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自2001年5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对109例患者116髋进行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7~9cm。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200mL,术后平均10d出院,平均住院日14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随访3~52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45~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92分(85~96分)。结论 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降低住院费用住院日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近5年来我院应用改良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结果手术切口长9~15cm,平均12cm,术中出血量50~150mL,平均100mL。术后出血量120~200mL,平均170mL。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拆线时间12~14d。结论改良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对高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共94例98髋,随机分为两组,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A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50髋,男26例,女23例,年龄37.0~95.0(平均68.9)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29.7(平均25.4)kg/m2。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48髋,男27例,女18例,年龄45.0~92.0(平均69.7)岁;BMI18.7~34.1(平均26.9)kg/m2。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6.0~10.5(平均7.4)cm;平均术中出血量387.6(140.0~100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1(60.0~375.0)mL,平均输血量77.6(0~4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6(63.0~130.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1.6°(38.0°-57.0°)。B组手术切口长15.0~23.0(平均20.0)cm,平均术中出血513.1(210.0~135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52.3(70.0~520.0)mL,平均输血量142.2(0~8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0(71.0~115.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2.3°(37.0°-54.0°)。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影像学评价、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4.
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间的3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两切口微创全髋组15个、常规全髋置换组15个.比较两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与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切口微创全髋手术切口分别为3.6(3.0~4.5)cm、5.7(5.4~6.5)cm,常规手术组12.0(9.0~14.0)cm,P<0.05.两切口微创组与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0(80~220)min、80(60~150)min,760 mL、650 mL,P<0.05,但所需输血量没有差异.两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比,具有手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双下肢不等长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手术不切断髋关节周围肌肉,创伤小,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技术难度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开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髋部后外侧小切口对32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部疼痛评估等。结果切口长度在8~12cm,平均9.4cm;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6min;术中伤口出血量在400~800ml,平均530ml;术后引流时间72h,引流量290~540ml,平均370ml;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3~14d,平均7.6d;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平均94分。结论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髋部稳定性好、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该方式只是适用于常规全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的初次置换术,不适于特殊髋关节(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5例,进行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和B组(45例,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 B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该手术方式的应用能够十分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非常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路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在全麻插管下,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对28例患者施行33例次全髋置换术(其中有5位为双侧)。结果手术切口长6.5~9.0cm;手术时间单侧60~90min,双侧120~180min;术中出血量150~500mL;术后不放置引流;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随访6~12月,患髋均可负重行走。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切实可行。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均27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小时平均引流量100ml~350ml,(平均150ml)。平均随访时间2.5年(1年~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取50例要进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行常规全髋置换术,实验组行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比较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全髋置换具有出血少、对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并且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运生 《中外医疗》2010,29(13):89-89,9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徽创小切口,使用钛合金实施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7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约7.5cm,术中出血量减少平均350mL,所有患者术后经过X线摄片示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可早期负重活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采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9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结果 切口长度为8cm~10cm(平均9cm),术中出血量为200 ml~300 ml,术后引流量为250~350 ml,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平均住院天数12天,术后6个月查访髋关节Harrisi评分平均92.5分,3例出现切口边缘红肿,1例3个月后出现患肢大腿疼痛.结论 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出血少,愈合快,关节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期间采用微创小切口及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使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假体。结果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时间75min(68~132min)、手术切口平均长6.5cm(6~8cm)、术中及术后出血260ml(160~840ml)。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显露是一种改良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永强 《求医问药》2014,(18):290-291
目标:探讨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置换手术,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8.2±2.5d,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5.7±0.5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310.3±16.1 ml,切口的长度平均为90.4±3.8 cm。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6.5±1.2d,手术的时间平均为7.1±0.3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240.4±12.2 ml,切口的长度平均为70.8±3.9 cm。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切口的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切口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选择156例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67例(67髋);类风湿关节炎6例(8髋);髋臼发育不良5例(8髋);股骨颈陈旧性骨折18例(18髋);强脊炎4例(4髋);股骨头坏死48例(55髋);髋关节炎8例(11髋)均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6 min,术中出血200~800 ml,平均430 ml,术后平均3 d下地,随访结果,按Harris[1]评分标准平均90分.结论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下地时间早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已是在国内外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探讨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18例,其中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双侧全髋置换,2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其余15例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全部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6~8cm,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术中失血150~300ml。结果:术后10~15天出院,平均住院日14天。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3天-3周下地行走,1个月-2个月后可近正常活动。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7个月,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优越性、操作要点.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本(微创THA组)20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TH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置换期的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