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紫癜,对缓解腹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观察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后腹部症状是否缓解及缓解时间。结果 56例患儿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后腹部症状均可缓解,是否同时合并有其他症状对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腹部症状的缓解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缓解过敏性紫癜腹部症状疗效显著,但合并有其他症状并不会延长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腹痛症状的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2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将2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男女数量及比例、首发症状、误诊情况、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作总结归类分析。结果 2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5~12岁儿童是过敏性紫癜的高发群体,男多于女(1.2:1)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的患儿占80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儿占50例,以关节疼痛等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占50例,以肾脏为首发症状的占20例;误诊率为87例,腹部症状为首发,占较大比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症状141例。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导致误诊,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有积极意义,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针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先根据症状进行休息、饮食、药物、激素等基本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结果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儿起到了免疫调节的作用,获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丙种球蛋白对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腹痛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并伴有腹痛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以腹痛为唯一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6 例(21.7%),此外,伴呕吐32例(26.7%),便血70 例(58.3%),皮肤紫癜 108 例(90.0%),关节肿胀 73 例(60.8%),并发肠套叠 6 例(5.0%),尿蛋白阳性 15 例(12.5%)。行胃镜检查79例,主要病变部位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受累,部分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结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便血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关节肿胀,部分以腹痛为早期唯一表现的患儿易出现误诊,对于具有腹痛症状而常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者应积极行胃镜检查,必要时配合诊断性治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住院的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297例(100%)HSP患儿均出现皮疹,其中34例皮疹不典型,合并消化道症状诊断为腹型HSP189例(64%),腹型组中136例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所有腹型HSP患儿均有腹痛,部分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患儿消化道症状重,腹部体征轻,1例合并肠穿孔,另2例合并肠套叠。52例患儿行胃镜检查: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点、溃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容易被误诊,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胃肠黏膜的改变及误诊原因,指导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间吉林省延吉市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胃镜检查,19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腹痛的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腹部查体无固定的压痛点及明显的腹肌紧张。27例经胃镜检查均见胃肠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或溃疡,1例伴有食管下段贲门黏膜充血。经内镜检查发现病变以十二指肠降段、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重,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伴有浅溃疡,黏膜较脆,触之易出血。本组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基础上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分别为41%、27%、19%、11%。皮肤紫癜出现之前腹痛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34例中误诊病例为26例,分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结论过敏性紫癜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黏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检出率为100%,胃镜检查在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近5年临床特点变化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基础资料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主要发病年龄在3~14岁,2014~2019年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月、10月、11月、12月为该疾病的高发期;从临床症状来看,皮肤紫癜+腹痛患儿最多,占比30.80%;血、尿、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52.94%的患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44.87%的患儿出现IgA值升高情况。其中有45例患儿出现肾脏损害情况,16例被误诊,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变化与其性别、年龄以及时间都有关系,并且随着病程深入,对各个脏器的损伤会加重,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应该准确进行诊断,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例应用CCCG-2015方案化疗后发生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患儿确诊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后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患儿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及血液淀粉酶、血液脂肪酶、影像学恢复正常时间。结果:13例患儿均出现腹痛症状,在使用生长抑素后腹痛症状均缓解,其中1例患儿为坏死性胰腺炎,出现严重休克伴发腹腔继发感染,予以抗感染及补液,转至外科行手术引流后痊愈。治疗后,患儿的生化指标如血液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生长抑素在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腹痛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14岁,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35例(51.47%);以皮疹或紫癜为首发症状17例(25%);而皮疹与腹痛同时伴发者9例(13.24%)。另外,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肾损害5例(7.35%);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关节或下肢肿痛2例(2.94%)。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和腹痛,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胃镜和(或)肠镜检查8例(11.76%),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性红斑、糜烂及溃疡,病变以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为明显。结论过敏性紫癜半数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内镜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皮疹、腹痛、关节痛、尿检查异常。所有患儿均给予去除病因,抗炎、抗过敏、解痉止痛、激素、对症治疗,对于腹痛仍难以缓解者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脉滴注,症状消失后可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为2~3周。治愈2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单纯皮肤紫癜诊断并不困难,而是先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皮肤血管神经水肿等极易导致误诊,故临床医生对早期诊断应予充分重视。患儿一般预后良好,但应注意避免医院内感染和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1.
王佩 《淮海医药》2010,28(3):208-210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脂血症(HL)性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7例DKA合并HL性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年龄(32±6.58)岁;(2)均有腹部压痛,其中4例以明显腹痛为首发症状;(3)均符合DKA诊断标准;(4)均有HL,甘油三酯(TG)≥11.3mmol/L;(5)入院后6例血淀粉酶(AMS)升高,其中4例升至正常3倍以上,1例正常;(6)B超或CT检查共5位患者有胰腺炎改变;(7)予以禁食抑酸及纠正DKA为主的治疗后,患者腹部体征和症状消失,血脂和血淀粉酶均大致恢复正常。结论(1)DKA伴有腹痛或腹部压痛时应常规检查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胰腺B超或CT:(2)纠正DKA同时予以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是治疗DKA合并HL性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帅昌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96-196,F0003
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及大量白蛋白尿,合并胰腺炎的患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有左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并呈阵发性加剧症状,可因进食油腻食物使疼痛加剧.19例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血淀粉酶降至正常范围,无一例死亡.单纯肾病综合征患者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含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及空腹血淀粉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时临床特点明显,医务人员应加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的若干问题。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4 10例作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 ;并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提出意见。结果 腹痛为急性胰腺炎的必有症状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可与急性胃炎相区别。症状、血清酶学及影像检查三者结合可对急性胰腺炎作出正确诊断。腹部 CT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每个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须给予严密监测 ,以防止其病情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凡腹痛严重伴有 1个以上的脏器功能障碍表现者 ,即应考虑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及时治疗。结论 急性胰腺炎为常见病 ,近年来有增多趋势。重症胰腺炎预后凶险 ,须提高警惕早期诊断 ,并予以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玉梅  高翔  宗琳  邱迟娥 《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46-147,164
目的分析成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PS)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15例误诊的成人腹型HPS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腹痛,伴恶心3例、呕吐4例、腹泻4例、血便3例、发热1例、关节疼痛3例、肌肉酸痛1例。伴大便潜血阳性6例,WBC升高7例,蛋白尿3例、血尿1例,血清淀粉酶升高1例,CRP升高6例,2例胃肠镜检查均提示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及溃疡。15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3-10d出现皮肤紫癜,确诊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HP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需详细询问病史,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辅以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6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的黏膜受损,21例出现腹疼,50%的患者出现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疼发生后2~14 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出血点、红斑、糜烂、溃疡,小肠病变较重.解痉剂和抑酸药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小肠病变程度重于胃和结肠.其典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唐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35-435,437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利于评估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及CT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6例胰腺炎患者中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4.4%,与CT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且对腹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T。结论腹部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有实用的临床价值,无痛无创、快捷简便,且能评估病情的程度,便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育红  吴静 《北方药学》2015,(3):126-12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重症医学科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CR-RT)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APACHEⅡ评分、PCT指标、血淀粉酶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疗效显著。结论: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替加环素(tigecycline)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为甘氨酰环素类(glycyclines)抗生素的首个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四环素相似.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用于治疗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腹腔内感染.通常,替加环素偶致急性胰腺炎,但近年资料表明,替加环素致急性胰腺炎有所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升高.替加环素致胰腺炎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由于替加环素的结构与四环素结构相似,推测替加环素是通过四环素致胰腺炎的同样机制引起急性胰腺炎.替加环素若引起胰腺炎,应立即停药,保持患者禁食状态,静脉给予足量液体,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替加环素使用期间,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监测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69-170
目的:总结腹腔灌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2009年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腹腔灌洗治疗后的临床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9例,死亡1例。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急性重症胰腺炎32例,心肌损害患者7例,假性囊肿28例,平均住院治疗20~45d。腹水淀粉酶灌洗前、灌洗后24、48h后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患者的腹部压痛及反跳痛24h后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方面,腹腔灌洗治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治愈率及安全性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