔,都在宣武门外的大小戏院中粉墨登场,管弦高奏,被称为花雅之争的戏曲变革徐徐展开。早在乾隆朝末,繁荣的商业剧场便成为京师的骄傲。以广和楼、  相似文献   

8.
剧场类大空间建筑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而具有不同于普通民、商用建筑的的空间特点,内部尤其观众厅缺少明确的防火分区,具有极大的火灾隐患。此外,在其使用过程中人员密度大且人们多专注于活动本身,一旦发生火灾疏散起来十分困难,容易对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后果严重。文章从剧场类大空间的空间特点、火灾隐患因素、火灾特征等方面逐步展开叙述,并讨论了现有的剧场观众厅的防排烟措施。  相似文献   

9.
方朔 《建筑技艺》2012,(4):194-201
剧场以坎特伯雷著名的都铎王朝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命名,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现代剧场位于历史名城坎特伯雷的核心地带,由获奖无数的伦敦Keith Williams建筑事务所设计。新马洛剧场矗立在Stour河岸边,毗邻坎特伯雷天主教堂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给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醒目的一笔。项目动工时紧邻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旧马洛剧场场址,旧建筑拆除后为新建筑提供了很多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凤县古羌文化产业示范区演艺中心位于秦岭山中群山环抱的宝鸡凤县古羌文化产业示范区内。基地北侧嘉陵江缓缓流过,南侧紧靠宝成铁路,西侧为示范区核心景观萨朗湖。剧场设计780座,主要为"凤飞羌舞"主题演出而建造,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剧场位于群山之间,如何让演艺剧场巨大的空间体量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映衬成为设计的难题。设计通过层层跌落的建筑形体削弱剧场高大的建筑体量,减少对环境的压迫感;层层跌落  相似文献   

11.
《建筑创作》2012,(5):50-69
“一直以来我都渴望设计一个屋顶有趣且气氛异常隐秘的剧场,我希望在演出开始前,大家能置身于一个华丽舒适的空间.所以我引入了这个马蹄铁的形状,我想通过剧场内部壳体顶端覆盖的天窗来创造一种戏剧性的氛围.当天窗闭合时,光线随之消失.观众的目光朝上,与空中下泻的光线相互交汇融合.在建筑的其他部分,我们也能同时感受到这种注视与交谈在时间里相互交汇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白林 《世界建筑》1999,(7):40-45
概要占地面积:200002建筑面积:28941m2结构形式: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层数:地下2层,地上4层湖畔艺术剧场(公园建筑)的创造建筑用地位于浩大的琵琶湖畔的都市公园内,眼前展开的是比睿、比良山脉的动人画卷。该建筑的基本设计理念是将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建筑内外展开,并使其在视觉和空间上与都市公园和琵琶湖形成一幅连续的整体画面。立体的屋顶广场是与公园融为一体的外部公共空间,与其连续在一起的内部公共空间是人口大厅和休息厅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充满动感的相互连通的内外空间系列,创造出开敞的湖畔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矗立于闽江之畔,双面环江的视野是打动"择木创建"团队并最终决定选址于此的原因。"闽江对福州人来说既是最熟悉的自然事物,也是最亲切的文化符号,每当工作之余看它,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鼓舞。"设计师说道。设计在开合有序的叙述中徐徐展开。先抑后扬的空间节奏建立了强烈的仪式感,让观者充分理解和感受"设计中的设计",随着自然江景的引入,空间进入"设计  相似文献   

14.
卡尔塔舒新剧场和电影院的突出之处在于它大胆的混凝土悬挑——鲸鱼肚般的剧场观众厅越过门厅一直延伸到人行道上空。建筑位于两面山墙之间,面前的卡尔塔舒主广场表现出了谦逊的城市尺度,建筑所带有的图像性和公众性格平衡了狭小的基地与文化中心项目内涵之间的差距。影院置于地下,可容纳332名观众的剧场则逐步抬高——两者之间布置了建筑的门厅。由此创造出的通透性使得建筑与外部广场在视觉上和空间上的联系成为可能。人们可以从外部观察建筑的运转和使用。建筑室内外的流线通过“鲸鱼肚”凸出的弧面得以表达和强调。部分立面采用了尺度折…  相似文献   

15.
<正>流形,分形,拼形奇石馆前曲后折,山水一体流动变化,我称之为"流形"。建筑空间形体采用拓扑变换和分形几何的无规自相似自仿射变化。曲——水的典型特征,折——山的典型特征,在一个形体中互不矛盾和谐统一,格栅是拼形。Manifold-metamorphosis,fractal,quasicrystal-mosaic Liuzhou Suiseki Hall looks curvy in the front  相似文献   

16.
吴春花 《建筑技艺》2012,(4):162-169
Agora剧场是一个色彩非常丰富和令人快乐的地方。Adriaan Geuze为莱利斯塔德做了总体规划,旨在使务实、严肃的城镇中心恢复活力,剧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为使战后的荷兰市镇再次复兴,Agora剧场需要专注于一个剧场原型的功能,建筑内部和外部墙面都被分成小块,以塑造出万花筒般的舞台世界,无论身处何处都难以辨识何处是真实的,何处是虚幻的。在Agora剧场中,戏剧和表演并不局限于舞台和夜晚,而是延伸到白天的城市体验中。  相似文献   

17.
<正>厦门岛内土地资源稀缺,却被动促成了文化与商业的联姻。闽南大戏院与办公、商业串联咬合混搭于同一地块内,共享人流,功能互动。在有限的剧场大厅内,挤出浪花般的弧墙交错穿越。在这块原本属于海洋的陆地中,裁剪出大小嵌套的起承转合。海风轻抚,浪花涌动的地域印象在游走的过程中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8.
<正>由让·努维尔设计的这座标志性塔楼位于尼科西亚的城市中心,紧邻着埃菜夫塞里娅广场,它令尼科西亚的城市天际线形象焕然一新。建筑功能分布包含10层公寓住宅、6层办公空间及2层零售商业。塔楼的垂直性特征关联于中世纪城墙及历史老城护城河的水平性特征,形成了建筑一系列反转特征展开的舞台背景。这一67m高的建筑将成为所在城市的绝对地标。南立面一侧,展开的垂直景观覆盖了大约80%的建筑立面。这一特殊的生长型环境扮演着如同天然"遮阳板"的角色。植物自然调节阳光,夏季为公寓及办公空间提供了天然的日晒防护,避免阳光  相似文献   

19.
威斯康辛码头的"探索世界"是一个面向青少年开放的科学博物馆和水族馆,其内部展示了美国最大的内陆湖之--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湖底世界.1.11万m2的空间拥有记录大湖区水生环境的丰富教育资源.建筑主体为一个矩形的科学馆,其中包括展览室,教室以及与设有淡水与咸水池的圆形水族馆相连的博物馆商店,同时附设一个250座的室外圆形剧场和一条环形的木板路.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演艺建筑是文化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建筑类别,通常包括演艺中心、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小剧场、主题剧场、演艺广场等多种建筑形式,目前广为人知的也是国内普遍建设的就是"剧场",这里的"剧场"是被整合了以上诸多功能需求的"大而全"的剧场,但又无法真正满足特定的某一种需求的"小而专"的剧场,这成为我国特定时期出现的演艺建筑。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对节目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普遍意义的"剧场"对于演出形式和效果的束缚也愈加突显,本文针对这种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实践阐述了特定需求下的剧场舞台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