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陆静  程翔  胡玉祥  鞠敏 《兵工学报》2001,22(4):459-463
本文以某引信冗余保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谱计算,就弹引系统以45°姿态向混凝土、沥青、土壤、钢板介质倾斜坠落的冲击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典型化信号分析,为引信安全性设计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近炸引信高频电路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无线电近炸引信为例,应用谱分解理论对该引信高频电路的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无线电近炸引信高频电路的噪声公式,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降低高频电路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炸引信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近炸引信虚拟样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虚拟样机设计环境、设计方法和引信系统、部件模型设计方法。以无线电引信为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构建了引信虚拟样机模型;利用Simulink环境的图形化建模能力和功能模块库开发了引信部件模型库。并以标准球为目标信号验证了引信部件模型,最后简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非线性规划、随机模拟与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与引信机构动力学结合,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引信故障自动分析系统,能够对引信机构在多种弹道环境下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自动分析引信系统是否可能发生故障。引信故障自动分析系统已在某引信的故障分析中得到应用,为引信系统故障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自动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波束定角引信启动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战系统总体设计阶段,如何进行引信和战斗部总体指标协调匹配设计,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文中对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和波束定角引信,建立了破片动态飞散模型和引信启动角模型,以最佳引战配合为中心,进行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提出了引信启动角设计方法。仿真计算及工程实际表明,此方法可有效解决引战系统总体设计阶段引信和战斗部协调匹配和综合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引信低速模拟试验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引信加速仿真试验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加速试验的方法.指出了加速试验与高速试验等效性验证的重要性,并结合某型导弹引信的试验,以130弹丸为目标,进行了引信加速试验与高速交会试验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引信目标探测基本理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探测学的基本原理,以引信目标探测为对象分别讨论了目标探测的基本哲学属性、一般工程属性及引信目标探测的特殊性。从系统出发讨论了目标探测的系统性内涵,提出了广义目标探测方程,并分别以多普勒无线电、激光、电容三个典型的引信探测体制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强电磁脉冲对引信执行级电路辐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电磁脉冲(UWS-HPM)对某型无线电近炸引信执行机构电路产生的效应。建立了UWS-HPM与引信执行级电路耦合的等效电路;利用节点电压法计算了电路参数,分析了影响UWS—HPM与引信执行级电路耦合的因素;利用OrCAD电路设计系统中的PSpiceA/D程序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UWS—HPM是使引信执行机构发火的原因。通过UWS-HPM与执行电路之间的耦合效应在执行机构电路中产生的快速变化的电压使晶闸管导通。利用UWS—HPM源对自制执行机构单元电路进行辐照效应试验,验证了仿真试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敏感弹药用引信在烤燃试验下的热响应特性,掌握其内部热传递途径及规律,提出烤燃环境下隔爆式引信热响应分析方法。针对引信在受热刺激下的钝感化要求,以典型舰载76 mm口径弹头无线电引信为例进行烤燃试验测试与热有限元仿真,开展升温速率为1.17 ℃/min、终极温度为270 ℃慢速烤燃环境下的引信热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热阻抗等效原则的“模块替换法”,即以具有相近导热系数的热电偶测温系统替代电池组件,实现了增加嵌入式测温系统不会过多影响引信原有的热量传递通道;设计了可嵌入引信内部的慢速烤燃测温微系统及Teflon材质防热保护壳体,通过试验证实了测温微系统在慢速烤燃环境下具有可靠性高、可同步测试等优势;对比引信内部各组件的温度差异证实了烤燃刺激下引信的热传递途径为压螺-安全和解除保险机构-导爆药-传爆药,明确了增加压螺以及安全和解除保险机构的热阻抗可降低导爆药和传爆药的意外发火概率。  相似文献   

10.
引信系统理论与复杂性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从经典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对引信系统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结合正在兴起的复杂性科学对引信系统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引信系统的物理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采用信息论的方法对其环境识别、目标识别和决策过程开展研究;尽管引信安全装置使引信起爆从一触即发变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但其动态特性不明显,难以从控制论的角度对引信系统开展研究;90年代后期以来复杂性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集成化电子化信息化的引信系统具有典型的HOT(Highly Optimized Tolerance)特性和HAHC(High Assurance High Consequence)系统的要求,是一种人造复杂工程系统,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研究引信系统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机电引信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席占稳 《弹道学报》1999,11(1):93-96
引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电系统,MEMS技术对未来引信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针对引信的信息,结构特点,应用MEMS技术,微机电引信的发展可能在三个层次上改变未来引信的面貌;(1)部件级,可制作固态安全系统;(2)产品级,导致固态引信的发展,(3)系统级,实现制导-引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引信安全系统及安全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信定义弱化了引信安全系统和安全性的地位.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发展需求主要是完备和提高安全性以及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形成我国引信安全系统及安全性差距的原因有引信安全系统设计理论不完善、对引信安全系统研制规律认识不够以及科研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借鉴美军<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建立引信安全性和爆炸物处理特性审查的专门机构和委员会等10余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庚辰  王翠珍 《兵工学报》1996,17(2):111-115
论述了冗余设计技术在引信安全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对比了几种不同的冗余设计方法,提出了适合引信安全系统特点的冗余设计方案,并重点讨论了该设计方案在引信全电子安全系统中的应用,建立了可靠性逻辑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几上初步结论,指明在引信安全系统中进行冗余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论虽是初步的,但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引信安全系统如何具体实施冗余设计很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鱼雷所用灵巧引信的设计方案,该引信的安全系统采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其爆炸序列采用冲击片雷管构成的直列式爆炸序列,在引信装到战斗部之前可以方便地进行加电检测,从而提高其作战性能。该引信由加速度传感器组件、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高压电子起爆组件,雷管组合件等组成,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操雷引信的保险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引信安全系统及其功能范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信安全性设计是引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引信安全系统是引信安全性设计的主要体现形式。文中建立了引信安全系统的功能框架,结合引信安全系统与引信中其它子系统的关系,对引信安全系统在引信中的作用模式及其功能范畴进行了讨论。引信安全系统不是引信中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与引信中的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机构)。  相似文献   

16.
引信全寿命周期安全性分析及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引信全寿命周期处理理论,进行了引信安全性辨识、评价、控制及事故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引信安全性的因素;确定了“全寿命周期类别”、“安全控制因素”和“标准层次”三维关系的引信安全性全寿命管理国家军用标准体系结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7.
机动式引信安全性X射线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机动化引信安全性检测的必要性和作用,分析了机动式X射线检测系统主要特点,提出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典型引信的射线成象结果,该系统的应用表明系统能够满足机动化信安全性检测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弹药野战条件下机动机保障的急需。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状态转移法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几种逻辑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安全性分析。比较了安全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对安全性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时间窗控制是提高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某型导弹无线电引信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及软件、硬件实现方法,并研制出了相应的测试设备。该设备采用工控机通过GPIB标准接口程序控制通用仪器方法,主要由测控计算机系统、通用测试仪器、程控交直流电源、目标模拟器单元组成,编程软件采用VC++。实际工程测试表明: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和设备,能测试出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性能参数,进行产品故障定位,在功能、精度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